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天宇
(江蘇開放大學 黨委組織部,江蘇 南京 210036)
所謂“兩微一端”,是指微博、微信及移動客戶端為代表的移動社交媒體,三者通過相互影響持續(xù)發(fā)力,使當前互聯(lián)網的信息傳播呈現出全新的格局[1]。高校黨務工作者要依托“兩微一端”載體,結合師生黨員的個性特征、思維模式以及學習理念,以黨建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為著眼點,增強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吸引力、滲透力和影響力。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如何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充分利用“兩微一端”平臺,做好新時期的高校黨建工作,是現階段的一個重大現實性課題。
傳統(tǒng)媒體通過“互聯(lián)網+”運營新型媒體的速度逐漸加快,逐步實現傳統(tǒng)媒體本位向新媒體本位的轉變,形成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多態(tài)化、融合化發(fā)展模式[2]。在“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大環(huán)境的良性驅動下,“兩微一端”呈現以下特點:
1.交互性。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都具有強大的互動功能。微博有“熱門話題”的互動功能,微信的公眾平臺提供留言和評論的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fā)布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7)》顯示:以2016年“南海仲裁案”為例,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截至7月13日9時,國內外相關微博帖文達120余萬篇,微信公眾號文章78萬余篇;由《人民日報》主持的微博話題“中國一點都不能少”閱讀量迅速達到26億次,發(fā)表評論448萬條[3]。由此可見,隨著新媒體技術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程度增強,微博微信普及率高,移動客戶端蓬勃發(fā)展,推進“兩微一端”的應用,將會對輿論新常態(tài)下全社會的思想價值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2.即時性。我國已經進入移動通信“4G時代”,并將于2020年進入“5G時代”。老百姓可以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其他智能終端快速發(fā)布信息或者接收信息,做到足不出戶能在第一時間知曉天下事。“兩微一端”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定時傳播的限制,真正實現信息無時間、無地域限制的傳播,特別是對國內外時事政治新聞、社會熱點問題的報道,比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反應時間更短,發(fā)布更即時。
3.共享性。在“兩微一端”媒體中,“共享”成為信息傳播傳遞的一個關鍵詞語。通過信息資源共享的形式,人們實現了從網絡上的海量信息中獲取所需。同時,轉發(fā)微博、分享微信朋友圈等已成為一種熱門的社交趨勢。用戶可以發(fā)表文字和圖片,同時可通過第三方軟件將文章或者音樂分享到微博、朋友圈,有效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及資源共享,將圖文、音視頻與網絡整合,構建信息傳播、互動和服務平臺。
4.便捷性?!皟晌⒁欢恕被旧峡梢詫崿F隨時隨地的信息處理、內容加工和傳播,有效實現了傳播權下移,這種大眾化和民主化的傳播權獲得,有效打破了傳播權的傳統(tǒng)官方壟斷局面,使普通民眾也可以通過廉價便捷的傳播渠道快速“動”起來,隨時隨地,隨身隨意,方便快捷可操作。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化電子產品技術日臻成熟,促使基于該技術為載體的“兩微一端”具備易保存、易攜帶、易操作等優(yōu)點,廣受人們喜愛。
依據輻射面、影響力以及完善進度等,“兩微一端”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性質和功能:
1.承載“根”的服務性質。事實上,“兩微一端”提供“根”服務的平臺是指微博、微信以及主流媒體客戶端,從而為其他媒體或單位創(chuàng)造基礎性服務支持,其他媒體或單位則需通過“根”平臺注冊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來建設運營自身的“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
2.具有“主流方向”的引導性質。以中央媒體和官方媒體為主的主流媒體打造的“兩微一端”平臺傳遞極強的主流價值。2017年微信粉絲排行榜顯示,人民日報公眾號穩(wěn)居榜首,總閱讀數為4580萬+,頭條月度1840萬+,平均閱讀10萬+,總點贊數310萬+;截至2017年7月,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官方微博粉絲總量超過5000萬,客戶端總用戶數突破5000萬。因而可知,主流媒體的“兩微一端”高歌猛進、快速發(fā)展,已成為“兩微一端”中的“主流”,對于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同時在全社會范圍內產生極強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3.具備“支流”的功能?!皟晌⒁欢恕睆V泛服務于醫(yī)療、健康、養(yǎng)老、教育、旅游、社會保障等領域中,以智慧移動校園平臺為例,主要為師生提供便利、快捷、高效的日常生活、學習服務保障和校園信息交流,例如校園一卡通的使用與管理,充分保證各部門的信息服務、信息交流和信息獲取能夠比較順暢地進行。
