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鳳
邳州市薛集中學 江蘇徐州 221000
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皆含情。文學作品凝聚著作者的情感,反映著作者的心聲。
誦讀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也是一種傳統(tǒng)而現(xiàn)代的教學方法。聲情并茂的誦讀,是將緘默的、富有邏輯的語言文字訴諸聽覺,從而傳達出作者的情感與思想,讓誦讀者與傾聽者受到美的啟迪與感染,從而實現(xiàn)以聲怡情、以文育人之功效;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用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目標要求:“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倍鵀榱藢崿F(xiàn)這個較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當做到“讀”占鰲頭、“讀”領風騷。缺失了朗朗書聲的課堂,不是完美的課堂;缺失了朗朗的書聲,學生的感悟與理解也將會大打折扣。只有通過朗讀,才能體會出語言文字的諧音押韻、平仄變化及連貫的氣勢和不同的語氣;當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變成了鏗鏘悅耳的聲音,學生才可得到美的享受,才能體會到句子的整齊布排之美、錯落有致之美、氣勢連貫之美、情感迸發(fā)之美和作者遣詞造句之精當、精妙、精彩,才會感到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才會動情、勵志,并激發(fā)自己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默讀便于思考,朗讀便于體驗。課文中豐富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讀而不能體驗出來的。初中語文教學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習慣及能力,也不能忽視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于那些經(jīng)典的、情感充沛的課文,更要將朗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
例如,教學臧克家《有的人》,筆者采用了“先讀后講”的教學方法。通過誦讀學生很快領會了詩歌所表明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及詩人涇渭分明的褒貶之情;在誦讀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以鮮明對立的語調(diào)來傳達這兩種觀點與情感,以實現(xiàn)思想上的共鳴。而學生通過誦讀獲取的感悟為接下來師生的品讀奠定了認識基礎。總之,聲情并茂的誦讀,是領會、理解、探索和內(nèi)化,沒有保質(zhì)保量的誦讀訓練,“以讀促講”、“以讀促學”,就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就工具性而言,語文課程是以語言為基本內(nèi)容,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一門學科;是人文性而言,語文課程又是以情感、哲理等為基本內(nèi)容,豐富與凈化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一門學科。任何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都是文字與情感、哲理和諧統(tǒng)一的結合體,都是運用鮮活的語言文字來反映大千世界的變化與人類社會生活場景的。語文教材中的選文無一不是堪稱典范的名篇佳作,它們題材異彩紛呈、體裁及語言風格多樣,都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接受情感熏陶的主要憑借。學習課文,陶冶情感,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咀嚼與玩味。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chǎn)生欽佩、仰慕、向往、熱愛、崇敬、憎惡、斥責等情感,使之崇尚真、善、美,痛恨假、惡、丑,形成高尚的人格,鑄就美好的精神世界。
“文須字字作,亦要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這兩句話是我國金末元初著名的作家、歷史學家元好問在《與張中杰郎中論文詩》中針對寫作與閱讀所提出的觀點。他強調(diào)實施語文教育務必引導學生學會從作品中觸摸語言,體味言語的思想感情,感悟與領略蘊含其中的精神生命,獲取真、善、美的熏陶;也只有通過品味涵泳來傳達作品的情感,才能讓作品中原本蘊含的思想情感與生命力得以傳達、彰顯與弘揚。所以,面對教材中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教師要用心研讀、揣摩,依據(jù)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倘佯于美妙的字里行間,從一字一詞一句開始,邁開閱讀、欣賞、探究的步履,領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之美,領略藝術表達之美,感受字里行間散發(fā)出的人文氣息,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理解與積淀及情感的體驗與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對文本思想情感理解與體驗的方法很多,如角色轉換、聯(lián)想、想象、設疑激趣、讀說結合、比較欣賞等,都是進行詞句鑒賞和情感體驗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筆者抓住鄒忌與徐公比美時,妻、妾、客三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來體會其中蘊含的情趣。通過閱讀品味學生發(fā)現(xiàn),其妻說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語氣強烈,充溢著極度的贊譽與愛慕;其妾說:“徐公何能及君也!”跟其妻之言比較顯然缺少了真誠、真情,甚至還夾雜著一點敷衍與敬畏的味道;客這樣作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睆恼Z氣上看,客的回答變妻、妾的反問為一般的否定句,平淡的語調(diào)體現(xiàn)出的是對君主的討好、奉迎。三句簡短的答語形神畢現(xiàn),從中可以窺見人物的心態(tài)、情感及所處地位的不同。閱讀教學中,通過對這三句答語的閱讀、比較、欣賞、品味,可以促進學生對句子情感的揣摩,以情激情,讓人物形象特點深深地定格在學生心中。
綜上所述,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語言的積累和精神的建構,教師應努力優(yōu)化教學策略,在指導學生朗讀、欣賞、感悟、對話上下功夫,以促進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的積累、對民族情感的積淀和民族精神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