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庚
(長春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2)
2013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把實現(xiàn)婦女解放和發(fā)展、實現(xiàn)男女平等寫在自己奮斗的旗幟上”,要“把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歷程同促進男女平等發(fā)展的歷程更加緊密地融合在一起”。這對新時期高師院校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性別意識教育主要是指善于從性別的角度去幫助人學會觀察社會現(xiàn)實,認識男女兩性的社會角色、勞動分工和發(fā)展差異,將性別意識轉變?yōu)樯鐣袆?。”[1]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女大學生比例逐年提升,這在高師院校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高師院校女大學生的教育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女大學生處于心理及生理變化迅速的關鍵時期,同時面臨學習、交友、戀愛、擇業(y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對女大學生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時期,這“不可避免地給正在成長中的女生帶來了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強烈、更巨大的心理沖擊。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女生心理發(fā)展中的失衡狀態(tài)?!盵2]將性別意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挖掘女大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把她們培養(yǎng)成為適合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大學階段不僅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要形成階段,也是性別意識教育的關鍵時期。通過性別意識教育,可以提高女大學生的性別覺悟,促使她們的性別平等意識覺醒,從性別意識角度思考問題和認識現(xiàn)實社會,進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擇偶觀以及幸福觀,提高自身素質,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高師院校女大學生將來要扮演教師、母親的角色,因此,對其開展性別意識教育不僅關系學生自身的定位和發(fā)展,更關系到兒童及家庭的發(fā)展。也就是說,高師院校女大學生的性別意識教育不僅關系著女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關系著高師院校的教育質量,更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受中國傳統(tǒng)性刻板印象的影響,許多女大學生自強自立的成才觀受到很大沖擊,對自己的學業(yè)、事業(yè)及社會責任定位較低,將獨立自主、競爭發(fā)展的觀念定位為男性的社會責任。這種認識上的偏差沒有使女大學生正確定位自己的社會責任,對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極為不利。高師院校要通過對女大學生的性別意識教育,引導她們樹立正確的性別角色定位,構建正確的主體意識,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從根本上擺脫依附男性的傳統(tǒng)觀念,從而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將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法律體系和公共政策,促進婦女全面發(fā)展,促進兩性和諧發(fā)展,促進婦女與經(jīng)濟社會同步發(fā)展?!盵3]事實上,在已開設性別意識教育課程的高校中,課程設置與國家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很大一部份高校因為師資隊伍緊張、忽略性別意識教育內容等原因,未能將性別意識教育納入正常教育范圍。即使是“文科博士生在公共政治課‘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教學中,涉及女性主義的內容大約只占該課程的十分之一”[4]。已開設的課程也常常忽略女大學生所關注的特殊點,形成教育過程中的死角。教育內容的缺失容易導致女大學生會在社會角色和社會責任方面的意識偏差,從而在離開校園走上社會后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因此,科學規(guī)劃性別意識教育是高師院校教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xiàn)有的性別意識教育課程隊伍大多依附于其它課程教師隊伍,缺少專門性人才,而且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在傳遞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教師的性別意識教育觀念及教育水平直接決定了高校性別意識教育活動的質量。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在科學的性別觀念指導下關注女大學生的不同需求,會對其人格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反之,如果教育者本身存在性別偏見,則會極大地影響性別意識教育水平。因此,高師院校要關注并加強性別意識教育隊伍建設,從根本上提高性別意識教育的質量。
當前,性別意識教育并未被正式納入高師院校教育體系。一方面,這有利于性別意識教育的自主發(fā)展,避免整齊劃一的課程設置對性別教育課程的干預;另一方面,這也削弱了性別意識教育在高師院校教育體系中應有的地位,導致性別意識教育在高師院校發(fā)展中的邊緣化。這門課程沒有科學的教育大綱和教材,導致開設性別教育課程的院校教育質量參差不齊。
