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維加埃羅著 范舒揚譯
整個20世紀(jì)西方世界關(guān)于女性美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基于女性身形輪廓在1910至1930年的“變化”2:女性的外在線條相較過去而言更修長,身姿更輕盈。這一時期,女性腿部得以自由伸展,發(fā)型也愈加利落,視覺感受上突出縱向高度。時尚雜志如《Vogue》和《Femina》在20年代呈現(xiàn)出的女性外貌特征與其在世紀(jì)初頭幾年所呈現(xiàn)的截然不同:“似乎所有女人都變得高挑了。”3理想輪廓從花朵變成了樹苗4(圖1),從“S”型過度到“I”型5。
這樣的變化不局限于外表。身形的纖長反映出女性追尋自立自主的深刻變革。有雜志表示:“當(dāng)代女性喜愛活動,肢體動作豐富,某種恰如其分、自如從容的優(yōu)雅應(yīng)當(dāng)應(yīng)運而生?!?當(dāng)然這個美好的期望并未立即實現(xiàn),但可由此判斷,19世紀(jì)末流行的“紡錘式”女性輪廓已經(jīng)徹底過時了。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對鄰居夫人奧黛特(Odette)的詳盡描述可謂令人稱奇、充滿迷戀,至今仍然是有關(guān)1910年至1920年間女性身形變化的最忠實記載之一:“奧黛特的身體完全被‘輪廓線’圈了起來,勾勒出連貫的外在線條,舊時那些折線,做作的凸角、凹槽,網(wǎng)狀物以及分散雜亂的小玩意被統(tǒng)統(tǒng)刪去,凡當(dāng)身體在理想線條內(nèi)側(cè)或外側(cè)錯誤地表現(xiàn)出多余的彎曲時,這條線甚至能在相當(dāng)?shù)木嚯x內(nèi),大膽矯正無論是人體本身的還是服裝所造成的缺陷。那些襯墊、丑陋的‘腰墊’已經(jīng)消失,帶垂尾的短上衣也不見了蹤影,以前這種上衣蓋過裙子,由金屬鯨須收緊,整體上給人一種硬生生把幾個不協(xié)調(diào)的部件組合在一起的感覺。如今,流蘇的垂直線和褶裥飾邊的弧線被人體的自然弧度取代,絲綢面料隨著動作變化閃著光暈,好像美人魚在拍水激浪,珀克林紗仿佛有了人性,身體從長久的混亂和過時的層層包裹中解放出來,成為了有機的、充滿生命力的形態(tài)?!?在此基礎(chǔ)上再搭配細致的妝發(fā)以凸顯整體造型的纖長效果:畫極細的眉,突出顴骨,把頭發(fā)向上扎起。20年代的雜志對這種裝扮予以肯定:“頭部‘體積’的縮小讓女性看起來更為年輕苗條。”8
“線條”、“筆直”、“簡潔”這些詞語頻繁地出現(xiàn)在時尚書籍中,人體繪圖也越來越多地使用縱橫比和垂直線。模特圖在纖瘦之余又特別延長了腿部,身材比例被極大地理想化了:“修長緊實的大腿”與瘦削的線條結(jié)合在一起9。根據(jù)記載,19世紀(jì)時尚雜志描繪的女性軀體的下半身長度往往是上半身的兩倍,到了瘋狂年代,同樣一批雜志又把下半身的長度增加到了上半身的三倍10?!袄L線條”11的審美革新來得猛烈又突然,引起了彼時制帽業(yè)的不滿。雜志《Votre beauté》更是疑惑地指出:“一個女人有可能為了趕時髦而允許自己以這種方式變得難看嗎?”12對新時尚十分敏銳的女作家柯萊特(Colette),在其文集《Voyage égo?ste》中則為瘦長的風(fēng)尚做辯護,諷刺昔日“紡錘狀”的女性外形和“香腸”沒什么兩樣13。不過,20世紀(jì)最初幾年時興的“干巴巴、幾何式”14輪廓沒多久又變成了結(jié)核狀,可即便如此,也再回不到19世紀(jì)末的膨脹與臃腫了。旅居巴黎的荷蘭野獸派畫家凱斯·凡·東根(Kees Van Dongen)在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女性肖像畫(圖2)是對以“纖長”為標(biāo)準(zhǔn)的新式審美的最好詮釋15,法國著名版畫家讓-埃米爾·拉布熱(Jean-Emile Laboureur)的風(fēng)景畫也同樣能作為證明,后者于1925年完成的《向燈塔漫步》(圖3《La Promenade au phare》)更是用群像把“垂直線”發(fā)揮到了極致16。還有服飾品牌香奈爾(Chanel),可以說是新時代審美的指向標(biāo),當(dāng)時的女性消費者甚至把購買香奈爾的衣服稱作“購買苗條”17。
