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玖梅
(西鄉(xiāng)縣教學研究室 陜西西鄉(xiāng) 723500)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庇纱丝梢?,動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又是如何落實的呢,下面我將具體談一談。
在三年級下冊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上,老師是這樣幫助學生建立分數(shù)概念的。
(一)情景引入(略)
(二)探究新知。
師:有些同學已經有想法了。老師準備了相對應的紙片,請你先折一折,涂一涂淘氣能分得的部分,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分。
師:老師看到大部分同學是這樣分的(圖1),你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師:我們先來看分月餅,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只有一個月餅,可以切成兩半,一人一半就可以了。
教師引導學生回到分月餅、分巧克力、分三明治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并引出后續(xù)的問題。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把一個整體平均分給兩個人,每人獲得整體的,現(xiàn)在小巧帶來了一個大蛋糕,打算平均分給幾個人,每人又能分得多少呢?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圓形的紙片,請你自己折一折,涂一涂,說一說,并記錄在學習單上。
學習單:折一折,說一說
我想笑笑會請( )人,
把蛋糕平均分成( )個部分,
每部分是這個蛋糕的( ),是( )個蛋糕,
所以每個人分得( )個蛋糕。
學生將蛋糕分成了4份、8份、16份……教師引出分數(shù)的概念。
師:真是厲害,分給了這么多人,再多的人可不可以分?
生:可以分,紙片要一直折下去。師:了不起!我們說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幾分之一(板書),像1/4、1/8、1/16……這樣的數(shù)叫做分數(shù)。
數(shù)學知識是抽象的,小學生思維是形象的,要解決好數(shù)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必須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此課例在探究新知與鞏固練習都用了折一折、涂一涂等動手操作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概念,理解概念。
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不僅是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算理,將計算的方法融會貫通于數(shù)學的其他方面,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度理解算理,探索計算法則呢?
在五年級下冊分數(shù)乘法(三)(分數(shù)乘分數(shù))教師是這樣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教材呈現(xiàn)了問題二:“?×?=?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一折,想一想,再算一算?!边@個問題著重于探索分數(shù)乘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教材是讓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算理的,把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表示?;然后把這3份又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表示出了?的?是多少。學生很容易理解?×?的算理就是: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的?是3/16。最終得到算式?×?=3/16。
首先引導學生將長方形紙豎著對折2次,即把長方形平均分成4份,并涂出其中的3份就是?。然后將?張紙橫著對折2次,再用其他顏色涂出它的1份。學生借助圖形深刻地理解“?×?就是?的?是多少”。學生直觀看到結果是3/16。接著讓學生觀察比較算式?×?與結果數(shù)值3/16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數(shù)據直觀洞察,從而得出關鍵的計算步驟,即?×?=3/16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對分數(shù)乘法的算法做出自己的解釋:把兩個不同的分數(shù)表示在同一個長方形紙上,因為分了再分,所以分母相乘;因為取了又取,所以分子相乘。
同樣,在教學分數(shù)除法時,對于“除以一個不為零的數(shù)等于乘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學生不容易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需要借助圖形。五年級下冊教材有這樣一道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分一分,涂一涂,與同伴交流”。教材是讓學生通過畫圖來理解算理的,先畫一個長方形,豎著平均分成7份,其中的4份表示4/7,把它橫著平均分成3份,表示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7的1/3,也就是這張紙的4/21。寫成算式就是4/7÷3=4/7×1/3=4/21。通過多個類似的例子,學生能歸納分數(shù)除法的算法。
充分利用面積模型,又借助直觀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算理。對于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的,可能就忘記了;看過的,也許記住了;只有做過的,才能真正理解。
總之,借助動手操作可以展示問題的本質,有利于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shù)學,我們要從數(shù)學發(fā)展的全局著眼,從具體的教材編排過程著手,理解編者的意圖,靈活、合理地利用好教材滲透數(shù)學思想,使之成為學習數(shù)學、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