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作文屬于一種記敘方法,是指經過人的語言組織與思想考慮,借助文字進行主題意義的表達,在語文課程中占據(jù)著極大的比重,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對學生書面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對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初中生;作文水平;提升策略
作文教學具有較大的難度系數(shù)和較強的綜合性,歷來都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當前初中生面臨著繁重的課業(yè)負擔,無暇開展課外閱讀學習,加上各種娛樂節(jié)目和影像作品的吸引,寫作練習、閱讀積累和語言積累相對有限,嚴重干擾到作文教學[1]。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要恰當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因勢利導,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一、恰當利用課本資源
課文是進行作文教學的最好范文。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經典之作,在形式和內容方面幾近完美,學生能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指導進行詳盡的學習。在學生已經熟悉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若教師通過擴寫、改寫、續(xù)寫等方式,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寫作,則能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寫出質量水準較高且具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如通過《最后一課》的學習,學生能深刻理解和認識文中的主人公,這時教師可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體驗和理解來續(xù)寫故事,揣摩主人公的內心活動。又如學習《桃花源記》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原文故事情節(jié)為基礎加以擴寫,并適當融入具有生活氣息的情景,確保故事的完整可讀,如某位學生以秦末農民起義為開頭,擴寫《桃花源記》作文,為文章增添了很多可讀性較強的情節(jié),獲得了其他同學的贊許??傊ㄟ^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愛上寫作,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熱情,促進學生寫作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升。
二、適當增加閱讀量
閱讀量的大小對初中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影響,若學生能在雜志和報紙的閱讀方面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或者是多閱讀名著,則能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更新思想,積累更為豐富的寫作素材,確保寫作得心應手。通常教師應該引導和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如推薦學生閱讀《語文周報》、《青年文摘》、《讀者》等優(yōu)秀期刊,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思想情感進行生動表達;或者是在教室一角組織“閱讀叢林”,要求學生將所讀過的優(yōu)秀文章放在“叢林”中,供其他學生閱讀[2]。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遷移運用材料,仿寫優(yōu)秀的段落、句子或文章,使學生形成屬于自己的文風;模仿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學生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嚴禁無思維性的、單純的模仿,以實現(xiàn)文章的創(chuàng)新和變通。另外,當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好段、好句、好詞時,教師可鼓勵其進行背誦,養(yǎng)成背誦的好習慣,如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恰當運用名言、古詩的那個,能讓教師眼前一亮,提高作文分數(shù)。
三、注重詞語的積累
有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一種情況:想借助寫作表現(xiàn)出自己通過觀察事物所產生的表達,但由于寫作水平有限,不知道如何描寫美好的景致。語言文字的缺失導致思想情感的表達不準,是初中生寫作的通病,所以注重學生詞語的積累至關重要。為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詞語,對語言文字的缺失進行填補,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組織比賽背誦活動,強化教材中涉及的精妙語言課文的背誦。例如:在《社戲》一課教學時,讓學生分小組背誦文中優(yōu)美的段落,如“兩岸的豆麥……還以為船慢”,看看誰背得又快又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爭勝心與好奇心。一般來說,如果學生能持之以恒積累詞句,往往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大量的語言文字,然后通過教師的指導,準確掌握詞語的使用范圍、語體色彩、感情色彩,在寫作中靈活運用所學的詞匯。如針對一些描寫人物、寫景、敘事的詞語,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并結合作文需要進行靈活應用[3]。除此之外,教師可有意識開列一些詞語,要求學生將其用在文字作文或口頭作文中,且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比較看誰用得精妙且準確;同時以學生寫作進度為依據(jù),適當增加開列的詞語,以實現(xiàn)語言文字課的教學目的。
四、善于聯(lián)系生活
生活如同泉源,文章如同溪水。要想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感悟和體驗生活,幫助學生在大自然、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第一,引導學生自主搜集加工素材。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基礎,鼓勵學生結合文章主題要求進行恰當?shù)募舨?、加工、虛構,爭取在寫作時能做到有話可說,充分抒發(fā)出自己的情感。第二,引導學生對話交流。教師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互動學習法,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自身或者同伴的學生盡心自覺涵詠、揣摩。當然教師也可采用頭腦風暴法,在作文訓練中給出某件事的開頭,如:上周末我去逛街,遇到了……等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激發(fā)靈感,互相啟迪,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4]。第三,引導學生感知生活。作文素材積累的方法包括:①在心中制定目標后深入生活,有意識地觀察、積累、尋找有關材料;②觀察有意義的材料,一旦有靈感則記錄下來,在此基礎上進行推敲。由于觀察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前提,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體驗、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而長期的工程,而作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式,恰當利用課本資源,適當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積累,鼓勵學生善于聯(lián)系生活。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寫作活動中,讓學生徹底擺脫寫作困境,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與水平,為今后的學習及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敏.談初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4):228-229
[2]龐淑平.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J].學周刊,2017(14):124-125
[3]邱素云.提高初中學生作文水平的實踐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6(22):214-215
[4]管玉鳳.提高農村初中生作文水平的一些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6(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