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萍
【摘 要】口譯話語分析能力有助于譯者準確把握話語產出者的交際目的,理解發(fā)言人所要傳遞的信息,同時用最貼切的方式向譯入語聽眾傳遞信息,在口譯教學過程中有必要予以關注。圍繞在場與不在場概念因素,引導學生考察口譯語境,采用交互式教學法是訓練學生話語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提高口譯教學效果和口譯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口譯教學;話語分析;語境;交互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H3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02-0071-002
【Abstract】interpretation ability of discourse analysis can help translators accurately output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understanding,a spokesman for the message,an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to convey information to target language audience,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teaching.Around the concept actors present and absent,guides the student to study interpreting context,us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s an effective way of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discourse analysis,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terpret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Interpretation teaching;Discourse analysis;Context;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口譯是在真實交際場合發(fā)生的話語活動,講話者由于緊張等原因可能會出現(xiàn)話語重復、自我修正的情況,也可能出于某種交際目的而故意遮掩、閃爍其詞。譯員從接受口譯任務起,就需要對具體話語進行分析和預測。這種話語分析能力有助于譯者準確把握話語產出者的交際目的,理解發(fā)言人所要傳遞的信息,同時用最貼切的方式向譯入語聽眾傳遞信息,在口譯教學過程中有必要予以關注。本文在分析口譯話語類型和特點的基礎上,探討在口譯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話語分析能力的途徑,以期對口譯教學有所啟示。
1 口譯話語的類型和特點
話語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口語也包括書面語,指的是人們在交際中實際使用的語言,即索緒爾所說的“言語”、喬姆斯基提出的“表現(xiàn)”和韓禮德所指的“語言使用實例”。話語分析關注語言具體運用的動態(tài)過程以及交際中意義的理解和產生。一般來說,口譯所涉及的話語以口語為主,類型有對話口譯和會議口譯兩種。對話口譯中話語具有更為明顯的即席性,參與者互動性強,話輪轉換頻繁。相比之下,會議口譯涉及的話語更為正式,講話人常根據事先準備的發(fā)言稿照稿宣讀,話語句子結構相對復雜且信息密度大,書面語特征比較明顯(楊柳燕、蘇偉,2014:173)。需要指出的是,越來越多的發(fā)言人在會議上利用幻燈片作為表達的輔助工具,譯員口譯的內容不僅涉及幻燈片上的書面文字,還包括幻燈片所呈現(xiàn)的圖表、照片、音頻、視頻等,這就使得口譯話語同時具有多模態(tài)性。
2 口譯教學中的話語分析
口譯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分析能力,達到準確理解源語話語、恰當生成目的語話語的目的,教師可以在講解話語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交際活動發(fā)生的語境進行分析。語境是理解某個話語所使用的各個前提的集合,也是言語交際雙方共同的前提(賴祎華,2014:104)。為了成功實現(xiàn)雙語轉換,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譯員必須重視對語境的分析??谧g語境既包括情景和符號學層面的在場概念,也包括社會功能層面的不在場概念,二者彼此關聯(lián),共同影響口譯交際過程。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分析交際雙方的語氣、語速、用詞等級等語言因素,重視口譯活動發(fā)生的視聽環(huán)境、傳播模式以及說話人與聽眾的身份角色。這些因素屬于在場概念范疇,譯員在口譯現(xiàn)場可以直接感受或接觸到。學生在譯前準備階段應該盡可能多獲取相關信息,如參與交際者的文化程度和專業(yè)背景、話語的即興程度、口譯現(xiàn)場的設備裝置等,利用此類信息獲得對口譯任務的具體認知。同時還應積極分析社會文化因素、情感因素等不在場概念。參與者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其話語內容和話語表述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性格、信念、動機、意圖、價值觀在內的情感因素與話語產出也有較為直接的聯(lián)系。
具體而言,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在口譯前圍繞以下五方面獲取相關語境信息:(1)who,即參與者的人數(shù)、姓名、頭銜、習慣、教育背景等資料;(2)what,即交際活動的主題、內容及議程;(3)how,即口譯具體形式,是對話口譯還是會議口譯,是單向還是雙向,是單純的文本口譯還是多模態(tài)口譯等;(4)when,即交際活動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譯員前去工作途中所需時間;(5)where,即交際活動發(fā)生的具體地點,包括場地設備、燈光安排、發(fā)言人及譯員席位、同傳箱裝備等。
3 培養(yǎng)口譯話語分析能力的教學方法
口譯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話語分析能力,應多采取交互式教學法,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下轉第92頁)(上接第71頁)互動以及課堂與職場的互動。就師生互動而言,教師需在講解話語分析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給出不同的口譯任務,讓學生根據對口譯任務的描述分別預測并分析口譯語境要素。也可提供原文和譯文,要求學生從話語分析的角度判斷是否做到了語境匹配,思考改進不恰當譯文的方法。生生互動是指學生分組對口譯話語進行分析,相互交流心得體會,或以同伴反饋的方式互評譯文,指出在語境匹配方面的得失。課堂與職場的交互以突出職業(yè)特點和培養(yǎng)職業(yè)能力為宗旨,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職業(yè)譯員在不同場合的口譯錄音或錄像,關注語境的切合性,也可邀請職業(yè)譯員分享聯(lián)絡陪同口譯和會議口譯的實戰(zhàn)經驗,通過實例說明口譯語境特征。通過交互式教學法訓練學生的話語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口譯教學效果和口譯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柳燕,蘇偉.口譯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2]賴祎華.口譯:交際、語用與認知——口譯動態(tài)RDA模型構建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