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國 楊艷 楊梅
摘要:根據“園林植物學”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文嘗試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并全程通過微信平臺指導任務。研究表明,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課程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并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園林植物學 任務教學法 微信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24-0013-02
“園林植物學”是園林專業(yè)的骨干基礎課程,在國內一些農業(yè)院?;蚓C合性院校中將其分解為園林樹木學與花卉學兩門不同的課程,或命名為觀賞植物學。通過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常用園林植物的形態(tài)學特征、生態(tài)習性和觀賞特性等,以便于在設計類課程或工作中能正確地運用這些植物材料。因而,多年來很多學者對于“園林植物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一定的實踐和探索。[1-3]
一、傳統(tǒng)教學法在“園林植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知識點較多。“園林植物學”課程體系涉及內容較多,要求學生記憶的知識點也相對較為密集。因而影響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興趣。
(2)學生積累資料較少。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的多,學生實踐性少;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占用時間比例大,學生課前準備與課后參與以及后續(xù)性鞏固學習較少。所以,教師強行灌輸的知識偏多,學生會感覺課堂中的理論知識無用或者認為對于今后的工作乃至后期設計中的植物配置都是無益的強行輸入。對于學生而言,手中所積累的資料僅局限在教師的講述內容。其實,這些資料就是教師授課教案或者學生手中參考書的重復性記錄,它不具有具體方案針對性,無地域操作性,因而其內容對于學生真正可利用、可吸收的信息量較少。
(3)學生主觀能動性較差。傳統(tǒng)教學法將學生局限在課堂空間中,學生按照教師既定的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的輸入與接納。同時,教師很少告訴學生為何學習這些知識點,它在今后園林工作中的應用價值體現在何處。所以學生的學習相對更多呈現出機械化、固定化、模式化等問題。因而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也不愿主動參與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意識,也不具備主動完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改革的總目標
在本次課程改革前,教學團隊成員到相關合作企業(yè)調研,了解當今園林用人單位對本科學生畢業(yè)后的理論要求和技能要求,并結合自身前期所發(fā)現的教學上的問題進行改革,從而確定該課程的總目標,要求學生主要掌握以下內容:園林植物的分類與識別、習性與應用、植物配置設計理論與案例分析等四大模塊,以此為方向,進行專項任務的學習。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園林植物學”教學中的整體設計思路
隨著近年來我國創(chuàng)新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要求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很多教師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最初是在語言教學中提出并應用的[4],而在高校農科類專業(yè)則應用相對較少。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比蝿招徒虒W模式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課程大綱,針對課程中的相關知識點布置相關任務,組織學生通過其自身獨立或小組形式的研究活動完成其任務并從中獲得相關知識。[5]本文中“園林植物學”的任務教學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為主導,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為落腳點,將課程中相關聯的主要理論知識點串接為總任務即確定任務,以此為基礎,在具體操作中將其分解為規(guī)定時間內具體的小任務(3~5個),并同時提前建立該課程的微信群。將任務通過網絡平臺分期提前派發(fā)于學生,由學生實施任務。教師在學生實施的整個過程中給予指導和監(jiān)督,并將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檢驗任務內容是否合理、學生是否滿意。
四、具體措施
(1)確定任務。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劃分確定需要學生完成的任務,可以以“任務書”的形式下達于授課班級的同學,寫明任務內容、時間節(jié)點和具體要求等。所確定的總任務以及分項任務應難易適中、搭配合理、實踐性強,具有可操作性。如:本課程的總任務為常州地區(qū)常用的園林植物種類和時空美的營造。該任務對于學生后期學習“園林規(guī)劃設計”“園林工程”等課程以及畢業(yè)設計的創(chuàng)作與畢業(yè)論文的撰寫內容均具有先導積累性作用。
(2)分解任務??側蝿沼?~5個分任務組成。分任務按照時間劃分為長期任務和短期任務。長期任務以學年為時間節(jié)點,涵蓋園林樹木和花卉等植物類相關知識。如:常州科教城植物物候期觀察或者常州園林植物季相研究;短期任務則結合課程實習周完成以下內容,如:常州市道路綠化現狀調查,主要調查行道樹的植物種類、配置形式與生長狀況等;再如:常州市節(jié)日花壇營建,學生按照任務書調查“五一”和“十一”主要街道、廣場和公園的花壇形式和所用花材的主要種類,并進行相關文字記錄、標本采集和拍照。
(3)實施任務。學生按照任務書的內容和要求繪制自己的技術路線圖,任務完成的形式主要采用以小組(4~5人)為單元結合少部分內容由個人單獨完成的方式操作。如“常州市道路綠化現狀調查”主要通過小組完成此任務,而且每小組負責完成的主要街道不同,在調查的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比如在植物配置中經常用作主景的植物有哪些,其原因又是什么?背景植物有哪些?最終小組提交一份word文檔(有實地調查附圖)與PPT以及標本材料,并注明每位成員在工作中具體承擔的任務;再如“常州科教城植物物候期觀察”這一任務因其持續(xù)時間較長,此任務主要采取以學生單獨或2人一組完成的形式。通過任務的實施,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之間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建立團隊意識;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指導檢查任務。學生在實施任務期間,及時與教師溝通,如遇不認識的植物,可將照片發(fā)于教師,由其確定并將信息告知于學生;同時,教師定時或定期主動與學生溝通,檢查學生相關記錄,根據情況給出建議或意見,真正將任務落到實處,督促學生順利完成任務。整個任務從最初的任務信息發(fā)布到中期的跟蹤實施、問題解答以及后期的指導檢查等環(huán)節(jié),均可以通過班級該課程的微信群操作完成。
(5)成果展示與評價。要想保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長期有效性與客觀性,就應注重對任務教學活動及時進行評價與總結。通過前期室外課堂的任務型教學,學生最終帶著成果回到課堂中,由各組通過PPT或實物模型的方式進行成果的匯報、交流與展示。教師對其進行客觀評價。
五、教學效果
本研究認為課程體系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得到提高,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識別園林植物的能力;學生能結合任務書的內容積極查閱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寫作的能力??v觀教學發(fā)展趨勢結合筆者的教學改革經驗,筆者認為在“園林植物學”教學中結合任務型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彌補教學課堂的不足,優(yōu)化任務教學模式,更好地提升學生識別植物與應用植物學習的積極性。誠然,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如何使課堂變得更有效還需專業(yè)課教師根據各自專業(yè)的不同不斷摸索。
參考文獻:
[1]仲艷麗.提高《園林植物學》教學效果探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11,1,15548-15549.
[2]李翠芬.《園林植物學》教學初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8):27.
[3]林廣思.建筑院系風景園林專業(yè)園林植物教學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6):102-105.
[4]豐玉芳.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35-38.
[5]孫艷.任務向導法在“數據庫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7(9):160.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