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娟
摘 要:作文的內容豐實度、用詞華麗度、情感充沛度是最能體現(xiàn)一位學生是否具備高超寫作能力的三大評判標準,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然而,高中作文教學忽視了對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充分利用,作為教師,應竭盡全力為作文教學挖掘具有深層教學含義的寫作資源,讓寫作成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放松行為。
關鍵詞:高中作文教學;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
本文建立在素質教育的基礎之上,試從“開發(fā)并利用課程資源”這一角度入手,啟發(fā)語文教師與學生提高對寫作的重視。作為教師,需探討改革作文教學的中心思路,不斷更新自身的引導手段;而身為學生,既要聽從教師的指導,更要以自主學習能力攻克困難。本文在闡述課程資源的重要性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三點建議,希望學生能夠適應新型教學體系,與生活取得更進一步的
聯(lián)系。
一、作文回歸自然生活,讓教學充滿活力
一個人只有熱愛生活才會熱愛寫作,寫作讓他的心靈與外界有了無形的溝通與感應。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只有在切身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與美好的情況下,才會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因此“生活”中的趣味之事可以作為寫作的資源之一,恰逢這些素材吻合了抒情文所需的真情實感,更容易觸動閱卷教師的心靈,因此語文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身邊的感人細節(jié)或動人一幕,然后用清晰、優(yōu)美的語言表達在作文中,從而讓寫作教學散發(fā)出青春活力。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嘗試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遵循散文“形散神不散”的鮮明特點,我引導學生從文章的名字與內容著手,通過動靜結合、細節(jié)描寫等寫作方式抓住一個特色事物,當然這一對象必須是與自然生活或者社會生活相關聯(lián)的?!邦}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為自己的文章作題非常關鍵,若學生想歌頌秋天,則可用“楓葉荻花秋瑟瑟”“樹樹皆秋色”等詩句作為文章的題目,因為這種詩詞往往文學性很強,能夠為文章的特色加分,再者秋天里最美的景色無非是楓葉、天氣、豐收的景象等,這些都來源于自然生活,所以我鼓勵學生走出教室,接觸自然,用心感悟新生命的誕生、成熟乃至老去,這些都是課程資源的體現(xiàn)。
由此可見,高中生都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問題是潛能的高低,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自然課程資源作為最直接鮮明的寫作素材,使得學生的作文變得充實、豐富,從而無形之中增加了文章的可讀性,也沉淀了高中生的文化情感。
二、充分挖掘家庭語文課程資源,讓作文教學充滿親和力
語文教學是感性的,作文講解也是如此。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所以教師與家長可以建立家校合作,讓學生在教師的關心、家長的呵護下掌握記人記事文的寫作技巧?,F(xiàn)階段,快節(jié)奏生活讓許多家長忽視了孩子的成長,也減少了他們之間的接觸機會,因此在寫與“父母之情”相關的作文時,部分學生選擇胡編亂造,內容尤為空洞,違背了作文教學的初衷。
例如,在訓練學生抒情表達能力時,我采取了從易到難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歌頌父愛、母愛的方式來尋找竅門,因為對于高中生而言,父母的愛是最純粹自然的,所以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學生回憶一件自己印象中最為深刻的關于父母的事件,并用寫信、隨筆或者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高中生對父母的情感一定是充沛而又濃郁的,所以借助這一親情資源,也能夠降低學生對寫作的懼怕程度,從而逐步改善目前高中作文教學持續(xù)低迷的狀態(tài)。
作文教學是有血有肉的,它充滿了滲透力與感染力,所以哪里有感動,哪里就是素材的來源之地;哪里有精彩,哪里便有挖掘的價值。所以在書寫記事文章時,一定要詳細地用事件去支撐整篇文章,而拒絕使用流水賬的方式。
三、品讀經(jīng)典名著,提升學生互賞互評能力
高中生作文教學的技巧不僅在于關注提升學生的真實寫作能力,更在于培養(yǎng)實質性的鑒賞閱讀能力,因為只有在了解一篇作文的亮點與缺陷的基礎之上,學生才能客觀自主地評價作文,并采取針對性措施彌補漏洞。高中生的作文素材有一小部分來源于經(jīng)典名著的研讀,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可從審題立意、選材構思、層次結構、遣詞造句等角度考慮名著的可取性,然后將其應用至自己的寫作中,自然也變?yōu)榱艘还P寶貴的課程資源財富。
例如,寫人記事類作文通常會采用正敘、倒敘、插敘等手法,但學生最常使用的只有正敘這一種方法,導致學生的作文缺乏鮮明的特色。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向學生介紹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倒敘文章——《風箏》一文,讓學生通過自學、自讀的方式領悟倒敘的感染性。該文以“看風箏”這一事件切入正題,由眼前實景作者不由聯(lián)想到兒時在江南與同伴自由放飛風箏的情景,借此抒發(fā)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在品讀完之后,我又鼓勵他們寫書評,而后趁熱打鐵,讓他們模仿倒敘這一手法,寫一篇記事抒情文,以此鞏固寫作能力,激發(fā)閱讀鑒賞能力,并旁敲側擊地提升他們的思維表述
能力。
由此可見,作文課程資源并不局限于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更包含了文學這一范疇,所以教師要激勵學生勇敢地去接觸更為廣闊的寫作天地,拓寬自己的寫作路徑、方式及風格,從而延伸自身的寫作擅長范圍。
簡言之,作文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用長年累月的積累、反反復復的訓練、持之以恒的決心去澆灌出美艷的花朵。因此在當下,開發(fā)并利用課程資源成為最直截了當且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師需秉持實用性高、價值性強的思想觀念,從學習、生活等方面挖掘課程資源,開闊學生的眼界,完善寫作體系,構建他們的成熟思維,從而讓學生的作文流露出“如行云流水”般的
氣勢。
參考文獻:
[1]屠丹.這堂課因“雪”而精彩:淺談作文教學中的課程開發(fā)和利用[J].中國教育發(fā)展論壇,2007.
[2]楊群.淺談高中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J].教育科學,201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