張東菁
【摘要】在語文課堂上,朗讀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對素質教育進行了有效實施。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說,讀好書是非常必要的。朗讀是一個復雜的心智過程,能夠使學生對所有漢字的音形意進行全面掌握,使其對詞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想象力,為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和情感的豐富,提供重要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 語感培養(yǎng)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基礎性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進行更深層次教學的前提。擁有較強閱讀能力的小學生,不僅能夠在語文學科上獲得較好的成績,在數(shù)學、英語等其他學科上也能夠取得較好成績。因此,閱讀能力的提高,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更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1.培養(yǎng)朗讀能力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基礎
要研究培養(yǎng)閱讀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閱讀能力對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學科。小學語文不僅承擔了教導學生識字認字的義務,還要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朗讀是一種非?;A性的教學方法。
2.培養(yǎng)朗讀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感
朗讀不僅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還是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無論是作文、演講,甚至是英語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這一項重要的能力,即語感。所謂語感,通俗地說就是指對語言的感覺。這種感覺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斷句、組織語言,甚至利用語感,學生能夠敏銳地察覺出語句中的錯誤或者順口組織出優(yōu)美的語句。
3.培養(yǎng)朗讀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手段和主要方式
朗讀,就是要讓學生大聲朗讀,朗讀課文、作文、優(yōu)美語句。但顯然,并不是說一味地朗讀就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的語感,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提高朗讀能力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語感。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更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朗讀,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語文學科所涉及的內(nèi)容無比豐富,只有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記憶和積累,才能夠使學生擁有寫作素材,使學生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語文深造,進而提高學生的文采。
1.有效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1)教師需要讓學生認知到朗讀的重要性。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彼?,當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對合理的朗讀手段進行有效應用,能夠為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供重要幫助,使其語言、思維得到相應發(fā)展,并且使其情感更加豐富。朗讀能夠使書面語言發(fā)生相應轉變,成為兼具聲色的口頭語言,在進行轉變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多種感官進行共同應用,這種方式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加正確、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語和句子,對其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有效提高。
(2)對激勵性語言進行充分應用,對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行有效激發(fā)。成功能夠促生出非常強大的情緒力量,為學生提供相應幫助,使得學生產(chǎn)生好好學習的強烈愿望。對于全部學生來說,當其受到老師表揚的時候,會得到莫大的鼓舞,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能夠對學生的朗讀興趣進行有效激發(fā),提高其朗讀的能力和水平。
2.重視朗讀的基本能力
(1)當進行朗讀的時候,首先要保證其正確性?!罢_”指的是用普通話讀,發(fā)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顛倒、不唱讀,能讀出輕聲和兒化韻。當下,很多孩子咬字不清,這對其語言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須對其進行糾正。要實現(xiàn)朗讀正確的目標有著比較大的難度,孩子出現(xiàn)讀錯的問題就是因為對其不理解,那么,就需要首先對其進行正確理解,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的習慣。
(2)當保證朗讀的正確性的時候,需要做到朗讀流利。流利指的是不斷讀,不讀破句,不重復字句,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詞讀一個詞。要做到流利地讀,就不能夠看一個句子讀一個句子,要做到嘴里讀這個詞的時候,眼睛就看下面一個詞以致幾個詞,嘴里讀這句話時,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話。教師可以把這個方法教給孩子,在朗讀實踐中訓練這種技巧。
(3)注意朗讀的速度,保證其合理、適中。目前,部分孩子的朗讀速度是比較慢的,其平均速度在每分鐘99~115字,而標準的朗讀速度應是每分鐘150字左右,速度是閱讀能力低的表現(xiàn)。也有些學生的朗讀速度過快,在讀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出錯,無法對所讀內(nèi)容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要保證其閱讀的質量和效率,必須對其問題進行糾正。
(4)在對其進行了有效了解的時候,開始朗讀。對于朗讀來說,其實質是理解,同時,這也是其朗讀的重要目標。當朗讀比較正確、流利,速度也是比較適中的時候,不能夠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有效了解和掌握,這就沒有達到朗讀的目標。所以,要實現(xiàn)此目標,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理解和思考,可以同課后習題進行結合和聯(lián)系,當教師聽完學生朗讀課文之后,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其回答,使得學生的良好讀書動腦習慣得到有效培養(yǎng)。
3.重視范讀
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不難,但要達到有感情,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小學生閱歷淺,知識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沒有任何指導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讀。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讀。因為范讀能幫助學生了解掌握課文的基調是歡快的、高昂的,還是平緩的、低沉的,給學生以遵循。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朗讀訓練的盲目性,對其針對性進行了相應強化,并且為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與此同時,對于兒童來說,模仿是其天性,在范讀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進入情境中,進行有效模仿。當學生進行了比較長的時間的模仿的時候,就會對多種知識進行有效積累,從而提高其讀書能力和水平。對于教師來說,在進行范讀的時候,需要全身心投入,對聲調和音量等進行有效應用,使其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保證能夠打動學生的心,帶給其更加直觀的感受。
4.主動參與其中
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目標,主要包括激勵和鼓舞,給予學生足夠的主動權,使其進行全面創(chuàng)造。經(jīng)過了之前的訓練之后,學生已經(jīng)有了比較良好的閱讀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讓學生擁有足夠的主動權,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使其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對朗讀的技巧等進行有效掌握和應用。在此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措施和方法有自讀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由此,激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關鍵的時候還要“扶”一把,注意扶要扶得精巧,要扶在學生的疑處、難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最后實現(xiàn)不是讀會而是會讀的目標。
在語文中,朗讀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是其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成了值得每一位教師認真研究的課題。
[1]姜麗萍.小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
[2]蒙玉鋒.語文教學中的快樂閱讀——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6.
[3]曹潔.探究小學語文有效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新課程,2016.
[4]余志雄.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J].教師,2017.
[5]胡培培.循序漸進培養(yǎng)小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