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清
摘要:戲劇教學法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它關注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豐富的語言活動促進語言交際,遵循小學階段語言學習的心理特征,以動靜結合和趣味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本文通過將戲劇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旨在研究戲劇教學法和口語教學的相關性,探索戲劇教學法對學生語言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口語能力的提高以及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的作用。
關鍵詞:戲劇教學法;小學英語;口語;應用
戲劇教學法,是一種以教育為目的、帶有戲劇性質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戲劇教學法形式豐富,包括角色扮演、想象、游戲和創(chuàng)作戲劇等,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合作精神。英語課的課型不拘泥于戲劇教學,主要教學形式可采用交際型模式、任務型教學法、閱讀教學等,戲劇教學法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筆者在這里主要介紹戲劇教學課的教學模式,共有四個教學步驟。每一步驟中具體的戲劇教學法都可以單獨作為戲劇元素應用到平時的課堂。
一、建立“身臨其境”的語言環(huán)境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身臨其境”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開啟他們語言思維,自然地進入語言學習的狀態(tài)。從戲劇教學法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有效的英語口語學習準備,它能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用一種令人愉悅的方式緩緩地帶學生進入口語學習狀態(tài),將注意力逐步轉移到課堂中來。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能達到最大化。
二、以“即興表演”進行熱身
即興表演指沒有寫好的劇本、臺詞,不經排練向觀眾演出的一種戲劇表演,在英語課堂上,即興表演是一種情景創(chuàng)設下的口語交際策略,是一種語用能力的體現(xiàn)。在戲劇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筆者將“即興表演”安排在進入語境后的熱身環(huán)節(jié),借“即興表演”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解放天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即興表演雖然沒有固定的臺詞和劇本,是一種即興的想象發(fā)揮和自我表達,但它卻需要一定的課堂組織紀律和專注的注意力,它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同時又給他們必要的方法指導。筆者在這里介紹適合小學英語即興表演的方式。
例:對話接龍 (Complete the dialogue),對話接龍屬于全員參與的即興游戲。教師給學生對話開頭(the beginning of a dialogue),學生進行對話接龍。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號碼,當一個學生完成一段對話后即興叫號,被叫到號的學生需要隨機應變,將對話說下去,以此類推,對話說得越長越好。
對話接龍旨在培養(yǎng)學生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和即興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一種參與度很高的即興游戲,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訓練口語能力,發(fā)揮語言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可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選擇主題,做到以即興表演復習舊知,帶動新知識的學習。
三、漸進式理解故事情節(jié)
在這一步驟,教師要將劇本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開始了解劇情,理解人物,學習臺詞。理解故事情節(jié)是戲劇教學法的重要步驟,只有理解劇情和了解人物,才能準確地把握臺詞的朗讀和表演。這里強調“漸進式”(Step by step)學習,表明劇本的學習并不是淺嘗輒止,停留在“了解”階段,而是通過理解學習---朗讀復述---討論評價,將劇本進行反復地閱讀,深入理解劇情,把握人物個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將帶著任務思考學習,在組內進行討論交流,養(yǎng)成英語思維方式,用英語口語與組員交流合作。
四、“教師入戲出戲”和語音指導
從學習劇本到角色扮演,有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即教師指導。在戲劇教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臺詞朗讀表演的針對性指導非常重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將書面的文字用口語形式進行表達,如何展現(xiàn)自己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如何用肢體動作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是一個指導學生語言學習由學到用的過程。在這一步驟,教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不僅要在舞臺上示范表演過程,又要指導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肢體動作,簡稱“教師入戲出戲”。
教師入戲(teacher-in-role)是教師以角色的身份投入表演,進行演員示范,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入戲既能帶動學生入戲的情緒,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語境,同時又能給學生提供表演模仿方向,讓學生以觀眾的形式欣賞和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和口語表達。教師出戲是教師回到指導者的身份,請學生在舞臺進行表演展示,教師給出指導和點評。在角色扮演前,教師出戲能幫助教師診斷學生口語表達的問題所在,即時糾錯,由點到面幫助學生糾正語音語調、口語表達所出現(xiàn)的問題。
語音指導是教師指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朗讀臺詞時學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發(fā)音、重讀、音高、音調和語調等。筆者認為,語言朗讀就像一場交響樂演出,有高昂起伏,充滿抑揚頓挫之感。教師是指揮,引導著學生對朗讀節(jié)奏的把握。在指導學生朗讀臺詞時,教師可采用樂隊指揮法(orchestra conducting method),用手勢(gesture)傳達語言的朗讀技巧。
如:手背向下壓低,表示以低音朗讀臺詞;手掌向上抬起,表示以高音朗讀臺詞;手指張開,表示大聲朗讀臺詞;手指并攏,表示輕輕地讀臺詞;轉動手,表示重復說臺詞;手掌向外,表示停止;手握拳下垂,表示重音;手指向上向下上揚下滑,表示句子語調走向。
樂隊指揮法從視覺角度展示了重音、音高和語調的變化,強調了語言朗讀時的抑揚頓挫之感。筆者認為教師還可以采用倒退朗讀(back-chaining),畫箭頭(arrow-drawing)和手勢(gesture)的方式進行語音教學。倒退朗讀主要針對學生無法跟讀長句子的問題,這時教師可將長句子分為幾個較短的短語,讓學生進行倒讀,如:smoke, if I smoke, mind if I smoke, Do you mind if I smoke? 這樣學生就可以順利跟讀長句了。畫箭頭的方法經常應用在語調教學,箭頭的轉折,上揚和下滑都清晰地表示了語調的變化,學生容易理解。
本研究表明,戲劇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有很大幫助。在教學實踐的過程,筆者發(fā)現(xiàn),從回答問題的準確率來看,學生的聽力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比之前有進步,這可能和戲劇教學模式的教學綜合性有關,它強調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兼顧聽說讀寫演等語言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口語能力提高的同時,得到綜合語用能力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張磊. 論戲劇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戲劇之家,2017,(12):241.
[2]楊鴻雁.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引入戲劇教育的思考[J]. 教學與管理,2016,(30):86-88.
[3]謝娜霞,劉蘭平. 戲劇表演嵌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J]. 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08):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