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江 施路成
(合肥師范學院 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長期以來,在數(shù)學教學中往往都是采用題海戰(zhàn)術,通過反復訓練同一種類型的題目來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這樣不僅令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也使得學生思維容易固化,缺乏對問題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因為很多熟悉的知識,只要對問題稍加變化,學生就感覺無從下手。基于此,本文提出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合理的、有挑戰(zhàn)性的變式訓練,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還能減小教師的教學壓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水平。[1]
當前,在進行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數(shù)學課堂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與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雖然學生成績能得到相應的提高,但在教學中難以拓展學生的數(shù)學邏輯思維能力,學生未能真正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內涵,更不用說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這就使得部分學生更加厭惡數(shù)學,甚至產生了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單一化。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不能使教師對知識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只是根據(jù)教學大綱照本宣科,這種方式使學生容易產生思維定勢,限制學生思維的拓展,阻礙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中難以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2]
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高考題都是由課本上的習題經過變換得到的,其解題步驟變化并不大。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并對經典的習題進行變式。通過變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探究這一類習題的本質特征,從而徹底掌握解決該題方法的真正內涵。所謂數(shù)學變式訓練,是指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對概念、性質、定理、公式以及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變化,使其條件或形式發(fā)生變化,而本質特征卻不變。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過程中,變式訓練具有以下優(yōu)點:(1)利用變式教學能將一種問題演變成多種不同的題目,不僅能有效降低教師的教學強度,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2)將變式訓練應用到數(shù)學教學中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來解決數(shù)學問題。一道題目能找到多種形式來解決問題,這將對學生的興趣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3)學生能從原本單一的學習模式中得到解放,在變式題目中逐漸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關聯(lián)性,并對解題的方法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變式訓練,并不斷提升自我,不斷改善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理念。只有這樣,在教學中教師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變式應用,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3]
[例1]設集合M={x|-2≤x≤5},N={x|2-t<x<2t+1,t∈R},若MIN=N,求實數(shù)t的取值范圍.
解析:由MIN=N,得N?M.
若N=?,有2t+1≤2-t,解得t≤
若N≠?,由圖1可得解得
綜上可知,所求實數(shù)t的取值范圍是t≤2.
當我們用上述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或許有些明白解這種題目的“套路”,但如若在考試中稍加改變下題目條件:
或M={x|-2≤x<5},N={x|2-t<x≤2t+1,t∈R},運算的結果可能就不大一樣了,學生就頓時感到無從下手了,迷惑到底該如何使用“<”和“≤”。這時教師在講解習題時應采用變式訓練的方式,對條件中的“<”和“≤”進行變動,并且詳細講解端點處的包含關系,加深學生對端點處的理解,讓學生明白什么情況下使用“<”或“≤”。
[例2]已知函數(shù)f(x)=x2-4x-4,x∈[-1,1],求函數(shù)f(x)的最小值.
解析:Qf(x)=x2-4x-4=(x-2)2-8
∴對稱軸方程:直線x=2
∴函數(shù)f(x)在[-1,1]上單調遞減,
∴f(x)min=f(1)=(1-2)2-8=-7
由例2我們知道函數(shù)f(x)開口向上,[-1,1]在對稱軸x=2的左邊,所以在x=1處取最小值。但學生可能只知道區(qū)間在對稱軸的左側是按照上述方法解答,卻不清楚區(qū)間在對稱軸的右側,以及對稱軸在所給區(qū)間內這兩種情況該如何解答,這時就需要教師對上述問題進行變式,加深學生對最值問題這方面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變式如下:[4]
變式一:已知函數(shù)f(x)=x2-4x-4,x∈[4,5],求函數(shù)f(x)的最小值.
解析:Qf(x)=x2-4x-4=(x-2)2-8
∴對稱軸方程:直線x=2
∴函數(shù)f(x)在[4,5]上單調遞減,
∴f(x)min=f(4)=(4-2)2-8=-4
變式二:已知函數(shù)f(x)=x2-4x-4,x∈[0,4],求函數(shù)f(x)的最小值.
解析:Qf(x)=x2-4x-4=(x-2)2-8
∴對稱軸方程:直線x=2
∴函數(shù)f(x)的圖像在[0,4]先下降后上升,
∴f(x)min=f(2)=(2-2)2-8=-8
像這樣,再把這樣兩個變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最值方面的問題。當然,同樣可以把問題再次深化,將給定區(qū)間變?yōu)槲粗獏^(qū)間。
∴當對稱軸在區(qū)間的左側,即t>2時,f(x)在區(qū)間[t,t+1]上是增加的
∴g(t)=f(t)=t2-4t-4;
當對稱軸在區(qū)間內,當2∈[t,t+1],即1≤t≤2時,
g(t)=f(2)=-8;
當對稱軸在區(qū)間的右側,即當t+1<2,t<1時,f(x)在區(qū)間[t,t+1]上是減少的,
∴g(t)=f(t+1)=t2-2t-7.
對稱軸確定,區(qū)間不確定,需分對稱軸在閉區(qū)間內、左側、右側三種情況求解,其中對稱軸在閉區(qū)間左側或右側時可利用函數(shù)的單調性求解,在閉區(qū)間內時需比較兩端點函數(shù)值的大小,若開口向上,則函數(shù)在對稱軸處取最小值。[5]
當然,不是所有的高中數(shù)學問題都適用于變式訓練,需要根據(jù)題目適時而定。變式可以將簡單的問題層層遞進,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使學生感覺到每一步驟都是合情合理地推導出來的;變式也可以把較難的問題進行梯度處理,先從稍簡單的問題出發(fā),再逐步加深接近原題,這樣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幫助學生克服一遇到難題就退縮的心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更提高了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