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倫
對于高中物理學科來說,知識內容比較抽象、邏輯性比較強,再加上教師多采用講授型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感覺物理學習枯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就要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件事如果能夠引起一個人的興趣,那么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做這件事情,哪怕遇到困難,也會在興趣的驅使下克服困難努力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思考、學習.
例如,在講“磁場”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有趣的短片:成群的燕子經(jīng)歷上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去年居住的、溫暖的屋檐下.(旁白)燕子為什么能順利地找到自己在北方的家?一只信鴿從很遠的地方把一封書信帶回了主人家里.(旁白)信鴿記得來回的路嗎,還是借助什么找到了家?行走在沙漠中的駝隊,領頭人從懷中拿出一個圓盤看了看(鏡頭特寫這個圓盤),隨后確定了前進的方向.(旁白)這個圓盤有什么作用呢?經(jīng)過這段短片的引導,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短片中提出的問題產(chǎn)生了共鳴.這時教師指出:其實燕子能夠準確地找到自己北方的家、信鴿能夠準確地把信帶回主人家,是因為燕子和信鴿都能感知一種神秘、真實存在的物質,正是依靠這種感知,才能準確地到達目的地.那么,這種神秘的、真實的物質是什么呢?它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磁場.這時有的學生想到剛剛那個圓盤是磁盤,是用來指示方向的.這樣,學生產(chǎn)生了深入學習磁場的欲望,提高了探究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寬松、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學習心情,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自感現(xiàn)象”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線圈中變化的電流導致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fā)生了變化,這個磁通量變化是否會引發(fā)電磁感應呢?然后拿出一個燈管上用的鎮(zhèn)流器,挑出四個學生讓他們手拉手站成一排,用導線把學生和鎮(zhèn)流器并聯(lián)起來,并在學生與鎮(zhèn)流器間放置一個電鍵,再把整體接入電路中.這時教師走到中間加入到實驗學生的隊伍中,讓學生閉合總電鍵.同時,教師提醒實驗的學生作好準備,讓學生把支路的電鍵閉合,實驗的學生沒有感受到什么.再讓學生打開總電鍵,實驗的學生感覺到身體略微有刺痛的感覺,然而一會就消失了.這時教師讓參與實驗的學生談談感受.學生都提出有刺痛的感覺.教師明確指出是因為有電流通過身體.那么,是什么導致有電流呢?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先沉思,之后有學生就提出是因為電源提供的電流導致,立刻就有學生否定了,因為學生看到老師用的是四節(jié)干電池做的電源,不可能產(chǎn)生那么大的電流.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這時教師拿起鎮(zhèn)流器,打開它的外殼.有學生喊出:線圈的作用.教師示意他說下去,學生就提到由于打開電鍵的瞬間,流過線圈的電流發(fā)生了變化,導致穿過線圈的磁通量發(fā)生了變化,在線圈中就有了電流,是這個電流導致的刺痛感.教師告訴學生這就是線圈的自感現(xiàn)象,使學生對自感現(xiàn)象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能力有限,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同時,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并予以表揚,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例如,在講“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時,由于學生有了使用打點計時器的經(jīng)歷,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熟悉實驗原理,讓學生動手操作.這個實驗最主要的是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讓學生驗證物體減少的重力勢能是否與增加的動能近似相等.有的小組得到的結果是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小于動能的增加量.教師適時引導,幫助學生查找問題,分析紙帶上的點跡,鼓勵學生嚴格地按照實驗步驟重新做實驗,學生重新操作實驗,經(jīng)過計算露出了笑容.有的小組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兩個量之間相差太多,有學生提出是因為重物做的不是自由落體運動,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物體在開始的0.02s內應當下落大約2mm,這個紙帶在前兩個點跡之間的距離要小.對于這個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了表揚,肯定了他的說法,這個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加高漲.最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圓滿完成了驗證實驗.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