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市甘泉小學(225123) 劉付珍
緣起
當我滿懷信心地上四年級“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計算”一課時,卻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學生計算能力跟不上,對易混淆的乘法口訣屢用屢錯;退位減中“個位0減8”會誤算成“8減0”。在單元教學結束后的調研中,我發(fā)現學生存在嚴重的思維定式,如在以除法為主的口算練習中,對于“770-70”,有 11.5%的學生誤算成“770÷70”;豎式計算中的“52×47”,錯誤率達14.5%,這讓我很郁悶:兩位數乘兩位數在驗算時不是運用到了嗎?為什么錯誤率如此之高?如何有效突破計算教學的瓶頸呢?
反思
審視計算教學,發(fā)現很多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勤于習題演練,期待通過“練”來讓學生鞏固和強化算理,“精講多練”成為計算課普遍的教學模式。然而,學生即使有些題目做了很多遍,還是會做錯。像這樣“事倍功半”的“練”,既浪費了師生大量的時間,也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那么,能不能找到一條“事半功倍”的路子呢?我首先想到的是特級教師翟??道蠋熖岢龅摹吧袭敗苯虒W法:設置一個個美麗的“陷阱”,讓學生先掉進“陷阱”,進行反思,厘清錯因,再從“陷阱”里走出來,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大大提高計算教學的效率。
可是,在實際計算教學中,許多教師因為怕學生出錯,往往局限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設計一些過于瑣碎、不斷重復的計算習題,“努力”不讓學生犯錯。特別是在明晰算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少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會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即使是那些有價值的錯誤,要么輕易否定、不予理睬,并叫其他學生作答,直至得到滿意的答案為止;要么因沒聽清學生的想法而草率地把正確的答案一講再講,直到學生“認可”為止。殊不知“犯錯是學生的權利”,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在復雜多變的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誤,這些錯誤本身就是重要的生成性資源。如何利用好這些錯誤資源,并借助錯誤“以錯攻錯”,從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呢?
策略探究
蓋耶說過:“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誰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在計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一雙慧眼,及時捕捉教學中生成的錯誤資源,還要有一顆“慧心”,能夠獨具匠心地設“圈套”,將學生計算中的易錯點,時不時地作為“陷阱”穿插在練習中,在“誘錯”“思錯”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及計算教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對教材進行大膽處理。例如,教完“加法運算律”第一課時后,我沒有急于處理教材中的習題。
而是將它們放在第二課時“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進行1分鐘的計算比賽。
女生算得又快又準,當我宣布女生獲勝時,男生急了:“這個比賽不公平?!薄袄蠋熎?,女生的題目好算呢!”
學生一眼就識破了我的“詭計”,然而這帶有“陷阱”味的“不公平”競爭卻使學生深深地感悟到了簡便計算的快捷,從而激起了學習的欲望。
對計算習題的設計要著眼于精設巧練,練中有習,習中有得,避免單一模式。例如,在教學“使用計算器”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計算比賽,如“看誰算得快:3546+7493、10332÷84、123×125×0、720÷5÷2”,當大多數學生還在低頭忙著按鍵時,早已有幾只小手高高舉起。于是我讓算得最快的學生進行匯報,聽完匯報后,一心忙著用計算器計算的學生不約而同地說:“唉,我們又上當了!”這哀嘆中也透著學生的恍然大悟:有時口算比計算器要快得多呢。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計算器在計算較大的數據時更有優(yōu)越性,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靈活進行簡便運算的意識。
學生經常會對題目有似曾相識感。似曾相識,難道就是一樣的嗎?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這種錯覺對其進行考驗,誘其上當而后再引導其反思,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細心審題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乘法運算律”時,我讓學生簡便計算“3×25×4”,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高達100%。在課堂作業(yè)中,我有意給出“3×25+4”這一道題,發(fā)現全班有45%的學生“上當”,他們錯誤地將其當成“3×25×4”來計算。對此,學生慨嘆“又是一個美麗的陷阱”,細心審題的意識在無形中得到了潛移默化的強化。
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算理外,更要在精設的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能。孔子云:“溫故而知新。”計算題的設計應有利于促進學生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進行思考,在仔細辨析中熟練掌握計算法則,謹防掉入“美麗的陷阱”之中。
例如,在教學“整理與復習”這一單元時,我發(fā)現有不少學生因受簡便計算的影響,在遇到遞等式計算時經常會忽視運算順序,盲目地追求簡便計算。為了使學生熟練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我有針對性地設計了一組闖關題:152-36+64、25×4÷25×4、20-20÷2、70+30×3、720÷8×9。通過這樣設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計算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計算習慣,會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應立足課堂,從學具準備到上課聽講,從作業(yè)書寫到檢查驗算,都應加強指導。特別是計算的書寫格式,規(guī)范的書寫格式可以幫助學生厘清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同時教師還要以身作則,為學生表率,努力做到板書簡明、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層次分明。然而,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秉著耐心與恒心,堅持不懈,一抓到底,使學生在一個個“美麗陷阱”中變得嚴謹、有序。
綜上,精設“陷阱”,“誘”出計算的別樣精彩,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可在計算教學中推廣。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施良方.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