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宇
摘 要:學生是物理知識的學習者,扮演的是接受者的角色。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起到一個和教學工作者相輔相成的作用,當然,學生是教學的中心也是主體,是重中之重。在教學工作中提出“讓學引思”就是為了教學主體的學習過程,而“為學而教”是對教學工作者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教學和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同時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也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這是一項必要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初中物理;讓學引思;為學而教;開放性教學
初中物理是一門系統(tǒng)的關于認知的學科。對于初次接觸這門學科的學生我們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有效的教學,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引思,為學而教便應運而生,“讓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要方向著重控制在學生自身上面,而不是由傳統(tǒng)的教學工作者把知識點歸納,整理式的教學,從而轉(zhuǎn)變成由學生自己歸納知識點,經(jīng)過教學工作者的啟發(fā)進行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為學而教就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進行教學,運用科學的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做到學和教的完美結(jié)合。在結(jié)合的同時我們就可以提高知識的普及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一定意義上,這是一項創(chuàng)新,也是對于學生的一項福利。
一、“階梯式”教學,階層針對性教學
初中教學方式是不同于小學教學的,具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小學的教學是教授學生對于正確或者錯誤的判斷,是對于知識認識的啟蒙階段,而對于初中來說是要開始接受知識,學習知識,并且知道知識如何運用的階段。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提出階梯性教學的概念,針對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于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啟發(fā)性教學,通過生活中常見的和知識點有關的事物進行講解,然后通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來學習。比如在學習“電”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去查看家里的電表,通過電表上面的標識來了解電是怎么使用,了解電壓、電流、電阻之間的關系,然后讓這部分學生想一下電是怎么形成的,電的形成原理等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教學,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電燈來教學電,為什么瓦數(shù)高的電燈亮,這是為什么?人后進行教學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開放性教學方式,開拓學習視野
初中物理階段,學習的是物理知識的各項原理和形成的過
程,是一些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死知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以用多媒體電子設備,可以采用實驗,也可以通過老師在基礎講解之后同學之間討論等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初中物理中關于“光”的知識時關于光速、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的知識的時我們就可以拋棄原有的教學方式,采用多
媒體電子設備把光折射、反射的過程用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然
后教學工作者加以點撥,讓學生再根據(jù)課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
在學習小孔成像的時候,我們采用實驗教學的方法,準備好實驗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做實驗,老師從旁指導。并且在學生實驗之后做總結(jié)然后一起交流,最后進行分組討論總結(jié)這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進行評比。
三、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深切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是和生活分不開的。所以在教學的同時我們可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比如在開關上面怎么接電,這是關于電學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原來學習過的知識,還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這樣的方式中增加學習的樂趣。然后可以讓學生了解投影儀的工作原理,這是關于“光學”的知識。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滿足感,有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的成就感,感受學習物理帶來的樂趣,這樣做既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感情,可以讓學生德智全面發(fā)展。引導學生從知識中回歸到生活,這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學習的作用,只有讓學生感受到這些,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才能重視知識。
“讓學引思,為學而教?!边@種理念的運用需要切實地在了解實際情況之后再加以運用,切記不可盲目應用,因為地區(qū)差異、教育水平的差異、教學資源的差異是影響教學方式開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要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法來應用這個理念。要做到學到知識,引起思考,然后走進生活。當然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靠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只有學生、知識、教學工作者完美地融合才可以學到知識,提高學習質(zhì)量。我相信,在這樣科學的教學理念下,我們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能力邁入一個新的階梯。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