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追求高品質教育,走內涵發(fā)展之路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加強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關鍵性因素。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是做好教師教育的根本保障。我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基地,“研訓一體,理實一體”做培訓,成就了“學校建設創(chuàng)奇跡,教師培訓有內涵”的輝煌,充分發(fā)揮教師進修學校的培訓職能,為湖南省衡陽縣(以下簡稱“我縣”)教師隊伍建設和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較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關鍵詞:夢想;創(chuàng)造;培訓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6
作者簡介:王利民(1963—),男,湖南省衡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從事教師教育工作30余年,擔任校長20年,熱愛教師培訓工作,有著深厚的教師教育情懷。
沒有一流的教師,就沒有一流的教育。追求高品質教育,走內涵發(fā)展之路已成為教育的共識。無論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還是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乃至從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和為培養(yǎng)21世紀創(chuàng)造型人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都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作為衡陽縣中小學教師教育的陣地,我們堅持“研訓一體,理實一體”的宗旨,成就了“學校建設創(chuàng)奇跡,教師培訓有內涵”的輝煌,充分發(fā)揮教師進修學校的培訓職能,為我縣教師隊伍建設和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較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為順應全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大勢,我們立足高起點謀劃、高規(guī)格布局,致力打造全省一流的教師培訓平臺。一是加大教師培訓基地建設力度。湖南省衡陽縣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我?!保┏闪⒂?980年,原校址距縣城30千米,地處偏僻鄉(xiāng)村,交通極為不便;財政投入也嚴重不足,1998年,財政只負責3個月工資,其余 9個月由學校自己負責,學校壓力很大,教師不能安心工作,流失嚴重,學校陷入發(fā)展低谷和前所未有的困境。是觀望徘徊無所作為在困境中慢慢萎縮,等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撤并,還是沖破困境奮力崛起,尋找一條適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道嚴肅而亟待破解的命題。圖窮則思變,為擺脫困境,我們做出了一項歷史性的重大決策——自力更生整體搬遷學校。2002年,我們在縣城內租賃縣衛(wèi)生學校場地辦學;搬遷到衛(wèi)校后,為了改變現(xiàn)狀,我們立足師資培訓,一是做大做強學歷培訓,與福建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衡陽師范學院、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多家高校合作,開展函授、遠程培訓,總學員突破2000人;二是大力開展以計算機、普通話為龍頭的教育專項培訓;與此同時,我們開始創(chuàng)辦高中。在衛(wèi)校辦學期間,我們開源節(jié)流,積累經(jīng)費。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彪m然搬到衛(wèi)校相對于以前鄉(xiāng)下的老校區(qū)已經(jīng)前進了一大步,但衛(wèi)校創(chuàng)辦時間長,校舍老化是不能改變的現(xiàn)實,最重要的是我們沒有場地的所有權。 2010年,在資金極其匱乏的情況下,大家吃苦耐勞,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打硬仗,力往一處使,勁往一處擰。以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為契機,利用自身積蓄的400萬元資金,加上國家撥給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經(jīng)費120萬元,再通過教職工集資、借款和貸款等方式投入1100萬元在縣城開始了新校的建設。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8年時間內,完成了教師進修學校從偏僻鄉(xiāng)村到縣城租借場地辦學到新建校區(qū)“三連跳”,徹底扭轉了教師培訓工作基礎薄弱、硬件設施落后的面貌。二是積極盤活社會資源。新校建成后,我們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發(fā)展,壯大”一直是我們進修人前進的動力。2013年,湖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張大偉處長在桃源會議中就新形勢下如何組織和實施教師培訓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指出:教師培訓機構的領導者要認清新形勢,抓住新機遇,樹立新作風,完成新任務。為實現(xiàn)教師培訓發(fā)展新跨越,躋身全省一流教師培訓基地行列,破解教師培訓缺乏實訓基地的發(fā)展難題,同時也為了改變學校負債的現(xiàn)狀。2013年底,我們在衡陽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與北京京師元培教育科技發(fā)展中心以PPP模式,引進2000余萬共同創(chuàng)辦了股份制學?!本┐髮W附屬衡陽縣元培學校(幼兒園)。元培學校于2015年8月落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我校占地2萬余平方米,布局美觀大方,設備設施高檔一流。有可容納300余人的多功能廳和演播廳各一間,有配置規(guī)范的多功能錄播室一間,電腦室3間(共有電腦200臺),沙畫室一間(內設沙畫臺40座),有科技館、電子閱覽室、美術室、舞蹈室、電子琴室等。教室、辦公室安裝了中央空調、共有公寓式宿舍100間,室內空調、熱水一應俱全。有塑膠環(huán)形跑道、足球場、網(wǎng)球場、乒乓球室、游泳館等室外活動健身場館。新建成的教師進修學校成為可同時容納600余名教師培訓的多功能培訓基地,為教師培訓提供了高標準的實訓平臺。
