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
摘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由此吸引了大批的留學生前來研習進修漢語。如何提高對外漢語的教學水平,加速中國文化的傳播,是當前高校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文化;路徑
對外漢語教學主要針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在向留學生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傳播中國的歷史文化,充分發(fā)揮知識的文化傳播功能。由于留學生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所以面臨較大的文化背景,這種文化的差異性對漢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同時還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編排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切實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水平,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向世界。
一、根據(jù)文化背景差異因材施教
研究留學生的文化背景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首要任務,了解文化背景是開展因材施教的重要基礎,只有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才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對于韓國、日本、菲律賓等亞洲漢文化圈國家的留學生而言,受到漢文化的影響相對較深,所以在文化上更容易認同和接受,對于促進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類學生相對比較內(nèi)斂,所以需要鼓勵他們多練習發(fā)音。對于來自歐美等非漢語文化圈國家的留學生而言,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漢語文化的理解相對比較吃力,所以在學習時就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這類學生的性格相對比較外向,所以可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多培養(yǎng)口語練習,建立濃厚的學習氛圍,進而逐步引導漢語教學。由于不同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不同,所以在教學時,應該有所側(cè)重,對于純粹熱愛漢語文化的學生而言,可以進行專業(yè)化培訓,給其更多認識漢語文化的機會。因為漢語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了避免學生開始學習時產(chǎn)生畏難情緒,在開始教學前要進行思想上的疏導,形成正確的學習心態(tài),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中國文化元素的滲透
對外漢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學生能夠掌握漢語的聽說讀寫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元素的輸入,更有利于學生對漢語的學習,在了解漢文化的背景下,有利于情境的帶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比較濃厚,還蘊藏了深厚的文化意味,所以在傳統(tǒng)文化時,可讓學生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中,親身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韻味。在這種文化氣息的引導下,可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日常禮儀和習俗也是漢語文化教授的重要內(nèi)容,這也是中外文化存在差異的重要方面,所以了解中國的日常禮儀和習俗,有助于對漢語意義的進一步理解。語言的學習永遠脫離不了文化,語言是文化和思想的載體,所以在語言學習中,應該拓展中國文化的知識范圍,在這個大的背景下,會增強學生對漢語言學習的動機。
三、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漢語言
快速提高語言學習的方法就是讓學習置身于漢語文化的生活氛圍中,通過耳濡目染培養(yǎng)學生的漢語語感。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多鼓勵學生走進中國的日常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漢文化的樂趣。鼓勵學生在日常購物中多用漢語進行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語音的練習方面,可通過學習漢語歌曲、故事以及繞口令的方式來訓練發(fā)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在學校開設剪紙、中國結(jié)、烹飪等傳統(tǒng)文化實踐課程,在掌握中國傳統(tǒng)技能的同時可加深對漢文化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漢語語言學習。
四、合理編排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漢語言的重要載體,教材的編寫形式和內(nèi)容對學生學習漢語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對外漢語教師在編寫教材時,應該考慮到學生文化背景的差異性,根據(jù)不同國家的學生有針對性的編寫教材,以便能夠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漢語的模式。在內(nèi)容的選擇上,盡量設置多篇幅的中國文化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外漢語教師可根據(jù)本校留學生的情況編寫適宜的校本教材,以更好的幫助學習了解漢語文化。除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外,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適宜的漢語工具書作為輔助教材,拓展?jié)h語知識的范圍。
五、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和跨文化能力
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直接關系到對外漢語教學水平,為了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水平,教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跨文化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對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都有較強的掌控能力,有效利用教學方式。教師自身的跨文化能力非常重要,不僅對中國文化有深厚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要學習世界各國的文化,在開展教學時能夠用學生的母語文化思維向其講解漢語文化內(nèi)涵,這樣更有利于本土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在思想上的碰撞,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承擔起傳播漢文化的重要使命。
六、結(jié)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不僅是漢語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漢文化的傳播者,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在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有意識的加強對漢文化的傳播,只有在文化上有所認同,才能更好的促進對語言知識的學習。要根據(jù)留學生文化背景的差異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更好的詮釋漢語文化的精髓。
參考文獻:
[1]傅曉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研究綜述[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5-03-15.
[2]何克抗,王冰潔.顯著提升對外漢語教學質(zhì)量的途徑與方法探索——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深層理論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3-02-01.
[3]王昌宜.對外漢語教學中導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策略[J].文教資料,2011-01-25.
(作者單位:欽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