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偉
摘 要: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在于教師有效的“教”,并克服無效的“教”。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能力,那么究竟教師如何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性呢?本文從科學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延伸等多個角度尋找影響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原因并進行了分析
關(guān)鍵詞:有效性;課堂教學;隨意性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在于教師有效的“教”,并克服無效的“教”。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教師自身。那么教師應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在深入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延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
一、深入備課是有效教學的基本點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備課,到底備什么呢?特級教師吳加澎給了我們答案:備課是教師在授課之前對教材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針對所教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特點,聯(lián)系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教學方法的思考與選擇、確定。
備課絕不等于簡單的寫教案,更不是機械重復地“拷貝”教案。而是應該在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基礎(chǔ)上,全面分析了學生的學習實際和學習需求,前瞻性地預計到了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
二、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的立足點
在平時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具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他們認為反正強調(diào)學生自主學習,故教師的行為可隨意一些。一些隨意性的行為無意中正在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有效性。
(一)教學流程的隨意
例如某教師在執(zhí)教科學七年級(上)《地圖》一課中,原來的教學設(shè)計是按照教材上的活動進行的,可是當看到有人聽課時,想到當時剛剛在金華舉行的世界公園定向運動精英巡回賽,他就臨時改變了在課堂中的教學流程:增加了學生的活動——模擬定向運動。但是由于學生對定向運動非常陌生,結(jié)果在教師提出要進行模擬定向運動的活動時,學生一臉茫然,結(jié)果使整個課堂顯得很窘迫,而當筆者花大量時間給學生解釋了什么是定向運動的時候,整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也就無意之中發(fā)生了改變。
(二)課堂提問的隨意
有的教師喜好集體問答,“好不好?”“好!”“對不對?”“對!”“是不是?”“是!”等一問一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效果甚差。好多同學條件反射,隨聲附和。久而久之,必然導致部分學生養(yǎng)成濫竽充數(shù)、不愿思考的習慣。又如有些老師還喜歡向?qū)W生提“為什么”的問題“食鹽為什么會在水里溶解?”“埋在地下的塑料為什么不容易腐爛?”“為什么地球上會有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等等,以為科學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其實這類問題指向的只是一個知識點,而且這類問題不易把握,答案要么過于膚淺,要么超出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chǔ),因此,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起到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效果。
(三)實驗教學的隨意
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獲得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實驗能力。在科學新課程的教學中,實驗還是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和方法。發(fā)揮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涉及到對各個實驗的恰當處理,是學生自主實驗還是演示實驗?是探究實驗還是驗證實驗?…… 而對待這些問題的處理,有些老師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
比如某教師在上八年級(上)電路一課時,上課前10分鐘,突然發(fā)現(xiàn)學生電學工具箱里的電池的輸出電壓已經(jīng)很小了,臨時去買肯定來不及了,只好匆忙拼湊了一組器材,將學生分組實驗改成演示實驗進行教學。整節(jié)課,有部分同學根本看不清楚電路連接,教學也遠遠達不到應該有的效果。
三、課后延伸是有效教學的閃光點
“這個問題,大家課后再去繼續(xù)研究!”像這樣的課后延伸已經(jīng)成了很多老師的“習慣”,它已成了新課改必備的“調(diào)味品”。但這種流于形式的、習慣性的課后延伸會有多少的實效呢?我們多少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研究在課外沒有指導,學生完成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大?這原本應該有助于孩子成長的課后延伸活動,在我們科學老師的隨意對待下,卻變成了不斷麻痹孩子積極性的無效延伸活動。
科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wù)于生活。在科學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shè)運用科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所以,教師要么不布置課外探究活動,如果安排了,就應將拓展探究活動落到實處,應加強指導與督促,要有適當?shù)姆答?。把我們的科學探究活動真正引向生活,走向社會,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鞏固和應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實標準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個促使所有學生參與學習、獲得發(fā)展的系統(tǒng)。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尋求有效教學,提高科學教學質(zhì)量是每個科學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教師可從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延伸等方面著手,切實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