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商貿旅游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影視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集建筑、音樂、繪畫、詩歌、舞蹈等于一身,被譽為“第七藝術”,影視藝術教育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影視鑒賞課程也成為了高職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筆者就高職院校影視鑒賞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首先,高職院校開設影視鑒賞課的定位比較模糊,沒有充分意識到課程的目的和意義,單純?yōu)榱藨渡霞壊块T的要求,所以學校對該課程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有人認為這樣的課程是浪費人力物力的表現(xiàn),高職院校的學生對職業(yè)的指向性更強,所以從短期看影視鑒賞課程并不能給學生的就業(yè)帶來幫助,因此大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xiàn);其次,課程的隨意性大,目前國內的高職院校影視鑒賞課并沒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在選擇教材以及安排教學內容方面隨意性大;最后是教學設備落后,為了節(jié)約成本,不少高職院校都采用大班授課制,導致教學秩序混亂,學生遲到、早退、曠課現(xiàn)象層出不窮,上課玩手機、聊天也隨處可見,教學效率低下,同時很多學校都是用電視或者錄像機進行觀影教學,還有一些是投影,影視是視聽一體的藝術,聲音和畫面同樣重要,但是現(xiàn)有設備的效果非常差,畫面、顏色、亮度以及音響都達不到理想的水準,導致教學實效性差。
高職院校開設影視鑒賞課程是貫徹素質教育的體現(xiàn),通過觀賞影片,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影視知識,對影片傳達的歷史人文、生態(tài)民風等都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一些影視評論的技巧和方法,通過觀看中外優(yōu)秀影視作品,實現(xiàn)拓展高職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yǎng)審美情趣以及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使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21世紀是一個影像時代,影視成為了一種文化形式,也是人們生活中重要的傳播媒介。高職院校的領導以及影視鑒賞課程的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應試教育的重要性并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加強影視鑒賞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也順應了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影視鑒賞課是一門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
為了提升高職院校影視鑒賞課的教學實效性,教師可以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而主題探究法就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法之一。這種教學法要求教師先選定一個主題,指導學生運用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tǒng)影片的分類方法,將影片的內容主題化,為學生提供一些經(jīng)典影片,然后鼓勵他們根據(jù)自身興趣分類,并對其進行深刻探究,形成觀點,在課堂上與同學討論,比如愛情主題的《泰坦尼克號》《廊橋遺夢》,生態(tài)主題的《可可西里》《鳥的遷徙》等。
電影是視聽結合的藝術,因此教師可以針對影視藝術的特點將網(wǎng)絡和廣播電視的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豐富課堂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比如在講授歌舞片時,可以將1944年的《出水芙蓉》、1952年的《雨中曲》以及1965年的《音樂之聲》結合起來講解,講到蒙太奇剪輯時,可以將黑澤明的《羅生門》、格里菲斯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以及愛森斯坦的《戰(zhàn)艦波將金號》中的部分片斷進行闡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多媒體授課的方式能夠很好地強化學生的記憶,值得在教學實踐中大力推廣。
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文化,它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在對高職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學校各方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電影周活動,利用課余時間播放一些經(jīng)典影片,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對學生的觀影趣味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其樹立健康積極的審美觀。通過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觀影習慣與興趣,開展一些喜愛的演員和導演的影評征文活動,對當下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影片進行探討,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領悟影視文化的魅力。
綜上所述,影視藝術涉及政治、經(jīng)濟、科技、教育、藝術等各個領域,還融合了戲劇、繪畫、音樂、舞蹈、攝影等藝術元素,對培養(yǎng)人的綜合感知力以及藝術修養(yǎng)十分重要。要對高職院校的影視鑒賞課程進行改革,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多方努力,以全面提升課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