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亞東
摘要:在初中教學中,語文是重要的基礎內(nèi)容,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還能讓學生從語文的教學中,領悟到更多的人生真諦,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形式,提高了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進行論述,同時提出一些應用策略,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微課;運用實踐
引言:
初中語文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比較全面,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投入到語文課程學習中來,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豐富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形式,從初中生的基本需求出發(fā)進行課堂內(nèi)容設置,帶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效果。微課能將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還能讓學生對語文教學有正確的認識。
一、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內(nèi)容
初中語文教學選用的課文都是經(jīng)典文章,內(nèi)容精美、情感豐富,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以及文章描寫的場景和情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差距,因此,學生在文章所承載的精美內(nèi)容和深刻情感等方面無法完全理解,也就是說在課文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通過微課形象、生動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例如:在《黃河頌》這篇課文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可能沒有實地的到黃河去感知黃河的壯麗,對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和傳遞的情感無法進行充分認知。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黃河頌》描寫的情景和情感,必須增加學生對黃河的直觀感知,讓學生對黃河有著整體的印象和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微課,通過視頻的形式將“黃河”直觀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黃河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感應,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拓展初中語文教學的思想內(nèi)涵
微課的運用能擴寬語文知識渠道,還能凈化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心靈凈化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語文思想實際上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協(xié)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應當更加的開放、包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1]。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在基于語文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相關(guān)教學重點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教學重點。例如:在進行《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將課文中描寫的場景進行呈現(xiàn),幫助學生對場景進行分析和感悟,通過微課的視頻畫面與課文中的文字進行結(jié)合,讓學生對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的。
三、借助于微課幫助學生加深內(nèi)容理解
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大量的優(yōu)美文章,但是許多內(nèi)容雖然精美,但是學生理解感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為這些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去甚遠,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有效開展教學工作。對此,教師可以發(fā)揮微課程的輔助促進作用,借助于其形象生動的特點提高學生理解的效果,從而有利于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2]。例如:以《蘇州園林》為例,學生因為沒有實地游覽蘇州園林的感知經(jīng)驗,因此對課文中所描畫的景象沒有充分認識。要想讓學生對園林設計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必須增加他們的直觀感知,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幅美麗的畫卷。筆者利用微課程進行演示,蘇州園林亭臺樓榭的安排、景觀樹木的映襯等等,通過視頻畫面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對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視覺感應。微課程中還同步具有配樂解說,學生在觀看為課程的過程如同欣賞一部優(yōu)美的影視小品,通過視覺感知和解說分析,對蘇州園林的特點及其優(yōu)美具有了更加直觀全面和深層次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了語文教學實際成效。
四、微課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或多或少的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效率,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微課彌補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應當通過問題引領,培養(yǎng)學生分析理解能力與協(xié)作學習能力。利用微課程能夠?qū)滩膬?nèi)容進行深度發(fā)掘,緊扣重點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對難點進行突破[3]。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教學中,通過課文的細節(jié)描寫幫助學生感悟父子情深,培養(yǎng)真愛親情這樣的傳統(tǒng)美德,是教學的一大重點與難點。課文中首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找出課文中四次描寫背影的句子,并和學生分別進行分析感悟:記憶里的“背影”、買橘子時的“背影”、分別時的“背影”和別后追憶“背影”,同步配有學生的父輩未來自己無私付出的畫面場景,有父親在工地揮汗如雨的場面,有父親在田間頂著烈日勞作的畫面等等。經(jīng)過這樣的畫面與文字相結(jié)合的方式,首先在學生的心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對父親為自己的無私付出具有了更為深刻的感知,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四次背影描寫中的細節(jié),特別是抓住一些傳神的動作描寫,如“攀著上面、腳向上縮、身子微傾”等,細微動作之處體現(xiàn)的是父親對孩子努力付出的程度,通過這樣的微課演示,學生對細節(jié)描寫的傳神作用,對課文字里行間蘊含的濃厚情感具有了更為真切深刻的感受,巧妙化解了教學的難點。
結(jié)束語:
微課的出現(xiàn)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讓教師在突破傳統(tǒng)課程教學模式中更加注重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并從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上來查漏補缺、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實際,從語文活動中來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從微課程中更快、更好的掌握復雜的語言運用技巧,從而為終身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世波.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實踐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5(05):47-48.
[2]陸紅鈴. 論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析[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6(11):19-20.
[3]周文仙.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6(0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