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午俠 龔菊娣
[摘要] 目的 探討波動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相關性。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將入組患者按先后序列號(1-80)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研究組(40例),一組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的高血糖穩(wěn)定;研究組患者的高血糖具有波動性,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然后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2.50%(21/40);對照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0.00%(4/40)。研究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波動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密切相關,值得臨床充分重視。
[關鍵詞] 波動性血糖;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R5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2(b)-0020-02
糖尿病屬于一種慢性病,在臨床較為常見看,其重要標志是高血糖,其極易促進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1]?,F(xiàn)階段,越倆越多的相關醫(yī)學學者研究證實[2],可能有共同發(fā)病基礎存在于高血糖和心血管疾病之間。依據(jù)高血糖對糖尿病患者血管的病理作用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為慢性波動性高血糖,另一種類型為慢性持續(xù)性高血糖[3]。相關醫(yī)學學者研究表明[4],如果患者有波動性高血糖,那么其就極易發(fā)生微血管并發(fā)癥。該研究探討了波動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相關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間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相關診斷標準[5];②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將無法有效配合研究等患者排除在外。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將入組患者按先后序列號(1~80)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研究組(40例),一組對照組(40例)。研究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6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1.21±10.23)歲;體質指數(shù)(BMI)在21~29之間,平均BMI為(25.80±3.11);高血壓病史在11~23年之間,平均高血壓病史為(17.84±5.61)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66~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15±10.41)歲;體質指數(shù)(BMI)在20~29之間,平均BMI為(24.56±3.15);高血壓病史在10~23年之間,平均高血壓病史為(16.85±5.6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的血糖濃度為9.6~10.0 mmol/L,高血糖具有較小的波動性;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濃度在4.6~12.4 mmol/L之間,高血糖具有較大波動性,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治療,然后對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BMI、收縮壓、舒張壓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2.50%(21/40);對照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0.00%(4/40)。研究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波動屬于一種生命現(xiàn)象,血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動幅度比身體健康人員大,發(fā)生這一現(xiàn)象的最大原因為低血糖在不恰當?shù)闹委熛掳l(fā)生,餐后高血糖得到了合理控制[6]。大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會在餐后高血糖的作用下加大[7]。相關醫(yī)學學者研究表明[8],促進餐后血糖的有效降低能夠分別降低新發(fā)高血壓、任意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的34%、49%、91%。臨床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障礙就是低血糖,低血糖的發(fā)生概率會在各種藥物的作用下提升。相關醫(yī)學學者研究表明[9],低血糖的發(fā)生率在磺脲類藥物和二甲雙胍藥物的作用下分別為3.3%和2.4%?;颊叩奶谴x紊亂程度隨著血糖波動性的增大而增強,隨著血糖波動性的減小而減弱,二者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同時,患者血管受損害程度隨著血糖波動性的增大而增強,隨著血糖波動性的減小而減弱,二者也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在患者血管受到較大損害的情況下,內皮細胞粘附的單核細胞會增加,為腎臟膠原合成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進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速度的極大加快,最終引發(fā)心血管事件[10]。該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2.50%(21/40);對照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0.00%(4/40)。研究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波動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給予患者胰島素類藥物治療能夠促進患者預后的顯著改善,相關醫(yī)學學者研究表明[11],囑咐患者對α-糖苷酶抑制劑等餐時調節(jié)劑進行有效的調節(jié)能夠降低心肌梗死時間和任意心血管事件分別達64%和35%。血糖波動一方面能夠在α-糖苷酶抑制劑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夠在胰淀粉樣多肽合成類似物、GLP-1受體激動劑等的作用下得到有效的控制[12]。該研究回顧性分析了該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將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設定為波動性高血糖患者和穩(wěn)定高血糖患者,對波動性高血糖和糖尿病并發(fā)癥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給予兩組患者相同的方法治療后發(fā)現(xiàn),研究組患者中心肌梗死7例,心律失常4例,心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52.50%(21/40);對照組患者中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1例,心絞痛1例,心力衰竭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0.00%(4/40)。研究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了如果糖尿病患者具有較大的血糖波動,那么其就極易發(fā)生心血管事件。
綜上所述,波動性血糖和糖尿病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密切相關,二者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患者具有較大的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為低血糖在不恰當?shù)闹委熛掳l(fā)生及餐后高血糖得到了合理控制。臨床應該給予患者現(xiàn)代臨床藥物治療,如促胰島素多肽受體激動劑、二肽酶(DPP-1V)抑制劑等,只有這樣才能對患者的血糖波動進行有效的控制,將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 ?趙大坤,呂肖鋒,高宇,等. 血糖波動對初診2 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5A): 1475-1478.
[2] ?潘婧,張兆輝.糖尿病性腦出血患者臨床表現(xiàn)及預后情況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4,20(6):1100-1102.
[3] ?周勁梅,王繪.2型糖尿病患者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與血管并發(fā)癥關系的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3,19(23):4383-4384.
[4] ?龍艷,蘇珂,彭鷹,等. 血糖波動與氧化應激對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2): 147-150.
[5] ?高俊杰,閻勝利,王婷婷. 實驗性低血糖對糖尿病大鼠血清內皮素-1 的影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21(8): 749-751.
(收稿日期:2018-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