因此,借助“兩微一端”推進高校黨建工作具有雙重釋義。一方面,利用高?!爸Я鳌惫δ艿摹皟晌⒁欢恕逼脚_開展高校黨建工作;另一方面,借力“主流”方向的“兩微一端”平臺助推黨建工作。只有二者協(xié)調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作為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高度融合發(fā)展的產物,微博、微信、客戶端的多態(tài)化發(fā)展模式,對于推動高校黨建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下,我國高校黨建工作,尤其是黨員培養(yǎng)教育階段,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面對面授課、集中研討以及支部黨日活動等形式開展學習教育。受經費、時間、場地和設備等現有條件的限制,這樣的宣傳教育模式略顯枯燥乏味,在很大程度上難以實現對學生注意力的吸引,致使宣傳教育工作開展困難,且收效甚微。而在黨建工作中引入“兩微一端”則可以打破傳統(tǒng)媒體的時空局限性,以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及時傳播新鮮的教育資訊和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tǒng)手段在時空上的缺陷,增強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此外,微博、微信聊天群組等“兩微一端”傳播媒介的廣泛應用,豐富了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方式方法,便于建設和管理。
與傳統(tǒng)媒體單一性和直面式的傳播模式不同,“兩微一端”憑借其交互性、即時性、共享性、便捷性的特征,實現高校黨建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高校師生黨員)的平等對話,成為基層黨組織日常溝通的重要平臺。依托這個平臺,廣大師生黨員被賦予兩種角色,一是作為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二是充當信息的主動傳播者。一方面看,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兩微一端”的出現有利于減輕傳統(tǒng)形式下單一式和直線式教學模式帶來的心理負擔,促使廣大師生黨員真正做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效提高參與黨組織生活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在高校發(fā)展黨員過程中,各級黨組織、黨??梢越柚皟晌⒁欢恕毕到y(tǒng)地把握和分析被考核人的思想動態(tài),實現科學有效地對被考核人的表現進行判斷和評價。另一方面,通過將“兩微一端”與高校黨課教育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拓展廣大師生黨員獲取政治時事熱點的途徑,逐步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幫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現階段高校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以高校黨校集中授課的形式為主,但高校對預備黨員以及正式黨員教育卻存在一定的淡化現象。這使得高校進行預備黨員轉正工作時,很難征求到客觀公正的意見,很多群眾明顯對預備黨員不夠了解,從而可能引起部分群眾對高校發(fā)展黨員工作不必要的誤解。而“兩微一端”的出現有效地扭轉了這一局面,通過新媒體技術搭建新平臺,便于廣大師生暢所欲言,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動高校黨建工作不斷發(fā)展。
1.組建高校聯(lián)盟,創(chuàng)新協(xié)同機制
要整合高校之間的“兩微一端”資源,通過高校之間聯(lián)盟合作的形式,加快推進高校“兩微一端”黨建平臺建設的步伐,協(xié)調發(fā)展形成合力。具體來講,第一,可以由一家或幾家高校牽頭成立高?!皟晌⒁欢恕秉h建公眾平臺,依托各高校資源和優(yōu)勢,探索提升學校宣傳合力的新途徑,構建聯(lián)動的校園“兩微一端”宣傳格局,有效聚合各高校新媒體宣傳資源,將校園“兩微一端”黨建公眾平臺打造成服務師生黨員、凝聚師生黨員力量的新型網絡黨建教育主陣地。第二,高校黨群部門可以通過邀請知名新媒體研究專家作為專家顧問,不定期做內容和技術方面的培訓,為“兩微一端”黨建公眾平臺的建設發(fā)展做出內容和技術方面的指導。第三,可以把“兩微一端”與黨校培訓教育考核機制相關聯(lián),通過“兩微一端”的應用增設在線黨課理論學習,設置學分學時分配比例,引起師生黨員對“兩微一端”中理論知識教育模塊的重視。
2.整合校內資源,統(tǒng)一建設標準
當前高校各個黨群部門以及二級學院黨組織都有自己的新媒體工作平臺,如官微、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這些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各個工作平臺之間缺乏聯(lián)系合作,力量分散,黨建工作的影響和效果受限。為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高??梢猿闪ⅰ皟晌⒁欢恕毙旅襟w黨建工作小組,由分管意識形態(tài)的校領導牽頭,小組成員覆蓋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小組下設職能機構,可掛靠在黨委宣傳部。建立領導和職能機構后,應注重“整合、傳播、創(chuàng)新”。
(1)整合。首先,整合“兩微一端”教育資源,實施統(tǒng)一管理。將現有的“兩微一端”黨建平臺統(tǒng)一到大平臺中,避免各部門平臺疏于維護管理的弊端。部分平臺在教育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不夠,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不作為、應付敷衍的負面影響。通過整合各種平臺,監(jiān)督教育導向,推進有效運營,便于師生黨員參與和獲取信息,一站式解決問題。其次,整合“兩微一端”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兩微一端”覆蓋面廣、溝通便捷等優(yōu)勢,有效打破時空局限性,將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力量有機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合力。
(2)傳播。傳播是新媒體黨建工作領導職能機構的核心價值。運用“兩微一端”開展黨建工作,充分發(fā)揮傳播優(yōu)勢,增強教育時代性和感召力,需在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改革黨校課程設置,增強黨課的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組織黨課、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等課程的教師以及黨委組織部、黨委宣傳部、學生工作處、信息化建設處等部門成員集體攻關開發(fā)黨的理論知識課程,同時將大量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動畫、視頻格式,將融合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教學資源置入平臺,豐富形式內容,激發(fā)師生黨員參與討論、互動和反饋的積極性。二是主動設置議題,從細微處著手,加大引導力度,充分把握師生黨員的思想動態(tài),多做解疑釋惑、疏導情緒的工作,多做增進共識、增進團結的工作,形成一種良性的無障礙溝通機制。
