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西安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編號:17IN12)
【摘 要】 文章闡述了對民辦高校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性,分析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民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存在不足及其產生原因。提出加強民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和管理;創(chuàng)新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建立并完善教育效果評價、反饋、改進機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關鍵詞】 民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機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各國的文化、價值觀在相互交流中發(fā)生著碰撞,特別是在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西方敵對勢力往往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直接威脅我國的國家安全,我國目前在獲得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面臨著比以往更多的挑戰(zhàn)和威脅,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按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1] “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2]民辦高校學生與公辦高校的學生一樣,都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都需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而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民辦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并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強教育。
一、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內涵
“所謂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實現(xiàn)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xiàn)。所謂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身體力行的態(tài)度”。[3]現(xiàn)階段對民辦高校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通過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學生在樹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的基礎上,堅定樹立并積極踐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信念的教育實踐活動。[4]
二、對民辦高校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理想信念非常重要,表現(xiàn)在理想信念是學生成長的精神向導、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柱,另外,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和發(fā)展,但是國際競爭不可避免。特別是在中國不斷崛起的大背景下,西方反華勢力一直圖謀消滅中國。在當今這個新媒體異常發(fā)達的時代,西方反華勢力往往利用新媒體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意圖顛覆中國、分裂中國。他們誣蔑說賴寧是“官二代”,雷鋒玩“姐弟戀”,孫中山“包二奶”等,其目的就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動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5]在這種不利環(huán)境下,如果對學生不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使其不具有正確的理想信念,就可能被西方反華勢力引入歧途。
因此,如何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非常重要。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讓學生深知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才能激勵他們去努力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
三、民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民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基本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極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有些學生政治責任感不強,對社會不良現(xiàn)象口頭抨擊多,身體力行少。有些學生只對自己喜歡的專業(yè)學習感興趣,而對參與政治理論學習熱情不高,甚至厭倦和反感。有的學生只關心個人利益,對集體利益漠不關心。有些學生輕艱苦奮斗,重安逸享樂。由于民辦高校的名氣不如公辦院校響亮,所以畢業(yè)生在求職時經常很不如人意,這就導致某些民辦高校學生不愿意靠自己的艱苦奮斗去實現(xiàn)夢想,而是寄托在走捷徑上。
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民辦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是因為我們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存在如下不足:
1、教育理念滯后,互動溝通力度不夠
多數(shù)教育工作者未能與時俱進,依舊以“權威者”和“布道者”的形象居高臨下地以命令和要求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而很多受訪學生對這種方式非常反感,他們希望學校采用“座談交流”或“互動交流”的方式對其進行教育。
2、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手段創(chuàng)新不足
教育者受視野的限制,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導致教育內容枯燥滯后。另外,教育者也缺乏教育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沒有探索到學生最樂于接受教育信息的傳播方式。
3、教育效果評價、反饋、改進機制不健全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但由于缺乏一個教育效果的評價、反饋、改進機制,所以教育活動結束后,教育的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原因在哪,如何改進就不了了之了。
4、教育工作隊伍建設滯后,影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1)“管教分離,教而不育”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在民辦院校,有的老師存在雇傭工思想,總覺得我當老師,我只要把我的課講好就行了,別的事與我無關。他們一上完課就回家了,很少與學生進行交流,更別提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管教分離,嚴重影響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施。
(2)教育工作隊伍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許多在民辦高校從事學生管理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覺得自己從事學生管理或思政工作沒有前途,只有做專業(yè)課教師才有前途,因為從事專業(yè)課的教師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住房等方面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待遇,而從事學生管理或思政工作卻缺少這樣的機會。
(3)教育隊伍人員結構和專業(yè)素養(yǎng)急需優(yōu)化和提升。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有些民辦學校,從事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從各行各業(yè)退休下來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從事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優(yōu)點是工作有耐心,工作責任心強,但不足在于這些老師以前并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不具備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具備的專業(yè)素養(yǎng),嚴重影響了教育的成效。另外,在調研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部分輔導員利用手中掌握的為學生評優(yōu)、評干、評獎學金的權力,收受學生賄賂,有的任課教師以考試不及格為由對學生進行索賄等,這些教師的這種行為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四、民辦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機制的創(chuàng)新
1、加強新媒體平臺建設和管理
在新媒體異常發(fā)達的今天,通過聽報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民辦院校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學校的新媒體平臺既要積極推送優(yōu)秀作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又要敢于亮劍,對各種錯誤觀點勇于說“不”。對于各種錯誤觀點或者虛假事實,要組織力量撰寫文章,與之展開針鋒相對的較量,要做到有理有據(jù),要有說服力。
2、創(chuàng)新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教學內容生動活潑了,學生自然就愿意學、就愛學,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所以,我們應該大膽革新,利用大量有趣的故事案例,創(chuàng)新和豐富教育內容,增強教育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除了采用聽報告、外出參觀、觀看紅色經典電影等傳統(tǒng)形式之外,還可以通過開展社會公益活動、舉辦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書畫展、微電影大賽等形式進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3、建立并完善教育效果評價、反饋、改進機制
民辦院校要逐步建立并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反饋、評價、改進機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教育效果進行分析和反饋,并及時改進,實現(xiàn)教育工作的動態(tài)化管理。
4、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建設
(1)管教合一,強化責任。教育工作隊伍包括思想政治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專業(yè)課老師、學校黨團干部、輔導員和宿舍管理員等。各方主體要共同努力,努力將教育工作落實到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氛圍。
(2)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激勵機制。為穩(wěn)定隊伍,民辦高校在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工資住房等方面應對思政工作者予以考慮,以便讓其安心工作。另外,還可以采用專項評優(yōu)獎勵制度等方式,調動他們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鼓勵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yè)。
(3)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首先,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其次,新媒體環(huán)境下,要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不僅需要教育工作者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還需要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yǎng),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為錯誤觀點提供傳播渠道,多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用真實樸素的語言,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見[EB/OL].http://www.cque.edu.cn/marx/info/1033/1047.htm,2018-06-20.
[2] 中共.十九大報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2018-05-20.
[3] 劉瑞復、李毅紅.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1/19/c_1114051345.htm,2017-06-20.
[5] 張洋.國家網信辦關閉133個公眾賬號[N]. 人民日報, 2015-01-21(04).
【作者簡介】
惠向紅(1978—)男,陜西鳳翔人,碩士,副教授,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