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甚至更高,得分率、平均分亦高于選考《有機化學基礎》,筆者同我校全體化學教師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略有心得,供讀者參考?!?/>
吳新軍
【摘要】云南省自2012年高考參加考新課標全國卷六年來,盡管《物質結構與性質》在高考中,屬于選考之一,從我校學生選考《物質結構與性質》或《有機化學基礎》來看,選考《物質結構與性質》概率>80%,甚至更高,得分率、平均分亦高于選考《有機化學基礎》,筆者同我校全體化學教師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嘗試,略有心得,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物質結構與性質 教學 突破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66-03
眾所周知;高考中,化學選修部分所占分值15分,在化學學科總分中舉足輕重,在理科綜合得分中不言而喻。我校從2012年至今,無論是選考“三選一”,還是 “二選一”,均要求教師必上《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經統(tǒng)計近幾年學生選考情況,學生幾乎都選考《物質結構與性質》,且效果很好。那么,教師在《物質結構與性質》教學中,怎樣教學?怎樣突破?才能達到如期的效果,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
一、研習高考試題,把握高考動向
教學中,應全面深入地研習近幾年高考試題,分析試題的組成、結構、難易程度及知識點的分布情況,不斷獲取新的信息,關注高考動態(tài),捕捉高考動向,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和備考策略。下面是2012年至2017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物質結構與性質》試題的分布情況。(見表1)
二、立足基礎,狠抓“雙基”
從六年高考《物質結構與性質》試題可以看出,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思維的發(fā)散及信息的捕捉能力、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許多知識點每年都考。復習時,應重視基礎,狠抓“雙基”,狠抓??键c,提高能力點。如:(1)電子排布式、排布圖或價層電子排布式或排布圖,能層、能級、原子軌道、解釋光譜形成原因、電子云、“兩原理,一規(guī)則”;(2)原子結構與周期表及元素的分區(qū)、電負性、第一電離能;(3)化學鍵,共價鍵的形成、極性、類型(σ鍵和π鍵),配位鍵,鍵能、鍵長、鍵角,常見的雜化軌道類型(sp、sp2、sp3),簡單分子或離子的立體構型,范德華力、氫鍵、等電子體、無機含氧酸酸性的解釋;⑷晶體的類型,晶格能及其運用,金屬晶體常見的堆積方式、空間利用率;常見晶體干冰、金剛石、二氧化硅、石墨,NaCl、CsCl、CaF2等晶胞的計算。做到概念清、規(guī)律熟,解題時對各知識點做到“呼之欲出”,能準確、快捷地提取知識網絡。并有意識地強化這類試題的訓練,以提高應答技巧,減少做題失誤,進而提高應答速度和應試能力。力爭使學生在高考中基礎部分的得分率達85%以上。
三、回扣教材,濃縮知識
回扣教材,就是及時、果斷地從題海中解脫出來,特別是對一些平?!耙暼魺o睹”的知識點、冷點、盲點,諸如基本概念、物質的性質、用途、化學史、科學視野、資料卡片乃至教材習題等進行整理回顧,提煉、濃縮知識。
1.編制知識網絡、歸納、總結規(guī)律
教師在復習過程中,通過打破教材編排順序,構筑知識平臺,抓住主干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編制知識框架,幫助學生對繁、亂、多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理清知識脈絡,把握原理、規(guī)律。如晶體的類型知識比較、分子結構與性質等。如:元素性質及元素周期律遞變規(guī)律:
2.狠抓試卷的評析
教師在評講試卷的過程中,應站在全局的高度,審視教材,針對試題的組成、知識點的分布及學生的情況,或深或淺,或點或面,進行深入剖析。高度濃縮知識點,以精練、簡潔的語言滲透課堂,針對學生情況,該拓展的拓展,該一帶而過的一帶而過,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如何審題、破題、析題,并對知識點、常考點、能力點的得分率、失分率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實施糾錯和補漏。
3.搞好糾錯補漏工程
把歷次考試后做過的題進行分析,按知識點、能力點,將學生失分率高的薄弱點提煉出來,進行組編題目,讓學生再做,再次糾錯,提高達標率。要求學生自己重新翻閱、分析那些“易錯點”、“錯過”、“改過又錯”的“老大難”題目,分析失誤的主要原因,并且在以后的考題中如何避免類似錯誤,以鞏固和擴大復習成果。真正體現“在錯誤中成長,在錯誤中提高”。
4.強化難點突破
晶胞部分考題一直是《物質結構與性質》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突破。理清常見分子晶體干冰、碘;常見離子晶體中NaCl、CsCl、CaF2等晶胞;金屬晶體中三種堆積方式;原子晶體中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硅等;混合型晶體石墨。多加強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多讓學生熟悉晶胞的立體構型。如棱長為a的金屬晶體中,體心立方堆積:①體對角線長=,②4r=(r為原子半徑);面心立方堆積:①面對角線長=,②4r=(r為原子半徑)
5.加強能力培養(yǎng)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除教會學生具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學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外,還要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物質結構復習中,教師要多指導學生正確識圖,多讓學生觀看模型,將抽象的具體化,將復雜的簡單化。
如[2012年新課標全國卷37](6)立方ZnS晶體結構如下圖所示,其晶胞邊長為540.0 pm, 則a位置S2-離子與b位置 Zn2+離子之間的距離為_____pm(列式表示)。
試題剖析:圖中b點相當于該晶體部分小立方體的體心,ab實際上是小立方體體對角線的一半,小立方體邊長為晶胞邊長。故ab 。
總之,在《物質結構與性質》的復習過程中,只要教師以立足基礎為根本、發(fā)展能力為目的, 搞好糾錯補漏工程,總攬全局,運籌帷幄,精講精練,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增強應變能力和應考能力,師生緊密配合,高效運作,在高考中必然會再創(chuàng)輝煌。這僅僅是筆者的一點體會,供讀者參考。
參考資料:
[1]2012-1017年全國新課標高考試題.
[2]王朝銀.步步高.復習用書.化學.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7.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