女性“線條”不是簡單的圖像或文字游戲,它們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和平歲月轉(zhuǎn)達了某種意義。法國超現(xiàn)實主義作家菲利普·蘇波(Philippe Soupault)堅稱:“誰不相信關(guān)于女性的審美(變化)不是文明進步的最顯著征兆之一呢?”18輕便的服裝和纖長的身形使女性有可能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尋求突破:也許是與男性較量,也許是獲得更多的自由與權(quán)利。市面上的女子肖像畫和外貌描述無不透露著女性解放的訊息,商業(yè)廣告也不例外:法國內(nèi)衣品牌Valisère19(圖4)、發(fā)明兩杯式胸罩的英國品牌Kestos20率先擯棄了前凸后翹的廣告形象,法國煙草專賣局開始啟用女性模特兒做宣傳21,而這一切改變不過發(fā)生在短短幾年間。當(dāng)時“新女性”的正面形象是這樣的:“給人一種爭取到了許多權(quán)利的錯覺,她至少得拒絕緊身胸衣,不束腰,大步行走,肩膀放松。”22可以說,“線條”在審美上取得了絕對勝利,但女性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獲得獨立自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假小子”風(fēng)潮的到來使“線條式”審美徹底固化下來?!凹傩∽印保↙a Gar?onne)一詞最早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馬格利特(Victor Margueritte)的小說書名23,該小說在1922至1929年間賣出了超過一百萬冊。書中的女主人公莫尼克·萊比耶(Monique Lerbier)正是一個離經(jīng)叛道的“假小子”,她通過一系列的出格行為和復(fù)雜的性愛關(guān)系,揭露了資產(chǎn)階級的偽善面目,最終找到內(nèi)心平衡?!凹傩∽印憋L(fēng)潮是一項關(guān)于外貌審美的文化運動,其規(guī)模之大、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假小子’不再只是一個名詞,更是某種行為典范甚至是一類人的標(biāo)簽?!?4一時間,“拉長的”輪廓、銳利的妝容和剪短的頭發(fā)成為不可撼動的流行指標(biāo)。
圖1 從上至下,《Vogue》雜志1907年2月21日、1915年2月、1928年11月10日、1929年6月8日封面,女性身形從花形輪廓向樹形輪廓轉(zhuǎn)變
《假小子》(圖5《La Gar?onne》)這部小說的成功得益于讀者的熱烈反應(yīng),更重要的是,它順應(yīng)了那個時代正在經(jīng)歷的審美劇變25。小說的廣泛傳播又反過來促進了服飾革新,特別是書中描述的女士短發(fā)紅極一時。短發(fā)易于打理,越來越多的法國女人青睞清爽的短發(fā)而非厚重的長發(fā)。到了“1925年,三個法國女人中就有一個留短頭發(fā)的”26。至此,現(xiàn)代女性的外在形象從頭到腳煥然一新。剪短發(fā)變成了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甚至“說一個女人留了短發(fā)成為了一種贊美”27。女人蓄長發(fā)這個存在了上千年的傳統(tǒng)一夕之間被顛覆了,不再有人追求長發(fā)的神秘感和誘惑力。20年代,英國名媛、女作家伊麗莎白·比貝斯科(Elizabeth Bibesco)對這項迅速席卷歐洲的新時髦感到不可思議,她對舊時光不無懷念地感嘆道:“究竟是什么樣的力量讓當(dāng)代女性在完全自愿的情況下,幾乎同一時間放棄了長發(fā)——這個經(jīng)由歷史證明的,最有效、最可靠的引誘工具呢?”28當(dāng)時不少人坦言,感覺已經(jīng)“進入了新時代”29,認為“不留短發(fā)就稱不上貌美?!?0
圖2 小提琴手 布面油畫 81cm×60cm 1922左右 凱斯·凡·東根
圖3 向燈塔漫步 版畫 18.1cm×16.7cm 1925 讓-埃米爾·拉布熱
