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雷
摘要: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招生數量連年萎縮。究其根源,除了社會因素外,我們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實踐性較差,與社會脫節(jié),這是我們漢語言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我就從實際的工作出發(fā),剖析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以期提出一定有建設性的解決對策,促進漢語言文學的發(fā)展。
關鍵詞:單一化;應用型人才;就業(yè)導向;對策
前言:
誠然,漢語言文學教育歷史由來已久。但是,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深厚的語言功底,教學的著眼點都放在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上。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就業(yè)領域不斷拓寬,很多學生的就業(yè)去向是教育教學工作,新聞傳播類,行政文書等工作,這些工作大都要求學生不但要具有扎實的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口頭交際能力。所以,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以教師為主導的授課方式單一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課堂主導的,漢語言任課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很少在課堂中開展教學互動。任課教師只是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將知識體系一股腦的傳輸給了學生,而不去考慮學生是否能夠全盤吸收。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上互動較少,任課教師的重點放在了知識點的傳輸,而很少注意學生的反饋情況和學習效果,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就在于任課教師疏于對課堂的管理。
1.2內容死板、課堂沉悶
通過實際的課堂教學,我們不難發(fā)現,受到知識體系的影響,我們目前的漢語言文學教育通常內容比較枯燥乏味,不具有趣味性,學生學習起來難免沒有積極性。雖然漢語言文學知識體系浩瀚無邊,但是部分任課教師卻沒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照本宣科,課堂教學枯燥,索然無味。學生反應不積極,形成了一個嚴重的惡性循環(huán)鏈。特別是在漢語言文學的理論教學中,任課教師往往大談,空談理論教學,脫離社會實際,常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聊。長此以往,就會喪失學習的樂趣和主觀能動性。
1.3考核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形式通常是以筆試為主。考核的重點往往放在詩詞歌賦,名詞解釋,段落賞析中的。學生即使平時沒有認真聽課,只要考試前進行“突擊”,死記硬背,一般情況下還是可以順利通過考試的。這樣的結果,學生平時并沒有給予課程足夠的重視,認為只要考前突擊一下就可以了。平時沒有注意文學素養(yǎng),理論知識的積累和沉淀。
而且,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也缺少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理論知識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只是考核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卻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一張簡單的試卷,也無法準確的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無法全面地對學生做出一個準確地衡量。
1.4專業(yè)設置不適應社會的市場需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更需要的是實踐性復合型人才。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設定中,我們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yǎng)的是實用型綜合人才,學生既要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又要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來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們要加大學生書面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舉行一些實踐活動,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動手能力。
2、解決漢語言文學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2.1采取多樣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學生的心理、生理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我們應該轉換新思路,開拓新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我們的授課對象都是90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新奇。好動,思維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我們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性,進行個性化教學手段,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改革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任課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由“授之以魚”轉變?yōu)椤笆谥詽O”,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奧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學生自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及時查缺補漏,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的進度,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創(chuàng)造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任課教師要做到博古通今,結合當前的社會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掌握知識的真諦。
隨著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網絡資源已經鋪天蓋地的走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應該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尋找課堂教學中需要的案例、視頻、圖片,通過自主的學習,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和任課教師進行熱烈的討論,課下展開細致的研究,深入的理解漢語言文學的獨特魅力。
2.2開展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學體系
現如今,隨著市場崗位需求的變化,各行各業(yè)都需要實踐型人才。我們應該摒棄以往的教學思路,開拓創(chuàng)新,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比如,加大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可以展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擴大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考核比重,考核一些開放性的試題,來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開放性試題,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另外,我們不能拘泥于課堂傳授這一種教學模式,還應該利用課下時間舉辦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比如我們可以舉行一些主題月征文大賽、百家講壇、國學課堂、詩朗誦大賽,文學沙龍等競技活動,通過競賽活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活動中來,促進學生你爭我趕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成為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要發(fā)揮漢語言文學這個老牌傳統(tǒng)專業(yè)的優(yōu)勢,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但是也要看到它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要深入探討問題的癥結之所在,轉變思想與認識,開拓新思路,新辦法,采取多樣化的形式推動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研究,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合格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萬一明.大學語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成人教育.2004.(2)
[2]吳曉東.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教育[J].北京大學學報.2003.(5)
[3]丁興富.遠程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