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杰
摘要:隨著農村城市化的不斷發(fā)展,城市的規(guī)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市政道路是城市運行的基礎設施之一,如何能提高市政道路設計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滿足人們出行條件的同時,反映出城市的特點以及文化,是我國市政道路設計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本文筆者對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闡述,希望能為提高我國市政道路設計的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訪方法;設計思路;分析
在市政道路設計之前,應對城市的整體規(guī)劃、道路的用途等進行詳細的調查,才能夠根據人們生活的需要,設計出最為適合的市政道路。因此,道路設計人員要創(chuàng)新理念、改革設計方案,為人們營造更加舒適、安全、美觀的出行環(huán)境。
1、城市市政道路的類型
現階段,我國城市市政道路的類型分為四種類型,即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業(yè)性道路以及景觀性道路。
1.1交通性道路
在城市市政道路中,交通性道路的面積最廣,車流量與人流量也最多,使用壽命最短,是運輸行業(yè)的命脈。交通性道路直接影響著城市整體經濟的發(fā)展與正常運轉,我國車輛正在呈上升趨勢,為市政道路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要提高對路幅寬度、路面建設質量、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路面攤鋪的質量等方面的重視,不僅要考慮到城市道路目前的運行壓力,而且還要為城市未來的發(fā)展做出規(guī)劃,避免市政道路阻礙到城市未來的發(fā)展。
1.2 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主要運用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出行道路,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與便捷性。生活性道路主要分布于城市的繁華地區(qū),這些地區(qū)人流密集,車多、人多、建筑物多,極易發(fā)生交通安全事故。針對這一現象,市政道路設計人員應加強道路的人性化設計,科學的規(guī)劃BRT 專線車道、公交專用車道以及交通路線等,從而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安全性與便捷性,為人們提供安全、快捷的出行環(huán)境。
1.3 商業(yè)性道路
商業(yè)性道路是城市經濟的核心地區(qū),商業(yè)性道路一般分布在娛樂場所、寫字樓、商場以及大型商業(yè)區(qū)等地區(qū),人流量特別大。在設計商業(yè)性道路時,應保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根據人們出行的需求,加強對港灣式公共交通車站等設施的設計,避免車流較大造成的交通堵塞,而且,商業(yè)道路周邊一般沒有停車位,部分駕駛人員為了自己方便,經常將車輛停放在道路的邊緣,更加提高了市政道路的壓力。為了進一步提高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應采取地下通道、人行天橋以及人車分離等措施。
1.4 景觀性道路
景觀性道路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休閑、放松的場所,在喧囂的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較快,生活壓力較大,景觀性道路不僅能夠緩解人們緊張的情緒,而且還能夠鍛煉人們的身體。在市政景觀性道路設計過程中,將應城市歷史文化元素融合其中,形成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標志之一。不僅能夠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質量,而且還能夠提高城市的市容市貌。
2、城市市政道路設計方法
2.1 城市市政道路規(guī)劃合理性設計
在城市市政道路設計過程中,提高其規(guī)劃的合理性,能夠跟上現代化社會的步伐,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市政道路的設計不僅影響到運輸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的出行安全,而且還影響到道路的荷載能力與使用壽命。因此,市政道路設計人員應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改革道路結構設計,提高市政道路規(guī)劃的合理性。
2.2 城市市政道路平面設計
城市市政道路平面主要是由曲線、直線以及緩和與加寬曲線等組合而成的。所謂的道路平面是指道路邊的垂直投影與中心線的垂直投影。市政道路平面設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道路平面的線形必須與道路周圍的環(huán)境有機的結合。
2)市政道路平面設計不僅要結合橫斷面進行設計,而且要結合縱斷面進行設計。
3)市政道路曲線設計時,應盡量選擇半徑較大或者比較緩和的曲線,提高線形各部分的協(xié)調性,避免設計中出現急轉彎道路。4)在選擇復曲線時,應采用曲率差別較小的復曲線。5)遇到高填方道路時,設計人員應采用緩彎設計或者直線設計。
2.3 城市市政道路縱斷面設計
2.3.1豎曲線限制值、最小坡長與最大縱坡等都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設計標準。
2.3.2在設計過程中,一旦發(fā)現道路水文條件較高,無法滿足施工需求時,設計人員應適當對路基高度進行調整,避免發(fā)生路面積水問題。
2.3.3必須要保障道路縱斷面設計的平順性,提高車輛行駛的平穩(wěn)性與安全性。
2.3.4在道路縱斷面設計過程中,要對道路線路周圍地區(qū)的用地要求與土地性能進行全面的考慮,保障地塊內部與外部之間的高度一致。
2.4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設計
城市市政道路排水系統(tǒng)是市政道路設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如果排水系統(tǒng)設計不合理,道路就會出現積水現象,導致交通系統(tǒng)癱瘓。市政道路排水設計的內容包括行車道的排水系統(tǒng)、人行道的排水系統(tǒng)以及綠化帶的排水系統(tǒng)。在行車道排水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通常會采取雙坡排水的方法,雙坡排水法是在道路的兩邊設置一定數量的雨水收集口,并且將收集的雨水或其他水源一起排放到地下排水系統(tǒng)當中,需要注意雨水收集口之間的距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在人行道排水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由于人行道比一般機動車道的寬度要小,因此,設置單側雨水收集口就能夠完成污水的收集。在綠化帶排水系統(tǒng)設計過程中,通常會采用中間設置滲溝,兩側和混凝土覆蓋的方法,將收集的雨水和污水一同排放到地下排水系統(tǒng)當中,一般情況下,雨水收集口之間的距離在40米左右。
總結:
市政道路是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支柱,是運輸行業(yè)的命脈,為了進一步提高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質量與效果,設計人員應創(chuàng)新設計理念,融入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保障市政道路性能的同時,提高市政道路的安全性與實用性,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幾率,為城市居民營造一個舒適、安全的出行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周力維.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分析[J].低碳世界,2016(23):138-139.
[2]蔣志琳.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2(18):36-38.
[3]紀亮.城市市政道路設計的方法及相關思路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5(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