費爾南德·墨雷埃爾(Fernande Moreels),這位來自法國里爾的女帽工人親身經(jīng)歷了“假小子”風(fēng)潮。1926年,剛滿20歲的費爾南德瞞著父母剪短了頭發(fā),因為害怕被責(zé)罵,只好每晚戴上一根假辮子回家。但在家門外面,她以追求獨立的“新女性”自居,并決定結(jié)了婚也會繼續(xù)工作,“生孩子之前要充分享受人生”31。不過沒多久,她便能在家里也自信大膽地展示新發(fā)型了,因為做冶金工人的父親不僅接受了女兒的短發(fā),還為自己的下一代如此“摩登”感到驕傲不已。女性輪廓的改變首先是文化的進步,隨著越來越多人的接納與推崇,又演變成了整個社會的進步。當(dāng)時的流行刊物很能說明問題,比如瘋狂年代的共產(chǎn)黨報紙《工人報》(《L’Ouvrière》),在新時尚遠沒有波及到農(nóng)村的時候32就已經(jīng)按照最前衛(wèi)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來繪制女性圖像了。法國《人道報》(《L’Humanité》)主編保羅·瓦揚-古久里(Paul Vaillant-Couturier)于1935年發(fā)表評論稱,“扮漂亮是一種必需品,甚至是最重要的必需品”33。
當(dāng)然,社會進步僅停留在女性的外貌層面是不夠的,應(yīng)該順勢改變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這個根深蒂固的社會傳統(tǒng)34。盡管外出工作的女性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但其中已婚婦女相對較少。到了1931年,職業(yè)女性占美國和意大利已婚婦女總?cè)丝诘?2%,占英國和德國的15%,法國的35%35?;钴S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的法國女演員、歌手,如弗雷埃勒(Fréhel)、達米亞(Damia)、 蜜絲婷瑰(Mistinguett)和琵雅芙(Piaf),盡管事業(yè)成功,卻無一例外地選擇了追隨她們的另一半。好萊塢女演員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在1932年上映的電影《如你所愿》(《As You Desire Me》)中,通過角色臺詞對那個時代的女性身份缺失做了精辟概括:“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也沒有,如你所愿地塑造我吧。”36社會名流、道德家、醫(yī)生,紛紛歌頌一種理想的家庭主婦形象,這種形象的存在似乎前所未有的無可爭議37。
當(dāng)然這類因循守舊的人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20年代以后的女性,尤其是年輕一代——那些如法國詩人保羅· 熱拉爾迪(Paul Géraldy)描繪的“戰(zhàn)后新人類”,則完全是另一副模樣:“退伍的男人們回到家,發(fā)現(xiàn)女人比男人人數(shù)多得多,她們既撩人又能干……而小姑娘們……一個個 ‘衣衫不整’,化著妝,以‘你’相稱……年輕男孩也是一樣?!?8此時,從瘋狂年代開始風(fēng)行的新式審美才徹底深入人心。這讓人們看到了女性獨立的勝利曙光,有些女人已經(jīng)率先實現(xiàn)了獨立的“野心”39,而另一些女人,則至少能夠想象傳統(tǒng)家庭生活以外的可能性了40。時尚雜志伴隨了女性解放運動的緩慢進程,它們把優(yōu)雅的概念和工作謀生相對立,把美麗的標(biāo)準(zhǔn)和辛苦勞碌相對立,進而創(chuàng)造出由“兩個方面”主導(dǎo)的女性日常41: 工作與打扮??煽伞は隳螤枺–oco Chanel)說,她致力于創(chuàng)造使“職業(yè)女性感到自在的裙裝”42。20世紀(jì)30年代末,雜志《Votre bonheur》試圖幫助“每位女性分辨三種適用于不同場合的妝容:戶外、職場、夜晚?!?3時尚雜志《Femina》甚至嘗試發(fā)明一種由“年輕女性”從事的新“運動”,并把這項“運動”稱作:“邊工作邊保持優(yōu)雅44。”以《Femina》為首的女性刊物,先后登載了一些類似“教你美麗一整天”的文章45,介紹“接線員”、“打字員”這樣的普通職員在日常工作中維持靚麗外形的小秘訣46。如此一來便打破了傳統(tǒng)商業(yè)廣告把“悠閑”與“保養(yǎng)”相聯(lián)結(jié)的定式思維47,也意味著女性的隨身化妝工具需要與時俱進的新設(shè)計:鏡子、粉盒、口紅、香水以及各種飾品應(yīng)該便于24小時隨身攜帶,而且大小可剛好放進手提包。人們開始期待一位“職業(yè)女性”從上班到下班都看起來“賞心悅目”48。而化妝保養(yǎng)的必要步驟也得按照繁忙的日程表重新規(guī)劃:“嗬!起床了,梳洗時間只有45分鐘。”49盡管那個年代的女性只能選擇一些不起眼的工種,但整個社會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卻已經(jīng)因為她們活動范圍的擴大而改變,美和“忙碌”這兩個過去不搭界的概念結(jié)合得越來越緊密:“像男人一般生活,但保有女性魅力?!?0
