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云莊
摘要: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而每種文化都有不同的忌諱,這些禁忌伴隨著文化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也隨著科學的普及而改變,被時代發(fā)展大潮留下的,大多是種族與血脈之間不能丟掉的韻味和標志。更由文化載體的特征變做文化本身,也是游子踏入故土找尋的痕跡。在語言仍未世界共通的今天,如果不能了解國別間的禁忌和民俗,就會形成人們社會交際活動的主要障礙,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領(lǐng)域,甚至引起爭端和暴亂。在自然人的日常生活中,觸犯彼此忌諱往往導(dǎo)致友誼破裂、交易的失敗和種族歧視等較為嚴重的后果。因此,作為一名對外漢語工作者,對留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語言知識的傳授,我們更有必要對中越文化忌諱進行比較,本文從社會交往,飲食,節(jié)慶和其他方面對中越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和聯(lián)系進行了分析,歸納出中越兩國文化交往之間存在的禁忌,辨析中越文化差異,以避免不必要的沖突,促進中越兩國的交流和發(fā)展。
關(guān)鍵詞:中越文化;文化比較;禁忌
隨著國際間的文化交往的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在跨文化交往中,文化禁忌是最敏感的話題。它無處不在,小到日常生活,大到政治經(jīng)濟的各個方面。由于篇幅有限,因此我們這里涉及中越跨文化交際中的幾個重要方面。
一、中越社交禮俗中的禁忌
越南屬于中國文化圈,受到一千年以上的文化影響。因此大部分社交禮俗跟中國極其相似,甚至有些習俗在中國很難看到,在越南還流傳甚廣,比如吃飯之前不管父母吃與不吃,必須先依次微微點頭請父母吃飯,然后子女才能端起碗。兄弟姐妹之間也是如此,年幼的必須先向年長示意才能開動。這些習俗在中國漸漸被淡忘,換之以父母的溺愛和孩子的傲嬌。又有一些文化間的相同之處,例如:拜訪某人的時候需要事先約好,到訪時間應(yīng)該提前幾分鐘,不能讓主人等待;談話時不應(yīng)像西方人那么直接,而說話經(jīng)常旁敲側(cè)擊,使用委婉語來表達等等。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但中越兩國之間的友誼跨越了千山萬水,雙方擁有相同社會的制度和相似的民俗。文化對于善良和幸運的解釋有時共通,比如打牌時,中國人忌諱說“輸”、“賠”,忌諱在打牌期間將整錢破開。而欠人錢的時候更喜歡說“應(yīng)該給你多少錢?”而不是“我欠你多少錢?”。另外,打牌時忌諱觸碰到別人的手、忌諱牌桌上借錢,怕把對方的運氣帶過來。越南人打牌絕對不能吃燒焦了的飯,因為越南文化中,黑色代表暗淡不吉,由此,可想而知越南黑米的銷量。
此外,越南人還忌諱在房間之內(nèi)戴斗笠或帽子,怕人長得矮,這與英國屋內(nèi)不能打傘極為相似;客人進屋忌諱戴帽子,若戴帽子是不尊重主人。越南人還忌諱背對供桌而坐,這是對祖先和神明的不尊。越南文化與中國文化對三的解釋也不同,中國道家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繁榮的開端,而越南文化則認為三是單,照相的時候,如果三個人,夾在中間的人將遇到不吉利的事情。
二、中越節(jié)日慶祝里的忌諱
對被漢文化影響國家來說,即使有些地域時間不同,春節(jié)是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忌諱說不吉利的話、粗話,怕全年帶來惡運,忌動怒,怕全年都愁眉苦臉。中國人還忌諱說“完了”、“沒了”等表示終結(jié)和沒有希望的話。越南對新年拜訪也有講究,簡單來說,新年第一個人進家里忌諱跟主人的生辰相克。必須是生肖和生辰與男主人相生的人最受歡迎,中國人過年時禁忌打破物品,如果打破了,中國人一定要接上一句“歲歲平安”。兩國正月初一人們忌掃地倒垃圾,怕把好運倒掉。
