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
摘要:高中階段對學生學習以及教師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探究性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占據(jù)著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大半部分,學生打好閱讀基礎(chǔ)為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那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運用合理的探究性閱讀教學方法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效果。
關(guān)鍵詞:探究性閱讀;高中語文;教學;思考
在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名篇佳作,也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綜合能力,做到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的基礎(chǔ)上再完善他們的邏輯思辨能力。因此,把閱讀教學重點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則顯得很有必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是教學工作者的最終目標。
一、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通過不斷的閱讀,學生能夠逐漸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提升,也能在不斷接觸不同的文學作品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感知,特別是對高中生而言,高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相較于初中生來說已經(jīng)有了飛躍的進步,因此,在高中階段給學生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閱讀機會,能夠幫助他們體會不同的文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去探究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感悟。同時這也是促進學生文學修養(yǎng)進一步提升的可行之策。
(二)使教師授課更加游刃有余
而在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的基礎(chǔ)上,老師也能在上課的過程中更為得心應手。因為學生的文學知識面一旦被拓寬,接踵而來的文學體悟和日常思考也會不斷翻新,這對于老師進行更好的語文教學實際上也是大有裨益的。因為學生在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的情況下會更加自發(fā)地順應老師的教學活動。
二、探究性教學的方式
(一)有效運用情境教學,將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
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是閱讀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所在。教學階段,融洽的課堂氛圍,趣味的情景故事,具備好奇的課件,這些因素都是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的培養(yǎng),是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主要條件。
(二)知識探究體驗
語文科目它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所以在教學階段中需要增強學生的閱讀實踐。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實踐,將獨特的感受與個人體驗相結(jié)合進行獲取,這也是讓學生親歷閱讀探究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演示,進入意境體驗,這種方式也是一種可行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探討來進行知識鞏固,使其能夠感受到探究性閱讀的快樂。例如,在進行《鴻門宴》這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然后通過學生對表演人物言行舉止拿捏分寸優(yōu)劣的討論,將他們閱讀的興趣激發(fā),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體驗。
(三)將閱讀的探究源頭拓展
在語文閱讀實施中,需要將教學重點與難點緊扣實施。探究性閱讀教學其入手方式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一是從字詞句分析入手,二是從文章思想內(nèi)容入手。一個合格的老師,還能夠在此基礎(chǔ)上,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延伸,能夠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閱讀。
三、實施策略分析
(一)增強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
在改革的過程中,只有不斷提高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才能讓相關(guān)的教學人員配合教師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改造。作為學校的教師,需要首先意識到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了解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不斷地在學校內(nèi)部加強宣傳教育力度,積極地推動探究性教學的學習和改革。學生在學習中有新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課堂沉悶的現(xiàn)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樹立現(xiàn)代化的教學觀念和理論,最終才可以不斷促進學校和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性教學價值主要是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學生這一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運用各種探究方式,對作品進行不斷研究,將其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進而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條件。比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知識點教學過程中,在講解之前,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對文章進行整體的基調(diào)感受,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理解作者的心境,然后,在讓學生對一些包含探究性或是美感的句子進行解析,將存在文章中的深層哲理與蘊含的意思挖掘出來,然后讓學生在這些基礎(chǔ)上,在對作品進行欣賞學習,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就能夠使得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得到升華與充實。
(三)老師需要將引導作用發(fā)揮
在探究性閱讀過程中,老師需要積極的參與其中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總結(jié)歸納,做好引導者與啟發(fā)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情境問題的創(chuàng)設(shè),引導學生們能夠進行探究性閱讀,例如:老師可以通過豐富語的語言能力,去引導學生們進行文章的朗讀與理解。另外,老師可以通過自己對本文的理解和學生們進行討論,讓學生們通過討論的方式進一步感知文章,從而能將文學之美細細品味。
(四)把握好文本的客體作用
對于閱讀而言,文本是閱讀的客體,它所提供的是一個多層次的結(jié)構(gòu)框架,其中的一些空白點與細節(jié),還需要讀者自己去體會。因此,在進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善于將文本中的未定點與空白點挖掘出來,要將文本的閱讀客體的身份充分利用,進而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比如:在進行《老王》這一文本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對文章情感更加容易理解,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收集歷史材料的方式,對作者寫作時的歷史背景進行了解,對作者寫作的心路歷程進行了解。通過這種由點到面的探究性閱讀方式,能夠?qū)W生閱讀美感能力提升的同時,還能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五)做好課外資料與課堂內(nèi)容的延伸
教學過程中,課本上的內(nèi)容以及知識是十分有限的,而學生的認知能力是無限的,在知識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僅通過固板的教學材料是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要。因此,這就要求學校以及老師能夠在立足于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給學生拓展閱讀視野,為提升學生文化素質(zhì)做出不斷的努力。
四、結(jié)語
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無處不在的。而讓探究性閱讀更好地適應于語文教學的其中一個要素就是多鼓勵學生進行自覺閱讀和探究,雖然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學生都對閱讀感到頭疼,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被正確地引導,去進行合理科學的閱讀,因此,只有將閱讀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發(fā)揮出來,就一定能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郭云波.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02)
[2]王留平.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6(6)
[3]陳飛.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應用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