從教育主體來說,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從領導、教育和管理的視角,將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納入學校整體工作中,納入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有針對性地對各類人員進行性別意識教育培訓,從而強化高師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的實效性。
從教育客體來說,要樹立科學的性別意識?!爱斍芭髮W生對社會性別角色的認識和選擇傾向,受到他人很大的影響,如父母、教師和同齡人等?!盵3]作為性別意識教育的重要接受者,女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性別意識觀,明確性別意識教育是生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內容,從主觀上提高對性別意識教育的重視程度。
從教育環(huán)境來說,要在教學、校園聲音媒體、文字媒體、網(wǎng)絡媒體等宣傳媒介和校園活動中融入性別意識教育。開設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專業(yè)課程,如女性學課程、社會性別理論課程,并結合就業(yè)、戀愛等專題開設選修課程及舉辦系列講座,通過系統(tǒng)全面的講解讓女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同時,在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中要開展多樣化、有強烈性別意識的成長成才教育,有效利用校園廣播媒體的宣傳力量,營造女大學生群體自強自立、刻苦勤奮的積極氛圍,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號召、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一是多學科整合思想性別意識教育。一方面,通過專業(yè)課堂、第二課堂、選修課教育、講座沙龍等形式,構建高師女大學生性別意識的全過程化;另一方面,要將女大學生的性別意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倫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等,搭建性別意識的可持續(xù)教育模式。
二是多階段整合性別意識教育內容。針對女大學生從大一到大四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性別教育。對于大一新生,應結合新生入學教育,側重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促使女大學生確立正確的女性觀;對于大二、大三學生,應側重人際交往,尤其側重女大學生正確戀愛觀、婚姻觀的形成;對于大四學生,應結合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側重其正確職業(yè)觀的形成。
三是多視角整合性別意識教育內容。高師院校應從兩個視角注重性別意識教育。一是通過心理咨詢工作解決女大學生的心理障礙,提升女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二是通過法制教育,加強女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同時,要建立專門性的心理和法律咨詢機構,持續(xù)跟蹤女大學生在心理和法制方面的教育效果,通過專業(yè)的教育指導,切實解決女大學生在思想道德和實際行為中的問題和困惑,提高女大學生的身心素質。
從顯性教育方法來說,主要是加強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融入專業(yè)課堂的力度。一是通過編寫性別意識教育大綱、修訂性別意識教育教材、加強性別意識隊伍建設等途徑,整合現(xiàn)有性別意識教育內容。二是通過開設有針對性的論壇沙龍、報告講座、研討交流等,不斷滲透并加強性別意識教育在女大學生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除課堂教學外,可以通過案例研討、經(jīng)驗交流、調查研究等方法加強女大學生對性別意識教育的認識和宣傳。通過課上學習與課下交流的方式,提升性別意識教育質量。
從隱性教育方法來說,主要是將性別意識教育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工作中。一是通過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行為示范和言傳身教,向女大學生傳達科學的性別觀念;二是通過日常管理活動,開展對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三是將性別平等觀念滲透到學生干部評選、獎學金評定、就業(yè)指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日?;顒又邢髮W生對性別歧視的自卑感,從側面加強對女大學生的性別意識教育。
高師院校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而且通過教師職業(yè)和母親角色還將影響到成千上萬的未成年人的綜合素質和未來的家庭質量”[5]。因此,要想使高師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受到關注,就需要探索高師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的有力支撐點和實踐模式,有意識、有組織地開展性別意識教育,從而建立高師院校性別意識教育的長效機制。
[1]林小梅.淺議高校女性性別意識教育[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3).
[2]李偉東.論女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及改進措施[J].江西省團校學報,2002(1).
[3]李大勇,陳開明.科學性別觀培育實踐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30).
[4]朱天利,建 暉,王思萌.試論女大學生性別意識教育的實然狀態(tài)與應然狀態(tài)[J].教育探索,2012(4).
[5]閆玉.對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性別教育的幾點思考[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