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艷
摘 要:散文與詩歌、小說一樣,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學體裁。散文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簡潔的形式,迎合了不同讀者群體的需要。散文作為一種有重要影響的文體形式,在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新課標語文課本中選取大量的散文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領(lǐng)悟作品中的內(nèi)涵,從文學中獲得對人生、對社會的有益啟示。本文從散文的特點和散文教學的具體策略兩個方面來闡述散文教學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散文教學;教學策略
閱讀散文,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其獨特的美,而它的價值正蘊含在其中。在閱讀實踐中,散文以其“行散而神聚”的特點,使很多學生把握不了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散文重要性很難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散文的講授過程中,要靈活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掌握散文這種文體的特點和價值,發(fā)揮該文體的巨大教育意義。
一、散文的特點
(一)形散神聚
遺貌取神是閱讀散文的重要原則,這是由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所決定的。所謂的“散”,即文章可以采用廣泛的題材、靈活的表現(xiàn)手法。散文的行文中,各部分之間不需要嚴格的銜接,作者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完全沒有形式方面的束縛,致使文章表面看起來雜亂無章。而所謂的“聚”,即不管形式方面有多大的跳躍和變化,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情感是不能夠改變的,這一特點,正是散文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它深受喜愛的原因。以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為例,作者在闡發(fā)對北平秋天的眷戀時,沒有刻意的安排,而是隨意地對庭院中的秋景、秋蟬、秋槐、秋雨等景物進行描寫。這些景物之間沒有明顯的關(guān)聯(lián),但在作者飽含深情的刻畫下,全文讀起來卻又渾然一體,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苦悶和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二)感情充沛
在各種文體的比較中,散文的抒情性僅次于詩歌。散文和詩歌一樣,都是作者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真實情感的一種載體。散文的取材十分廣闊、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可以作為描寫的主體而不受任何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所有的這些材料,一旦出現(xiàn)在文章中,就立即帶有了作者的主觀感悟,這是由散文抒情性的特點所決定的。好的散文,看起來有一種記敘文的感覺,人物的刻畫和景物的描寫都是平鋪直敘的,不夾雜主觀色彩,但是讀起來會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作者的情感。所以說,沒有充沛的情感和人生感悟很難寫出出色的散文。
(三)立意深刻
俗話說,文以意為先。立意對于散文而言同樣重要,不管是寫景的還是記人的散文,都是作者心中有所感悟才會付諸筆端。作者筆下的景物,帶有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是其個人的精神產(chǎn)物。在散文的閱讀過程中,對立意的把握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學生在學習散文的時候,要注意結(jié)合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和人生際遇來領(lǐng)會作者的意圖。
二、散文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設(shè)備
散文是一門審美的藝術(shù),要想使學生陶醉于散文的天地里,離不開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在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為了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在講授過程中配合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視覺和聽覺等感官方面,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感受。
(二)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學習
要提高散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思維習慣,改變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某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指出: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里的互動不僅僅是師生間的,更有學生之間的互動。傳統(tǒng)的師生互動中,學生往往充當著被動的角色,而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他們共同探討,相互交換意見,在意識的碰撞中,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和感悟。
(三)強化學生的閱讀散文的能力
1.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散文的能力。學生才是閱讀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去進行閱讀,從閱讀方法、技巧和內(nèi)容上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最終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感知和掌握。因此,老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更多的散文閱讀。
2.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能力。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讀書的時候,認真的思考,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老師不僅應該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內(nèi)容,更要留給學生自己的空間,去思考然后發(fā)問,從而能使學生真正的理解一篇文章。
3.要注重個性化的閱讀。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這些初中教材的時候,要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內(nèi)涵與情感,領(lǐng)悟?qū)W生感悟文章背后的故事,理解作者的生平,同時可以多次閱讀文章的高潮段落,體悟作者的情感。
(四)知人論世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文字是一座橋梁,橋的這邊是作者,而橋的那頭則是讀者,只有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因此,在學習散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相應的背景材料,這些是奠定作者情感的基石,只有對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讀者才會在心中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才能體會到作者在文中營造的情感世界。
(五)培養(yǎng)課外散文閱讀的興趣
作為語文教師,若要讓學生熱愛課外散文閱讀,首先要提升學生對課外散文閱讀的興趣。有些學生覺得語文不如數(shù)理化重要,提升也較難,因而對課外閱讀更是毫無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找尋一切可能的機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散文的美,進而讓學生愛上散文。
三、小結(jié)
散文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文體,它既具有美的形式又富有深刻的內(nèi)涵,對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他們的智慧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到散文學習的重要價值,同時采用高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散文閱讀興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蘇菊花.高中語文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研究[J].讀書文摘,2016(10).
[2]安之凱.讓散文閱讀充滿活力[J].文學教育,2011(7).
[3]陳愛京.高中散文閱讀技巧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