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常常忽略了學生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循序漸進、恰當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訓練,幫助學生自然輕松地過渡到中年級的學習呢?我將聯(lián)系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觀點與做法。
關鍵詞:低年級;閱讀教學;理解與運用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往往是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為核心,常常忽略對學生語言文字理解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課堂教學,導致很多的學生在步入到中年級時感覺學習很吃力。我想,如果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能合理有效地進行一些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訓練,循序漸進,這樣學生過渡到中年級的學習時應該會更加輕松自然。
可是,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弱。如何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選擇語言點,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訓練呢?我在實際教學中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 依據(jù)課后練習,合理確定訓練點
統(tǒng)編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教材在多數(shù)課文后面安排了形式豐富多樣詞語或句子的練習。這些課后的練習題都是從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中生發(fā)的。作為教師,可以依據(jù)課后練習中的閱讀理解任務,合理確定訓練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文字中的規(guī)律,積極探索、主動積累、合理運用。
比如一年級上冊的課文《小小的船》,在課后第二題中要求學生照樣子說詞語。通過指導學生對“彎彎、小小、藍藍、閃閃”這些疊詞的閱讀理解體會,并初步感受疊詞使用的妙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把這些疊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讓學生閱讀感悟體會。然后,引導學生去朗讀句子,在朗讀中想象具體的事物,從而感受到作者對所寫景物的喜愛之情。最后,在指導學生模仿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船——小小的船——還有小小的什么?通過交流,打開學生的思路,如“小小的螞蟻、小小的珠子、小小的手指”。
再比如:《秋天》一課的課后第二題,題目要求學生數(shù)一數(shù)課文中一共有幾個自然段。自然段是文章表達意思的基本單位,它有著非常明顯、易于辨識的標志:每個自然段前面有兩個字大小的空格。根據(jù)自然段這一特征,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數(shù)出本課有幾個自然段。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自然段逐段學習課文。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后練習安排,從認識逗號、句號再到認識自然段,這樣就把一年級上冊的句段的知識體系呈現(xiàn)得非常清晰。這些課后練習,有明確的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知識點,可以成為我們訓練點的首選。
二、 緊密聯(lián)系實際,有效選擇訓練點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那么學生學習的過程會快樂簡單高效得多。
以《秋天》和《四季》的課文為例,文中所寫到的“天氣涼、樹葉黃、天空藍、雁南飛”的秋景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春天草發(fā)芽、夏天荷葉圓、秋天谷穗彎、冬天大雪飄”的四季特征也是學生在現(xiàn)實里熟知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孩子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說秋天、話四季”,這樣的語言訓練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這也是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訓練很好的點。
三、 運用課文插圖,準確找到訓練點
在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統(tǒng)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的課文大多圖文并茂,幾乎每課都配有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插圖,這些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啟發(fā)性以及趣味性的插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解、運用語言文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這一可以開發(fā)的重要的課程資源,找準語言文字理解運用的訓練點,為學生良好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打下基礎。
四、 選取典型語言,精心設計訓練點
低年級的學生,雖然理解能力有限,但是想象力卻是無限的。教師要善于抓住閱讀教材中的語言點,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的訓練,這樣的語文課堂,一定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收獲。
比如《青蛙寫詩》《影子》《項鏈》這幾篇課文,極具浪漫想象色彩,但語句表達形式卻很簡單易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孩子仿照課文句式,積極大膽想象。如《青蛙寫詩》第二、三段閱讀完成后,可讓孩子仿照課文句式,想象說一說:大自然中,還有誰可以當青蛙寫詩的小逗號、小句號?
五、 結(jié)合文本結(jié)構,巧妙設定訓練點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共有14篇課文,其中有8篇課文具有段落、結(jié)構、句式相似的語言特色,很符合一年級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循環(huán)往復的段落句式,為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誦讀理解、誦讀記憶、遷移模仿提供了很好的語言訓練點。
以上,僅僅是我近期在使用統(tǒng)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中,關于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方面所做的一些嘗試。當然,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進行語言文字理解與運用的訓練,切記要符合學生實際,不可處處都深挖理解,設計利用,更不能隨意拔高要求,任意挖掘拓展,如果理解運用教學的點把握不當,則又會走回了繁瑣分析課文內(nèi)容的老路。
參考文獻:
[1]薛法根.尷尬的朗讀教學[N].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14年2期.
[2]孫紹星.活用課文插圖展現(xiàn)課堂智慧[N].新課程·上旬,2016年9期.
[3]劉雪蓮.“部編本”與“人教版”課文設置的比較探究[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7年1期.
作者簡介:
費宏宇,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