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學生難以堅持練習基本功,與人類頭腦中的某種機制存在著微妙的聯(lián)系,這種機制導致人們對有些事情難以割舍,而有些事情卻無法堅持。它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究竟是好是壞,我們要以什么態(tài)度來對待它?對此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并對如何挑戰(zhàn)難以堅持之事,提出了思考方向。
【關鍵詞】信息反饋 基本功 心學
筆者首先要聊一個題外話——游戲,最具代表性的網(wǎng)絡游戲如今發(fā)展如火如荼。這種網(wǎng)癮已然令青年人、成年人甚至未成年人不能自拔。盡管對于我們這些門外漢而言,網(wǎng)游似乎是不能被理解的。它被認為是虛幻的,沒有任何意義并且對于生活完全不具備建設性作用的事物。但事實上,我們也是在“小霸王”的陪伴下長大的,如今看上去不值一提的單調游戲卻也曾令我們欲罷不能。
那么,問題來了,游戲到底憑什么讓我們如此放不下?
游戲使人放松?少年為了打游戲出現(xiàn)過勞而發(fā)生猝死的狀況屢屢發(fā)生;玩游戲能夠帶來勝利的感覺?有一款至今經(jīng)典的游戲叫“俄羅斯方塊”,玩家從一開局就注定是一定要輸?shù)?;或者游戲讓我們有想象空間?可是,市場上對于虛幻小說的需求度卻遠沒有網(wǎng)游那么高。
對此,《羅輯思維》曾推出一期節(jié)目叫《游戲是個怎樣的世界》。在節(jié)目中,羅胖非常透徹地分析了游戲到底是依靠什么擁有如此龐大的死粉團。我們的思維究竟是如何被這個“點”玩弄于鼓掌之間。當然,對于本篇文章標題所提到的基本功為何難以堅持,也就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羅胖提出,游戲之所以令人著迷是因為人類頭腦中存在一個信息反饋機制。也就是說,人們在完成一項任務的過程中,希望時時跟進了解自己完成任務的實際進度。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斷為自己帶來繼續(xù)該任務的信心與興趣。筆者對于其給出的結論非常贊同,并從中聯(lián)想到在生活與學習中該結論是如何悄無聲息的牽引著我們的意識,從而導致很多事情難以割舍,而有些事物卻難以堅持。
人類大腦中的信息反饋機制不斷對事物提出反饋信息的要求,從而能夠確認自己的努力被及時予以了肯定。游戲正是因為抓住這一點,不斷地及時的對玩家的操作進行追蹤反饋并予以獎勵和懲罰。比如,玩家在游戲中的每一步操作,都會影響血條中血量的變化,每贏一局都會獲得一定的獎勵。這些看得見的變化都是游戲及時的信息反饋系統(tǒng)為玩家?guī)淼木薮鬂M足感。政府、商家等也正因為了解到人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從而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信息反饋服務,如物流的實時追蹤,網(wǎng)頁上的進度條,十字路口的紅路燈倒計時,等等。以上事例均是因為具體進程被明確掌握,從而大大提高了人們對該事物的忍耐度。
那么,為什么這個簡簡單單的信息反饋系統(tǒng)會對人類行為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原因在于日常生活學習中游戲般快速、夸張反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等待與不確定,猶如行走在大霧中,無法預測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如健身,減肥等之所以讓人如此難以堅持,不僅僅是因為它們需要大量付出,更重要的原因是其過程中并不能給當事人帶來進程變化上的明確快速的反饋信息。正如標題中所提到的基本功練習為何難以堅持,根據(jù)以上得出的結論這個問題也就得到合理的解釋。