一是組建培訓師團隊。我們的培訓師主要來源于教師培訓機構專職講師、教研員、縣內一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以及高校教育專家;二是培訓師的培養(yǎng)。培訓師不僅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更需要了解掌握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際,能夠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給予正確指引,這樣才能確保培訓內容多元化、培訓形式多樣化、培訓效果多極化。為打造優(yōu)秀的培訓師,我們堅持走出去,沉下來,狠抓自身封閉式培訓:①走進高校:我們讓更多教師走出去參加培訓,堅持思想素質和業(yè)務素質并重、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每年選派5名以上教師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及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參加培訓。②深入一線:為了更深入了解一線教師的現(xiàn)狀,我們深入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校聽課調研,及時發(fā)現(xiàn)學校教學工作和教師專業(yè)成長中的實際問題,傾聽老師的心聲,了解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近年來,我們學校堅持每學期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下鄉(xiāng)調研,我們采用“蹲點式”“跟蹤式”“沙龍式”“體驗式”等方式開展調研,在調研中我們進入課堂隨堂聽課、親自上課或與教師面對面訪談及問卷調查。③自我成長:一是外出培訓的教師均給本校教職工做培訓分享,談感悟,說體會,制訂行動計劃。二是我們還分別在寒暑假組織本校的教職員工進行封閉性培訓學習,讓那些外出培訓的教師在校內培訓班上課,將外出所學傳授給本校教師,或讓大家做閱讀分享,談讀教育經(jīng)典感悟,通過這些封閉性的培訓有效地了提高我校教師的業(yè)務水平,拓展了教師的發(fā)展空間,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在培訓項目設置上,一是注重實用。在培訓工作中,圍繞教師教育的培訓方法、模式、理論等一系列問題展開多維度的探索,在培訓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一人講,數(shù)百人聽的單一培訓方式,我們注重強化學員互動參與,增強培訓吸引力、感染力。比如,為了在專題培訓中讓學員將理論和實踐結合,可以將培訓項目分段實施,讓學員經(jīng)過集中培訓后,帶著問題回到工作崗位,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沉淀和反思,通過跟蹤指導后再集中研討,教師培訓必須針對工作的需要對癥下藥。只有明確教師培訓方面的迫切需要,才能使培訓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通過培訓需求調研,我們根據(jù)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設置培訓項目,為教師成長提供發(fā)展平臺,努力提高教師教育的效果。二是注重前瞻性。在培訓項目設置中我們以政策為導向,如在作風建設的大環(huán)境中,舉辦了中小學校長培訓班,圍繞師德師風建設、行政管理、教學教改等內容,對全縣200多名中小學校長進行培訓。以目標為導向,針對依法治校,規(guī)范辦學,舉辦中小學行政干部培訓班;為提高新教師的師德、教育教學技能、教學基本功我們擬定新教師成長計劃培訓;針對教師職業(yè)倦怠,舉辦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針對學生管理,舉辦班主任培訓;為適應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的需要,舉辦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等各類培訓活動等。
在培訓模式與方法上,一是重過程參與。在培訓中我們提倡以一種積極互動的方式與教師合作,結合調研、聽課、評課、參加培訓活動,與教師展開對話,了解教師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共同探討,共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合作中提倡共同實踐,共同反思,平等對話,互相交流,以求共同成長。在專題的培訓中,我們采用參與式、“頭腦風暴”式等教學方法,教學中進行小組討論,各小組發(fā)表意見,然后由老師對各組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歸納,逐一點評,充分肯定學員提出的正確意見,對不同的意見進行耐心細致的分析和講解。最后再進行小組成果分享,由各個小組的代表登臺發(fā)言,從而使學員更深入地理解培訓方法與培訓目標、培訓內容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的培訓方法的效能。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充當了一個“教練”的角色,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有效的“點撥”,使學員充分開動自己的思維機器,認真進行思考,理解教學目的和要求,并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而使整個課堂氣氛既熱烈又有序。二是重任務驅動。在培訓的過程中,培訓師緊緊圍繞任務,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培訓工作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員學習實踐活動。通過任務驅動改變了學員的學習狀態(tài)。三是重目標考核。培訓中我們會依據(jù)以“培訓促教學,促教研、促科研、促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宗旨。針對不同的培訓,嚴格制定考核標準。要求學員撰寫學習心得,上案例課、或上傳教學資源包。嚴格把好考核關,每期培訓班,必須嚴格實行“開班有方案,開課有計劃,課后有測評、結業(yè)有總結和評比”的原則。每期培訓班結束后要開小結會,認真聽取學員反饋的信息,及時總結,以便今后改進。四是推行訓后行動計劃。訓后注意跟蹤,解決學員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做好培訓延伸工作。“訓不研則淺,研不訓則空”。訓后,我們會指導和帶動教師撰寫課例、案例,開展課題研究。把教師的經(jīng)驗總結,通過反思與探索,提煉成有規(guī)律的東西,促進教師培訓向縱深方向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為了使培訓服務更加科學規(guī)范,我們所有培訓采用項目負責人制。項目負責人負責組織培訓服務團隊,培訓期間實行不間斷服務,做學員滿意的培訓。要求培訓團隊的成員們,訓前做好功課,設置好培訓管理制度及活動開展的詳細實施方案,不僅要給參訓教師創(chuàng)設一個舒適美滿的學習環(huán)境,還要認真設計和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如:我們組織的課前破冰游戲、小組分享、晚間分組拓展競賽活動、培訓結業(yè)聯(lián)誼會等活動均為我們的培訓注入了許多生機,成為我校教師培訓新特色,新亮點。讓參培教師們在培訓中做到了“忘記性別、忘記年齡、忘記身份”,積極參與到班級活動當中,讓他們全身心體會和享受培訓生活所帶來的快樂,真正做到了讓參培教師們在“快樂中輕松學習,在團隊中共同成長”。
我們在教師培訓工作做的一些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微不足道。我們認為,探索只有起點,未有竟時,改革創(chuàng)新永遠在路上;同時,我們也堅信,教師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大偉. 認清新形勢,抓住新機遇,樹立新作風,完成新任務[R].2013-11-21.
[2]苗培周,胡秀麗. 縣級教師培訓機構面臨的發(fā)展困境及其對策建議[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1(6).
[3]郭 平,謝 丹. 我國教師培訓機構的演進歷程及改革發(fā)展趨勢[J].中國成人教育,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