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最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修訂要求,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學理念已經(jīng)深入到高中教師的思想中,就如何培養(yǎng)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每位高中語文老師都開始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思考。本文主要以高中課文《勸學》為例,就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出自身的見解。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文言文教學;勸學
一、 引言
在高中語文當中,所謂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大概指的就是“語言文字能力運用、賞析能力、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伴隨著最新課程修訂對“核心素養(yǎng)”的能力的要求,隨之而來的便是新課程改革運動,就如何推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養(yǎng)成進行教學改革。高中語文教學是語言文化的傳承,本著以人為本,傳遞文化的宗旨,落實核心素養(yǎng)能力成為每位語文教學者思考的主要問題。當前,高中語言教學當中最難的要屬文言文教學,如何在改革當中促進文言文教學進步成為每位教師的心愿;完善文言文教學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學當中的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要求在學習當中貫穿鑒賞能力、理解能力、文字運用能力以及文學創(chuàng)造力的養(yǎng)成,在教學中要形成一套合理的方法,所以本文就《勸學》一文進行教學思考,主要對文言文中的語法知識、語言文字理解能力等進行深入思考,希望能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獲,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 語言文字能力運用與提升
在高中語言教學當中,就高中文言文中的語言文字,要求學生掌握實詞、虛詞、通假字、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文言知識。因為文言文的語言結構與現(xiàn)代文語言結構存在很大差異,學會文言文的語言運用能力對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意義非凡。就《勸學》一文,需要解決的重點字詞就很多,如: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古今異義詞,以為、博學、爪牙、黃泉、寄托;重點虛詞,而、焉等。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此達到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最基礎的語言要求。文言文的語言是十分凝練的,除了要求學生學會讀懂和理解之外,還要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詞和句式。
三、 審美與鑒賞的能力
對文章進行欣賞,對文意進行掌握,對文章進行分析,是發(fā)展高中語文思維的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分析,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能力。針對文言文的學習,首先要開展全文結構的分析,對每段文言文的意思進行梳理歸納。比如第一段中“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門見山的結構提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第二段主要探究學習的意義,第三段對學習的作用進行論述,第四段主要是賞析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這樣逐步帶領學生進行賞析,既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比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提出到底“勸”人們學習什么?這樣的一種方式,以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將是對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提高。若要深入探究,則需要賞析全文,比如通過文章中出現(xiàn)的各種論證進一步佐證作者的觀點,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學習的積累、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的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并更進一步明確他們學習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過程。
四、 文化傳承與文學創(chuàng)造
所謂的文化傳承是指學生在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過程當中,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語文學習尤其是文言文學習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知識,我們在學習《勸學》這篇文言文之前,我們都會系統(tǒng)地學習一下孔子和孟子的一些思想,以及他們的相關作品和活動,再來學習這位儒家學派的思想人物的作品,加深學生對于儒家學派的認識,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自信。同時,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對于荀子的其他作品和其他思想加以了解,增強自己的文化實力和文化擔當,通過文言文學習,加深對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文化事業(yè)的重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樹立符合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文言文教學當中,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當前實際,進一步開展現(xiàn)實情況的探索,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進行文學再創(chuàng)作,或者開展文藝評論寫作,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多變句式,學會靈活運用并加以創(chuàng)造,在自己的日常寫作當中,能夠靈活運用文言文中對偶、對比以及頂針的手法,增強文章自身的節(jié)奏感和表現(xiàn)力。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之美,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以此積極引導學生在作文、講話時,注意精煉語言,學會運用基本的寫作技巧,增強自身語言的感染力。從而去感受語言之美,運用創(chuàng)造語言之美,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增強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在進行文言文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應該貫穿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當中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造力為主,鼓勵學生對文言文進行鑒賞,提高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鼓勵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摸清古文寫作的套路,同時在自己實踐文學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當中,能夠熟練運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運用課堂中的句式、字詞和方法進行文學再創(chuàng)造。并在不斷的再創(chuàng)造中提高我國當前高中生的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再次,在文言文學習當中,對于文言文出現(xiàn)的字詞用法,要求學生掌握并加以思考其他所學文言文中相關詞的用法,學會對比,進行思考,總結歸納出文言文一些字詞和句式共同點和不同點,就《勸學》一文的教學為例,在《勸學》一文的學習中,不僅學生可以通過了解古人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反思,而且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并且關注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從而推動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勇.基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文言文教學微探——以《勸學》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2017,(8):80-83.
[2]馮為民.文言文微探究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屈原列傳》的被動句式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13).
[3]左延慧.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建構高中文言文教學高效課堂[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80-84.
作者簡介:
陳友萍,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學院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