學習音樂(包括很多其他專業(yè)與學科)的人都深知基本功的重要性,而能夠堅持不懈練習基本功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它的信息反饋速度過慢。因為沒有及時的反饋來告知練習者當下已經(jīng)形成的水平上的變化,導致基本功成為一種無趣、勞累、甚至是暗無天日的學習過程。
以管樂為例,長音是基礎的基本功練習。為了提高氣息控制的能力,曾強音樂表現(xiàn)力,學生找到正確的發(fā)力部位之后,要讓大腦對這部分肌肉的使用形成習慣,習慣后不斷增加肌肉力量,從而達到自如運用氣息的效果。
想要讓大腦習慣一種模式需要大量重復性動作,而每一次動作,也只能像薄薄的紙張,不斷一張一張地累積,最終達到山頂?shù)母叨取km然每加一張紙都會帶來高度的變化,但提升的高度卻令人失望,幾乎無法用肉眼察覺。更可怕的是,音樂中的基本功練習并不能給我們帶來視覺上的反饋信息。沒有了這種視覺上的直接刺激無疑是雪上加霜,其效果的沖擊性被再一次削弱。學生不能顯著的察覺到練習長音帶來的成果,這正是長音難以堅持練習的根本原因。而基本功“家族”都是以這樣的方式為我們帶來反饋。這種緩慢的、不易被人察覺的信息反饋機制當真是個隱形的強大對手。
人們對外界反饋如此依戀,究其根本是源于對自我的不信任。我們不相信自己每一次努力的成果雖然向紙張一樣薄,但卻是一定存在的。正如滴水穿石般,每一滴水都是微弱而有力的。正因為我們迷失自我,而對“我”以外的事物又如此迷信,導致我們的內心變得極其脆弱。我們不能長時間獨處,不能離開手機,極其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論等等。不幸的是外界的變化是確定的永恒的,因此對我們思維的左右也就會永久存在。
因此,我們了解到,隨風逐流的心是因,渴望外界信息的反饋是果。現(xiàn)實生活中信息能夠反饋的速度永遠無法與內心產(chǎn)生的欲望相抗衡。所以,去應和外界的變化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可取手段。要去欲存心,首先要關注內心、強化內心才是解決之道。
中國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心學”可謂是一門甚深的哲學。他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即天地萬物與人原本就是一體,要了解世界萬物的奧秘與真相,最終還是要向自己的內心發(fā)出探求。而要想與心相通,就必須降低心緒中的多變善思帶來的干擾,通過修養(yǎng)身心,認識心的本體,從而獲得一種源自本能的、高效的、直覺的認知能力,即是我們所說的“格物致知”。儒學思想的核心更是從“心”出發(fā),而這些可貴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幾乎已經(jīng)完全被現(xiàn)代人忽視,這都是源于不能靜止的心和向外張望的眼。
要知道,能夠靜止的心是堅持練習基本功最重要的條件。正如《大學》有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瞬息萬變的世界,使得我們很難靜下心來,當今的唯物主義教育,讓孩子們只相信外界的“動”,而忽略了心中“止”的力量。
生活中的一些人為性信息反饋是商家或社會為了給我們提供方便而為之,在獲取方便之余我們也不必過于依賴。但是對于網(wǎng)游類一系列虛擬性信息反饋,我們必須遠離,它的初衷不是為了提供方便,而是使人成癮。看似是一種單純的網(wǎng)癮,但實質上是不斷培養(yǎng)我們對虛擬性信息反饋的巨大依賴。在游戲中形成的癮,勢必在生活中也形成勢不可擋的慣性。
因此,對于練習基本功這件艱難而漫長的事情,要堅持就必須從“心”入手,從“止”開始。首先是遠離網(wǎng)游,警惕一切虛擬性信息帶來的甜蜜陷阱,強制性放下對外界的依賴。從而達到心不隨境轉,任憑外界風雨變幻,僅依靠對自己的信心就能抵擋一路上的誘惑。如此,才能獲得完成艱巨任務的大智慧。
[1]羅輯思維·游戲是個怎樣的世界.
[2]羅智.王陽明心學全書.
[3]王陽明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