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美琴
經典,就是具有永恒意義、能夠流傳于后世的著作。它是歷史證明出來具有高價值、比較重要的書籍。它具有典范性與權威性,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人類思想文化與智慧的結晶。在泱泱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唐詩宋詞、四書五經、歷代散文都堪稱經典。
熟讀成誦,從古至今,這是人們一直沿用的非常實用的學習方法。古人讀經,用的也是“恭熟忘合靈”的五字心訣,其中的“熟”指的就是熟讀成誦。從“泛讀”走向“精讀”,需要一系列的優(yōu)化策略。
一、梳理適合的誦讀內容
1.篩選。篩選出值得孩子誦讀的經典。除儒家之外,那些道、法等諸子名家以及他們后面各個時期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文章都可視為經典進行誦讀。
2.精選。精心挑選出一些有用、適合孩子經典誦讀的內容。誦讀內容力求精練、實效。在篩選與精選的基礎上,我們分類建立一個課外閱讀資源庫:①閱讀描寫文化積淀的“物”;②閱讀記敘有文化色彩的“事”;③了解歌頌人格魅力的“人”;④閱讀揭示哲學啟蒙的“理”。
二、實施有序的誦讀框架
我們在對內容的梳理與整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力求在經典誦讀上讓孩子做到有量、有序、有質。
1.有量。把入選的詩按體裁與內容大致分為六類,分布在六個年段完成誦讀。誦讀的內容以課標中推薦的優(yōu)秀詩詞為主,《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等經典中節(jié)選的部分內容以及中外現(xiàn)、當代兒童詩歌美文為輔,分低、中、高三個階段,六年完成。
2.有序。所謂有序就是要求我們在安排學生誦讀內容和指導學生經典誦讀時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特點,體現(xiàn)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
3.有質。這里的質其實就是閱讀時間和閱讀質量的保證。每個年段的老師要先挑選出適合本年齡段孩子閱讀的經典誦讀內容,在開學之際把它印發(fā)給每個孩子,然后找出固定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在輕松愉快沒有壓力的氛圍下進行誦讀,享受閱讀帶來的巨大樂趣。從孩子的實際出發(fā),教師還可以設計誦讀記錄卡,以加分獎勵的形式督促孩子每日誦讀,養(yǎng)成經不離手、詩不離口的習慣。
三、探索有效的指導模式
1.主題式閱讀:教材及拓展內容。主題閱讀,即圍繞某一主題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外拓展性的閱讀。教學中,可以從現(xiàn)有的教材出發(fā),根據(jù)教材的編排體系,提煉出閱讀主題,將涉及的相關作品介紹給我們的學生,要求其進行閱讀。這樣,既能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又能加深學生對相關課文的進一步理解,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從文章的作者入手,引領學生拓展閱讀。有思考的閱讀者會有一種尋根溯源、讀之若渴的閱讀期待。蘇教版的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出自一些名家名篇,教學中我們要很好地抓住這一契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在學完課文之后,不失時機地推薦相關作家的其他作品讓孩子們去閱讀,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使學生加深了對此作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他寫作風格的把握。如在學習《只揀兒童多處行》后,拓展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學習《夾竹桃》后拓展閱讀季羨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學習《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后拓展閱讀巴金的《鳥的天堂》《海上日出》……
從文章的主人公出發(fā),引領學生拓展閱讀。蘇教版教材中有許多寫人的文章,這些文章的主人公就是文本描寫的對象,想要對人物有個全面的認識,往往停留在文本本身是不夠的,因為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我們要引導孩子跳出文本,有效地進行主題閱讀。如在教學《海倫·凱勒》后引領孩子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小草和大樹》后引領孩子閱讀夏洛蒂妹妹創(chuàng)作的《呼嘯山莊》;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后引領孩子閱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樣延伸閱讀涉及文章主人公的作品,可以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有一個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
從文章的原著開始,引領學生拓展閱讀。比如,教學《江姐》之后,可以鏈接《紅巖》讓學生閱讀,既深化文章主旨,豐富情感內存,又拓寬閱讀面,讓課內閱讀大幅增值。長期堅持,可為習作奠定言語基礎。再如,結合《三打白骨精》介紹《西游記》;結合《三顧茅廬》介紹《三國演義》;結合《林沖棒打洪教頭》介紹《水滸傳》等。學生學的是一篇篇課文,了解到的卻是一本本經典名著。這樣的閱讀不僅了解了課文的背景知識,同時也為孩子們打開了閱讀經典名著的窗口。
2.經典式閱讀:兒童文學及其傳統(tǒng)文化。指導學生多讀教材之外的名著和優(yōu)秀兒童文學作品。兒童優(yōu)秀作品在立意、構思、語言等方面,都應視為作文的典范。詩歌、寓言、漫畫、謎語,里面蘊含的創(chuàng)新精神能觸發(fā)學生的靈性,像《皮皮魯傳》《小王子》等現(xiàn)代文學作品,《30天環(huán)游中國》《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等科普作品。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鑒賞及運用能力,并最終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3.快餐式閱讀:報紙及書刊。在中高段教學中,常訂閱《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選》《讀寫天地》《作文評點報》等報紙刊物。這些讀物內容時代氣息濃,語言鮮活,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變,切合學生的心理需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瀏覽報紙、刊物中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學習其時尚的語言、新穎的技法,了解當前的生活動態(tài),培養(yǎng)學生洞悉生活的習慣,這能提高學生選材構思的能力。
4.品鑒式閱讀:優(yōu)秀學生作文選。我常鼓勵孩子多看優(yōu)秀作文選,那些文章與學生的習作水平比較接近,學生可以模仿,向例文學習句子修辭手法的運用、開頭結尾的呼應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環(huán)境描寫的襯托等等,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來練習寫作。根據(jù)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讓其從機械仿寫過渡到變通仿寫,最后發(fā)展成創(chuàng)造性仿寫,在“仿”中求“創(chuàng)”,“仿”中求“活”,“仿”中求“新”,讓語言和心智在兒童心根處互動共生,以提高習作能力。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庇兄己瞄喿x基礎的同學,寫作文時才會想象豐富,思路暢通,文思泉涌而出。習作教學不能忽視閱讀指導,我們要學會引領他們從閱讀中吸取寫作養(yǎng)分,生發(fā)習作靈感,掌握習作知識、方法,蓄積習作動力,以起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效果。
作者簡介:江蘇省興化市實驗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