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全谷雜糧有提升飽腹感,控制餐后血糖血脂,預防便秘,幫助瘦身等好處。不過,很多人沒有從全谷雜糧中獲得足夠的好處,甚至難以堅持下去,很可能是因為陷入了以下幾個誤區(qū)當中。各位不妨也對照檢查一下,看你有沒有被擊中?
誤區(qū)1 不善烹煮,質(zhì)地太硬造成胃腸不適。全谷雜糧很難用電飯鍋按照烹調(diào)白米飯的程序來制作。它們需要預先浸泡或者需要一個壓力在1.5個大氣壓以上的電壓力鍋。只要烹調(diào)得法,雜糧粥雜糧飯都能做得質(zhì)地柔軟。發(fā)酵成饅頭、面包也能讓全麥食物更容易消化。
誤區(qū)2 急于求成,添加時沒有循序漸進。對于消化能力較弱的人來說,一下子把所有食材從白米白面換成全谷雜糧,可能造成消化系統(tǒng)的不適應。這種情況只需要先小比例添加,讓腸道菌群逐漸改變,然后再循序漸進地增加。
誤區(qū)3 只喝稀粥,導致谷物總量不足。由于全谷雜糧烹調(diào)時煮粥方便,很多人用雜糧粥替代白米飯。但是粥畢竟是高水分食品,其“干貨”總量遠遠低于白米飯。數(shù)量不足,就會造成熱量過低,營養(yǎng)供應減少,精力不足,容易疲勞,臉色發(fā)黃。解決方案很簡單,一是煮成雜糧飯(1倍糧食,加水1.5~2倍),然后按正常量來吃。
誤區(qū)4 只吃少數(shù)一兩種全谷雜糧,造成營養(yǎng)單一。很多人心目中的“粗糧”就是玉米和甘薯,其他都不吃。但是,雜糧也需要多樣化,不能只吃一種。建議去超市雜糧柜臺,可以找到很多食材。
誤區(qū)5 烹調(diào)放糖、放油太多,影響健康效果。有些朋友在吃雜糧食材的時候,總喜歡放點油放點糖。比如吃八寶粥、紫米粥、五谷豆?jié){、蕎麥饅頭,都要加點紅糖;做個全麥面包、全麥餅干,要加好多黃油。
誤區(qū)6 加工得太細,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打折扣。如果是消化不良者食用全谷雜糧打成糊糊,這是合適的做法。但是如果要控制血糖,這種做法會提升消化速度,讓很多全谷物的餐后血糖反應大幅度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和其他血糖控制障礙人群,適合整粒烹調(diào)。
誤區(qū)7 沒有吃夠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食品。全谷雜糧不能替代魚肉蛋奶豆制品等優(yōu)質(zhì)蛋白食物供應蛋白質(zhì)、鐵、鋅等成分,也不能替代它們供應必需的脂肪酸和維生素E。由于全谷雜糧食物含有能夠延緩消化吸收的植酸,更需要配合適量肉類食物,以便提供不受植酸影響的血紅素鐵和容易吸收的鋅元素。
(楊子江摘自《上海大眾衛(wèi)生報》
201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