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潔
摘 要:信息化時代讓教育教學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改變了教學手段,讓很多不可能變成可能。古詩文學習一直都比較枯燥、乏味,如果能巧妙地借助信息技術,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理解、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信息技術
中華古詩文博大精深,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對少年兒童的文化積淀、情感熏陶、人格形成、智力開發(fā)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傳統(tǒng)教法使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哪里還能欣賞審美呢?如何讓學生樂于學詩,而不把它當做一種負擔呢?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給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教學中,我大膽嘗試以豐富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激發(fā)學生視覺、聽覺上的趣味,為古詩文學習增加豐富的色彩,讓課堂變得豐富起來。
一、創(chuàng)設詩境,輕松理解
情景教學是新課改下教學的最顯著特征之一,結合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將古詩文所蘊含的情景再現(xiàn),或者創(chuàng)設切合古詩文學習的詩境,學生在這樣的詩境下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理解力大大提升。
在教學中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詩文本身所展示的畫面,能讓師生都置身于有效的背景下學習和教學,教學效果大大提升。例如,在教學《村居》一文時,我通過屏幕播放了提前精心錄制的微課視頻,展示詩文所描述的鄉(xiāng)村春天的美景,柳綠花紅,飛鳥縈繞,那一幅幅美景帶領學生走入詩文的春天,體味詩文的情感。學生集合詩文的語言和多媒體展示的優(yōu)美的畫面,更加深刻地理解詩文的深層含義和詩文的情感。
又如,在教學《望天門山》時,詩中所描述的“楚江開”“相對出”“日邊來”僅僅通過學生想象,無法形成直觀的感受,如果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小船行駛在江上,遠處的天門山逐漸撲入眼簾”的畫面,學生更能深刻理解“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意境,從而體味真實的天門山船行其中的畫面。深刻感受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寫出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象,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下,產生了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之情。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生動的語言,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情境,并使這種興趣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二、精練應用,豐富知識
古詩不但語言精湛,而且內容豐富、多彩。在對古詩文賞析中,如果僅僅采取傳統(tǒng)的講解式分析詩句,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相反如果能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將詩文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多彩的內容展示出來,引發(fā)學生思維,不僅能豐富學生知識,也能提升學生古詩文的應用能力。如古詩《楓橋夜泊》的教學,我就創(chuàng)設了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邊思考邊品味:“(1)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時刻的景色?(2)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這種情況下詩人能入睡嗎?此時他一定滿懷怎樣的心情?”學生在多媒體展示的問題的引導下,探究詩文的含義,教師展示相關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既能抓住詩文的線索,又能深層思索,激發(fā)應用。
三、配樂朗誦,感悟意境
小學古詩教學,歷來以朗誦為主,多數(shù)學生都是死記硬背,可是時間久了,很容易遺忘。在古詩教學中,我常常借助音樂背誦古詩的方法,同學們個個熱情高漲,教室內氣氛活躍。這種方法勝于死記硬背,又在學習中提高了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審美情趣。
如教學《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兩幅美麗的圖畫:婀娜多姿的西施和令人神往的西湖畫面。再讓學生聽配樂詩朗誦,伴著舒緩的音樂,學生微微閉眼,凝神細聽,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使他們如臨其境,沉浸在情境當中,細細品味詩人把西湖比作西施這一貼切的比喻。
學生在朗誦的同時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強化了記憶,同時在相關音樂節(jié)奏的伴隨下,實現(xiàn)了有情感的朗讀,提升了學生對詩文的感悟,賞析水平。
四、課后實踐,無限拓展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睂W習任何知識都需要實踐練習,學習古詩文同樣如此。在學習完古詩文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自身特征開展一些針對性的實踐練習,讓學生不僅學古詩文,鞏固古詩文,更能應用古詩文,創(chuàng)新古詩文。
例如,講解完《游園不值》這首詩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一幅詩文圖畫,讓學生賞析,同時要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游園不值》這首古詩文的理解,畫一幅自己認為符合這首詩的美畫,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更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文本身。當然除此以外,學完古詩后,還可以指導學生說說最想做些什么?讓學生積累相關的古詩文素材,并開展仿寫古詩文的拓展活動,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范例,讓學生學習仿寫,達到創(chuàng)新應用的目的,從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古詩文的完美結合,小學語文課堂異彩紛呈,教師既完成了詩句理解和朗讀、背誦訓練,了解了當時的有關時代背景、歷史狀況、社會動態(tài),學生也陶醉其中,收獲的不只是文字,還有情感、體悟,更能提升理解、思維、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周邦榮.小學古詩詞教學淺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6(11):96.
[2]黃思進.在古典詩詞教學中還講授法的合理地位:從多媒體的運用說起[J].考試周刊,2010(36):64-6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