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中小學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課程改革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新課改在實施過程中,農村小學部分教師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轉變思想,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新課改。再加上農村教育條件比較落后,留守兒童增多等原因,嚴重地阻礙了新課改在農村小學校的大面積推廣。為了使農村小學教師更好地適應新課改,通過轉變教師觀念、靈活應用輔助教學設備、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建立新型的評價機制和關愛留守兒童等措施,使農村小學的廣大師生更好地適應新課改,使農村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新課改;問題;策略
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中小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課程改革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農村小學部分教師因種種原因未能及時轉變思想,改進方法進行新課改。再加上農村教育條件比較落后,留守兒童增多等原因,使得部分教師出現(xiàn)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嚴重地阻礙了新課改在農村小學校的大面積推廣。
一、農村小學校不適應新課改的原因
1.主觀原因
新課改以來,各級教育行政和業(yè)務部門對教師進行了新課改的培訓,但部分教師,尤其是農村的部分老教師守舊思想比較嚴重,不愿改變長期積累的教學方法,對新課改并沒有足夠的認識。對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夠深,還沒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以致于新課改后的課仍是因循守舊,缺少創(chuàng)新。
再加上農村學校班額較小,個別班級只有十幾名學生,甚至更少,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在十幾名學生的課堂上很難將新理念、新教法落實。所以,仍然按照原有的教學模式來教學。
2.客觀原因
(1)近些年,國家已經加大了對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設施的投入,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多數(shù)學校的校舍從以前的平房變成了教學樓。整齊的校舍、美麗的校園成了農村一道亮麗的風景。
同時,農村小學也配備了一些教學器材,但因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師范教育,師資水平有限,很多計算機設備、音樂和美術等教學器材沒能發(fā)揮其應有價值。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有效開展,直接影響農村小學新課改的發(fā)展。
(2)農村學校的學生閱讀面較窄,知識來源短缺,對于教學內容中的某些主觀性問題,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也不能準確、較完整地說出自己的想法。盡管學校一直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知識儲備。但是,真正獨立進行課外閱讀的學生并不多,學生的詞語積累也較少,再加上學生常年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使得他們在回答問題、小組討論時,出現(xiàn)用詞不準、句子不通順等問題。所以,農村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不高,對推行新課改帶來了一定的障礙。
(3)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教學評價觀念和評價制度仍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教學評價的主要方式和標準還是考試和分數(shù),缺乏對教學過程和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發(fā)展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評價方式的不規(guī)范,嚴重制約著新課改在農村小學的實施。
(4)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的加快和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推進,農村的學生家長紛紛外出打工,一時間出現(xiàn)了很多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有的由年邁的老人看管,有的放進托管或住校。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除了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把問題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部分留守兒童還表現(xiàn)在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等問題,給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制約著農村小學校新課改正常推進。
二、農村小學校不適應新課改的解決措施
1.提高農村小學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
自2004年國家開始對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校進行課程改革以來,經過數(shù)十年的科學論證,提出了適應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師應該積極地踐行。
班額小是農村小學校的現(xiàn)狀,與城市大班額的小學相比,這其實是一個優(yōu)勢。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40分鐘的課堂上,班額小的學生可以全部參加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以20人的班級為例,在40分鐘的課堂上,每位學生至少可以有一次和教師互動的機會,而城市40—70人的班級中,每節(jié)課每位學生平均不到1次。在名師的示范課上,有小組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形式,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農村班額小的班級中,可以進行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學習等形式,以達到上述目的。事實上,同桌或前后桌討論要比小組討論的效率高得多。因為在人數(shù)較多的小組討論中,有一部分學生只充當聽眾的角色,并沒有實質發(fā)言的機會與時間。而同桌或前后桌討論才能使“說”與“聽”真正地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最佳的合作、探究的效果。
2.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1)農村小學教師要積極地投入到新課改的熱潮中,多學習新課改的理論體系,用新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農村小學教師要積極參加各級業(yè)務主管部門組織的有關新課改的觀摩課、示范課等活動,從中感受新課改的氛圍,從示范課上汲取新鮮的營養(yǎng)。通過聽名師的課,學到的是一種思想,是一種習慣。名師有著適應新課改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扎實的基本功,他們是以新課改理念的“不變”來適應學生上課時的“萬變”,這正是農村小學教師所缺少的。
如今大部分的新課改示范課、觀摩課等都應用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把文字、圖像、視頻、聲音融為一體,恰當?shù)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但是,是不是說沒有計算機輔助教學,就無法進行新課改的教學呢?其實,不是這樣的。因為計算機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學中的一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需要滲透到教師的“導、讀、講、評”及教師的教態(tài)、情感之中。農村小學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自制一些教具,甚至諸如樹葉、小草、泥土……這些天然的教具都可以為教學服務,可以說這些教具比圖像、文字直觀得多,親切得多。這就要求教師用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一顆善于思考的心,將無形的新課改理念轉變?yōu)橛行蔚恼n堂教學形式,在有形的課堂教學中滲透無形的新課改理念。
(2)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做好各項應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工作。第一,教師要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在和他們交流過程中,要正確引導他們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讓他們珍惜現(xiàn)在難得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增強他們是非觀、判斷力和責任感,使他們對父母的理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第二,教師要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學??砷_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設立心理咨詢室,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經常利用閑暇的時間去家訪,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教師要教會學生經常以書信、電話的方式來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fā)。同時,和他們的監(jiān)護人、父母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有了學校的溫暖關懷和幫助,孩子一定會對學習和生活樹起信心。從而,和教師一道進行新課程改革。
國家要發(fā)展,民族要振興,教育是基石。隨著國家對教育的加大投入,城鄉(xiāng)教育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教育的硬環(huán)境會有明顯的改善,我們農村教師也會加倍努力踐行新課改,使農村小學的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1]17號[OL] .國務院公報,2001-06-08.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