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要】 目的 總結分析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與治療體會。方法 92例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 進行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對比研究, 分析出現感染的危險因素, 針對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 采取萬古霉素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 并總結治療體會。結果 92例患者中10例患者術后發(fā)生顱內感染?;颊吣挲g、腦室外引流、格拉斯哥昏迷(GCS)評分、腦脊液漏以及手術時間是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P<0.05)。10例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采取萬古霉素聯合地塞米松治療后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結論 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較多, 且對患者的健康有不利影響, 在治療方面應當加強研究, 總結體會, 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治療體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6.021
神經外科是醫(yī)學外科中的重要分支, 其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 受神經外科學理論支持, 對患者的腦神經系統、脊髓神經系統以及周圍神經系統等進行干預治療[1, 2]。神經外科是當前全世界醫(yī)院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科室之一, 隨著當前神經外科術后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患者的增加, 神經外科受到的重視也越來越多[3, 4]。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主要受到細菌、病毒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根據統計, 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的發(fā)生率能夠達到10%以上, 部分地區(qū)甚至能夠超過20%, 患者的傷殘率以及死亡率均較高[5]?;诖?, 本院開展了此次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與治療體會, 現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均得到醫(yī)院倫理管理部門和患者或其家屬的同意。包括男56例, 女36例;年齡19~73歲, 平均年齡(50.36±6.64)歲;病程2~22 h, 平均病程(15.33±4.01)h;手術因素包括外傷38例, 腫瘤29例, 腦血管疾病20例, 其他疾病5例。
1. 2 危險因素及治療方法
1. 2. 1 危險因素 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整理, 包括性別、平均年齡、手術持續(xù)時間、手術類別等, 并進行比較評估, 分析危險因素。
1. 2. 2 治療方法 針對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 本院采取了萬古霉素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 治療方式選定位腰椎穿刺后鞘內注射。其中萬古霉素濃度為0.5%, 劑量為0.5 mg, 與5 ml生理鹽水混合后聯合0.5 mg地塞米松進行注射, 每
2 天治療1次。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 分析危險因素。對術后發(fā)生顱內感染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統計, 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無臨床癥狀, 血液生化檢查顯示正常, 病原性檢查顯示正常;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大幅減少, 血液生化檢查和病原性檢查指標得到改善;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仍然存在, 血液生化檢查和病原性檢查指標未得到改善, 或上述觀察指標繼續(xù)惡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危險因素 92例患者中10例患者術后發(fā)生顱內感染。患者年齡、腦室外引流、GCS評分、腦脊液漏以及手術時間是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P<0.05)。見表1。
2. 2 治療效果 10例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進行治療后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
3 討論
神經外科患者進行開顱手術后時常會出現各類并發(fā)癥, 例如顱內高壓、感染等, 術后顱內感染是當前神經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之一, 其發(fā)病率較高, 一般在10%以上[6-8]。本次研究選取了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發(fā)現有
10例患者出現術后顱內感染, 感染率為10.87%, 與研究數據較為相似[9, 10]。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根據有無病原菌以及病原菌的差別可以分為細菌性腦膜炎、真菌性腦膜炎、無菌性腦膜炎或化學性腦膜炎。本次研究對研究對象中感染患者和未感染患者進行多項一般資料的對比研究, 結果發(fā)現患者年齡、腦室外引流、GCS評分、腦脊液漏以及手術時間是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P<0.05)。針對顱內感染這一嚴重術后并發(fā)癥, 選擇正確的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以及及時治療較為關鍵。萬古霉素屬于糖肽類抗生素,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有較強抗菌活性。在治療中, 本醫(yī)院采取了萬古霉素聯合地塞米松進行治療, 結果為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
綜上所述, 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較多, 對其危險因素和治療方法進行總結和研究具有必要性。
參考文獻
[1] 徐廷偉, 敖祥生, 秦永芳.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8):1758-1760.
[2] 岳曉艷, 石廣志.神經外科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34(23):177-180.
[3] 徐明, 史中華, 陳光強.小兒神經外科幕上手術后顱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及危險因素調查.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6(3):454-458.
[4] 周敏光, 彭遠強, 梁鑑添.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發(fā)生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探析.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5(2):207-208.
[5] 李瑞龍. 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山西醫(yī)科大學, 2011.
[6] 陸冠平, 廖聲潮, 余永佳, 等. 神經外科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 31(4):590-592.
[7] 郭孝龍, 周江朝, 喬鵬, 等.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病原菌分布與治療.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5, 25(22): 5109-5111.
[8] 邢永國, 孟偉英, 張淑祥, 等. 神經外科開顱術后顱內感染診治新進展.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16, 26(22):5268-5271.
[9] 王成龍.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術后顱內感染危險因素的探討. 山東大學, 2013.
[10] 陳愛軍. 精神分裂癥與躁狂癥伴發(fā)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方法. 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 2017(3):363-365.
[收稿日期:2017-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