圖4 20年代的Valisère內(nèi)衣廣告
圖5 維克多·馬格利特,《假小子》,弗拉馬里翁出版社,1939年1月版,下部封面
范舒揚 武漢大學(xué)法語系
【說明:喬治·維加埃羅(Georges Vigarello)是法國社會科學(xué)高等研究院科研主任、前巴黎第五大學(xué)教授,是知名的衛(wèi)生史、身體史專家,出版過多部敘述身體歷史的作品,比如:《干凈與骯臟:中世紀(jì)至今的人體衛(wèi)生》(1987)、《強奸的歷史:十六至二十世紀(jì)》(1998)、《脂肪的變形:中世紀(jì)到二十世紀(jì)的肥胖癥歷史》(2010)、《身體的歷史》(2011)、《裙子的文化史:從中世紀(jì)到今天》(2017)?!?/p>
注釋:
1.時尚雜志《Vogue》1939年4月刊。
2.見時尚刊物《Dernières Modes de Paris》1922年1月刊,“這種‘拉長’正試圖改變?nèi)梭w輪廓”。
3.時尚雜志《Vogue》,1934年1月刊。
4.“如今要看起來美,已不必再像花朵而應(yīng)當(dāng)像樹苗”,時尚雜志《Femina》,1937。
5.“1900年之后崇尚‘S’型的女性線條,到了1925年卻被 ‘I’型取代”,C.Meyer, 《La Médecine au service de la beauté 》, Paris, Amiot, 1955, 第11頁。
6.時尚雜志《Les Modes》,1936年3月刊。
7.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第一部,《在少女花影下》(1918),Paris, Gallimard,,1962,第618頁。
8.時尚雜志《La Croiffure et les modes》,1923年9月刊。
9.時尚雜志《Votre beauté》, 1936年9月刊。
10.時尚雜志《Vogue》、《Femina》和《Votre beauté》的插圖是研究上世紀(jì)二十年代末的女性輪廓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在一幅長度為13厘米的插圖中,腿和上半身的比例往往是這樣的:腿長9厘米,上半身3厘米。然而在19世紀(jì)的時尚雜志中,同樣長13厘米的插圖呈現(xiàn)出的人體比例卻是:腿長8.5厘米,上半身4.5厘米。
11.柯萊特,《Le Voyage égo?ste》(1922),收錄在作品集《Romans, récits, souvenirs》第二卷,Paris,Robert Laffont,1989,第187頁。
12.時尚雜志《Votre beauté》1920年8月刊。
13.柯萊特,《Le Voyage égo?ste》(1922),收錄在作品集《Romans, récits, souvenirs》第二卷,Paris,Robert Laffont,1989,第183頁。
14.D.Desanti,《La Femme au temps des Années folles》,Paris,Stock,1984,第72頁。
15.參見Van Dongen的作品《La Femme au miroir》(1925),畫中人物的腿部被過分加長了。
16.參見Jean-Emile Laboureur的作品《La Promenade au phare》(1925),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版畫陳列室。
17.P.Morand,《L’Allure Chanel》,Paris,Hermann,1976,第46頁。
18.P.Soupault,文章《Femmes suédoises》,收錄在時尚雜志《Votre beauté》1935年1月刊。
19.參見1935年的《Vogue》雜志,“Culotte-gaine”Valisère品牌廣告。
20.參見1936年的《Vogue》雜志,“Kesto”品牌廣告。
21.參見1935年的《Femina》雜志,“Offrez des cigares et cigarettes de la Régie fran?aise”。
22.D.Desanti,《La Femme au temps des Années folles》,Paris,Stock,1984,第64頁。
23.見V.Margueritte的小說《La Gar?onne》,Paris,Ernest Flammarion,1922。
