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州大學附屬中學 吳曉軍
微課的出現(xiàn),以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為目的的自檢功能、自學功能,給古詩文的教學帶來沖擊和轉型機會。但是,古詩文微課在具體操作過程,依然存在許多問題。我們通過直面問題,創(chuàng)新對策,力求在微課這一方天地里,做出有益探索。
制作上的問題。語文微課為制作而制作的多,實際運用的少;用來參賽展示的多,真正為教學而設計的少。何謂一個好的語文微課?標準如何界定?此外,老師制微課,會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還有慣性思維、個人素養(yǎng)的影響,制出的微課,常常千篇一律,低端重復,缺乏新意和吸引力。
使用上的問題。語文微課缺乏一個使用策略的優(yōu)化方案,缺乏一個較為系統(tǒng)有機的流程設計,一般都是簡單使用,更沒有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對微課的使用,始終停留在一個簡單化、碎片化的階段。課前,只限于預習;課后,則只限于復習;課中,偶爾拿來渲染一下詩情畫意。彼此之間始終缺乏有機聯(lián)系、互動效應。
效果上的問題?,F(xiàn)行微課教學的特有的教學效果難以體現(xiàn)。主要就是自學的時間和空間,從哪里來?如果條件不到位,如何落實學習效果?而課中檢測,如果只是做做檢測題,只能是部分學習狀況的檢測,效果也不明顯。微課如果不結合顛倒課堂的模式,則它與普通的多媒體教學相比優(yōu)勢從何發(fā)揮?
學習者的問題:在古詩文學習上,學生受困的原因很多,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生最大的困,是對古詩文的無感無能;最大的惑,是功利化、庸俗化甚至是反傳統(tǒng)的世風對學生帶來的迷惑干擾。
(一)“研”:任務驅動,以研促學?!把小?,是基礎環(huán)節(jié),是整個學習活動的起點和基礎。首先明確任務:做微課,講微課。然后以小組合作形式開展學習任務,以3人一組為宜。小組帶任務自主研學,先研后制。研文本,研學材(學材包括老師提供的一整套學習資料、也包括學生自主搜尋的材料),還研教法,研授課演示形式。在我們的微課課堂里,老師給予的研課、制課任務,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研究,在自主鉆研中享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創(chuàng)造的樂趣。
(二)“制”:做中學,制中習,以制助學。學生自主制作微課,制作的過程,就是一個熟悉詩詞、學習知識、提升制作技能的過程,更是一個感受、體驗的過程,也是學會做事的過程。學生微課私人定制,風格多樣,創(chuàng)意多多,呈現(xiàn)百花爭艷、創(chuàng)意無限的景象。當自制微課收到同學的稱贊時,就是一個自信力提升的過程;當看到其他同學精益求精的優(yōu)質微課時,就是一個自我教育的契機,那些態(tài)度欠佳制作馬虎的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觸動。
(三)“演”:展示微課,演繹成果,以演達學。演,為演示,既有展示之名,也有演繹之義。小導師可選擇播放微課的方式節(jié)奏,隨時插播隨時中斷,甚至完全放下微課,現(xiàn)場直接講授,侃侃而談。小組呈現(xiàn)也多彩多樣。學生即老師,可以模仿老師的行事風范,也可自行設計決定,這里,充分顯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四)“辯”:互動問答,以辯明思,以辯激學。在我們的微課課堂上,學生也可向小導師發(fā)問請教。這是一個互動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最精彩、最容易碰撞出火花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互動,敢于發(fā)問,勤于思考,樂于解答。在興奮激烈的思維碰撞中、棋逢對手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中,不僅古詩文的學習障礙被輕松跨越,而且學生們的學習情緒空前高漲,思維空前活躍,學習效率明顯提升。
(五)“練”:練中鞏固,練中檢測,練中強學。要求講授的小導師團隊,事先設計一份檢測練習,主要是對本堂微課學習內容的鞏固檢測,要求一篇詩文至少一道客觀選擇題。一道主觀筆答題。檢測練習,可以是堂上作業(yè),也可以設計為課后作業(yè),由小導師團隊批改、點評。小導師需要從答題思路和規(guī)范角度等方面進行評點。
古詩文五步教學法,是對教學步驟程序的一次梳理、整合,這種教學模式,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力,能打造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來發(fā)揮同伴學習互助學習的效力,使傳統(tǒng)課堂煥發(fā)新意活力,充滿了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愛學樂學,使我們的課堂成為有趣、有效的課堂。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 2016年度課題“高中語文課堂的微課教學探究——以古詩文教學為例”(120154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