(3)創(chuàng)新。高校通過“兩微一端”開展黨建工作,是必然趨勢,亦是時代產物。但在實施過程中,其仍存在吸引力不足的問題。高校黨建工作者需正視這些問題,與時俱進,以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平臺建設,積極探索微博、微信以及移動客戶端的新功能,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開發(fā)創(chuàng)建黨建MOOC學習資料獲取模塊,以及意見箱、調查問卷、論壇等互動社區(qū)模塊,制作傳播貼近師生黨員學習生活的內容產品,運用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黨建工作,鼓勵引導廣大師生黨員活學活用、積極發(fā)聲。
當代人群對網絡的依賴和信任程度越來越高,將網絡視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元素,形成了不可阻擋的“社會大遷移”[4]。這樣的“遷移”,無論從廣度上、深度上,還是從時間上、空間上,都對高校黨務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個人力量有限,要實現全校覆蓋,關注全體黨員,難度顯而易見。因此,要充分發(fā)動師生黨員的帶動力量,融入到“圈子”中去,促成“圈子”文化。
1.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朋輩效應。青年學生既是信息的制造者,也是傳播者。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可隨時隨地自由發(fā)表言論、觀點,但也不可避免發(fā)布一些煽動性的不實言論,倘若缺乏正確的引導,短時間內快速傳播,形成網絡輿情,就會對學校乃至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不良影響。要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黨員朋輩在輿情引導中的優(yōu)勢,通過“兩微一端”平臺,引導正確方向,及時匯總網絡輿情,便于學校分析研判。學校也要重視挖掘優(yōu)秀的大學生朋輩群體,吸納為黨員,加強培訓指導,不斷提高“能力、知識、覺悟”三方面水平,充分發(fā)揮他們在黨建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2.發(fā)揮教職工黨員的教育作用。要充分發(fā)動教職工黨員,包括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和服務人員等,都積極參與到黨的建設中來。第一,引導教職工黨員密切關注黨建平臺建設,利用自身專業(yè)知識,針對學生黨員在平臺上的問題,及時掌控,積極解決,正面引導。第二,在教職工黨員中推廣“兩微一端”,構建相互關注的模式。教職工黨員通過平臺不定時推送黨的基本理論知識,融入到學生黨員的“圈子”中去,不斷提高其思想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把學生黨員塑造成為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1.內容為主。將“兩微一端”與黨建工作相結合,其本質是利用“兩微一端”的傳播技術手段,實現黨建工作效能飛躍。新聞傳播學中“沉默的螺旋”理論表明,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就會越發(fā)大膽地發(fā)表和擴散;但發(fā)覺某一觀點鮮有人理會(或群起攻之),即使贊同,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導致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huán)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fā)展過程[5](P162)。由于“兩微一端”傳播注重受眾群體的交互性,“沉默的螺旋”理論更加明顯。因此,在運用“兩微一端”做好高校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必須牢固把握“內容為主”的原則。
(1)注重內容選擇。新時期黨員教育內容豐富,覆蓋面廣,涵蓋了思想理論教育、黨性教育、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育以及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教育等。在選擇內容時,要充分調研高校黨員自身特點,考慮教育側重點。
(2)明確表達觀點。依據“沉默的螺旋”理論,缺乏具體內容引導的議題可能引起困惑、迷茫甚至更嚴重的反效果。要充分發(fā)揮較高思想覺悟和政治理論水平的師生黨員的引導功能,贏得話語權優(yōu)勢,引導廣大黨員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學深學透。
2.受眾為本。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師生黨員可以借助“兩微一端”展開互動,暢所欲言,充分顯示其交互性。在交流過程中,拉近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這正是“兩微一端”的魅力所在。作為黨務工作者,必須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耐下性子,增強互動、用心傾聽、坦誠交流。這就要求黨務工作者要學會將冗長晦澀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表達,將“高大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接地氣”的方式語言,實現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和交流,釋放正能量。
[1]林建勛.“兩微一端”對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影響探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
[2]霍壘杰,王立榮.“兩微一端”對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33(5).
[3]人民網.《中國新媒體發(fā)展報告》2017版在京發(fā)布[EB/OL].http:// media.people.com.cn/n1/2017/0627/c14677-29365803.html,2017-07-26.
[4]賀軍生.運用新媒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傳媒,2017(5).
[5]郭慶生.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