24.D.Desanti,《La Femme au temps des Années folles》,Paris,Stock,1984,第24頁。
25.可著重參考C.Bard,《Les Gar?onnes》,收錄在《Modes et fantasmes des Années folles》,Paris,F(xiàn)lammarion,1998。
26.P.Faveton,《Les Années 20》,Messidor,1982,第52頁。
27.Coco Chanel的話,被P.Morand在《L’Allure Chanel》中引用,Paris,Hermann,1976,第45頁。
28.M.L.L.Bibesco,《Le Rire de la na?ade》,Paris,Grasset,1935,第90頁。
29.C.Bard,《Les Gar?onnes》,收錄在《Modes et fantasmes des Années folles》,Paris,F(xiàn)lammarion,1998,第22頁。
30.時尚雜志《Votre beauté》1935年3月刊。
31.C.Bard,《Les Gar?onnes》,收錄在《Modes et fantasmes des Années folles》,Paris,F(xiàn)lammarion,1998,第46頁。
32.參考M.-C.Allart的文章《Les femmes de trois villages de l’Artois: travail et vécu quotidien (1919-1939)》,收錄在《Revue du Nord》1981年7-9月季刊。
33.1935年11月21日的《人道報》。
34.A.-M.Sohn,文章《Entre-deux-guerres, les r?les féminins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收錄在《Histoire des femmes en Occident》第五卷《Le XXe Siècle》,Paris,Plon,1992,第92頁。
35.S.Bosio-Valici與M.Zancarini-Fournel,文章《Femmes et fières de l’être》,收錄在《Un siècle d’émancipation féminine》,Paris,Larousse出版社,2001年,第34頁。
36.M.Delbourg-Delphis,《Le Chic et le Look.Histoire de la mode féminine et des m?urs de 1850 à aujourd’hui》,Paris,Hachette出版社,1981年,第132頁。
37.A.-M.Sohn,文章《Entre-deux-guerres, les r?les féminins en France et en Angleterre》,收錄在《Histoire des femmes en Occident》第五卷《Le XXe Siècle》,Paris,Plon,1992,第92頁。
38.P.Géraldy,《La Guerre, Madame...》,Paris,Jean Crès,1936年,第135頁。
39.G.Bauer,《Les Fran?aises et l’ambition》,時尚雜志《Marie Claire》1937年4月第一期。
40.參見D.Desanti,“L’important c’est que les autres y rêvent ”,《La Femme au tempsdes Années folles》,Paris,Stock,1984,第119頁。
41.文章《Paris travaille》,收錄在時尚雜志《Femina》,1936年3月刊。
42.P.Morand,《L’Allure Chanel》,Paris,Hermann,1976,第71頁。
43.雜志《Votre bonheur》1938年2月刊。
44.時尚雜志《Femina》1928年4月刊。
45.時尚雜志《Marie Claire》1937年4月第一期。
46.時尚雜志《Marie Claire》1937年3月刊。
47.時尚雜志《Votre beauté》1935年12月刊。
48.時尚雜志《Marie Claire》1937年4月第一期。
49.時尚雜志《Marie Claire》1937年4月第二期。
50.女性周刊《Confidences》,1938年第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