節(jié)日期間人們總會有禮物往來。中國人送禮忌送鐘表,因為“送鐘”的諧音是送終。在中國還忌諱給健康的人送藥,但越南人卻可以,因為越南人對送禮的看法是因人所需,別人需要什么就會送什么,或者送一些補品,對諧音和寓意并沒有太多的忌諱。
三、飲食習慣忌諱
飲食禁忌既包括飲食的內(nèi)容,也包括飲食的方式。民以食為天,本文主要從餐飲禮儀方面來闡述兩國之間的不同,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中國或在越南都一樣:伊斯蘭教徒忌吃豬肉,印度教的教徒忌吃牛肉,佛教徒忌吃各種肉類。
沒有宗教的人有些不同。越南人跟客人吃飯時忌吃大蒜等味道過于濃烈的調(diào)味品。小孩上學忌吃飯鍋巴,怕變得愚笨;忌吃雞爪,怕寫字時手抖。學生考試忌諱吃香蕉,因為如果踩到香蕉皮就很容易摔倒,而越南語中“摔倒”和“考不上”是同音詞,黑豆、狗肉(黑豆和狗肉是因為越南人用稻草烤狗,因此狗肉特別黑,都是黑色怕運氣不好)、雞蛋(怕得到零分)。經(jīng)商的人忌諱吃燒焦的飯,怕不吉利。出門的人忌諱吃燒焦的飯,怕遇到口舌是非。打牌時忌諱吃鴨頭(怕輸),而且怕吃甘蔗(怕早散)。月初忌諱吃狗肉怕霉運。
中國人忌諱比較少但也有一些要注意。比如:“夫妻或男女朋友不分梨吃”因為“分梨”和“分離”同音。有人年初不吃白菜,怕一年都白勞動。
在飲食方式上,中國人吃飯時用筷子有十二種忌諱,例如將不同種類和長短的筷子混合使用;用筷子的時候用嘴品咂,發(fā)出很大的聲音,而老北京如果筷子掉到了地上,會大驚失色,因為認為祖先在地下長眠,掉了筷子就是驚動了祖先,應(yīng)該馬上撿起掉在地上的筷子,根據(jù)座位方向在地上畫個十字,先東西向后南北向,邊畫邊說祖先怪罪,后生不是東西。越南人對于用筷的禮儀也差不多,只不過筷子可以放在碗上。越南人進餐時,忌發(fā)出太大聲音、忌狼吞虎咽、忌吃飯不端碗且低著頭吃,這樣對對方不尊敬。盛飯時鍋也不發(fā)出聲音,老人們說,如果對方聽到飯鍋底和勺子碰撞的聲音,知道主人家飯快吃沒了,就不會再進食。
越南人喝酒忌諱把酒杯扣過來,或把酒瓶倒過來;中國人敬長輩酒,應(yīng)在對方杯口下碰杯。在海邊居住的中國人,吃魚時不應(yīng)說“把魚翻過來”應(yīng)說:“把魚劃過來“,因為這樣表示翻船,會給漁民帶來厄運。
四、其他方面
婚喪方面。中越文化的忌諱差不多。比如:家有喪事,忌諱紅顏色,親戚三年內(nèi)不許結(jié)婚,不許貼對聯(lián),放鞭炮;守孝的人不吃檳榔,不參加喜慶活動,守孝期間拜年不能穿絲綢衣服;忌諱穿死者生前穿過的衣服,忌諱睡死者生前睡過的床;在越南,婆婆懷孕時不能娶兒媳婦;忌諱一年之中連嫁兩個女兒等等。
出行方面。中國人,三六九往出走才順利,另外,春節(jié)初一女人忌諱回娘家,如果不遵守會給丈夫帶來厄運;春節(jié)初五才能遠走;年初出門還忌諱碰到乞丐或是乞丐找上門。越南人年初第一次出門時怕碰到女人,這樣就沒有好運;從遠方回家忌諱選擇三數(shù)字的時間如星期三、初三、13號等;從家里往出走遠忌諱選擇帶七數(shù)字的時間。
五、結(jié)論
中越兩國思維方式,地域界限的差異造成了以上這些忌諱的不同??赡苡幸恍┏鋈牒褪杪捎跁r間倉促沒能一一列舉,但是我們從中得出的結(jié)論是非常肯定的——為了兩國的睦鄰友好和共同發(fā)展,給對方一些緩沖文化碰撞的機會,我們應(yīng)該了解并彼此接納對方,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理解對方,尊重對方,我們應(yīng)當入鄉(xiāng)隨俗。因為我們有并肩的歷史,涌動的脈搏,惺惺相惜的生命;只因為我們同在亞洲,唇齒相依,心心相印!
參考文獻:
[1](越)陳玉增.越南文化特色初探[M].胡志明出版社,2001.
[2]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
[3]范德洋.文化學大綱、越南文化基礎(chǔ)[M].青年出版社,2001.
[4](美)薩莫瓦.跨文化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張加祥,俞培玲.越南[M].重慶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