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喆?オ?
“語文之道”是指語文學習的內在情感和技巧。在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師對語文概念的了解不斷深入,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堅持“語文之道”的傳授,重點要放在對語文的理解和掌握知識上,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語文之道”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核心,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重視“語文之道”的傳遞,有利于實現語言文化的傳遞,從而使高中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到漢語的魅力和文化,發(fā)自內心理解漢語之美,并且不斷提高個人知識和個人魅力,將語文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一、傳遞“語文之道”的人文性
語文知識本來就博大精深,從文言文到現在的白話文,語言上的表達是多種多樣的,有小說、散文、詩詞等?!罢Z文之道”的人文性具有獨特的思想內涵,通過人文性的傳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方法,有效挖掘語文知識背后的精神和高尚品德。
為了更好地引導語文之道,傳遞它具有的人文性,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情感上教育學生,利用新課改理念,鼓勵學生學好語文,積極學習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熱愛之情。例如,語文教師在講授《念奴橋·赤壁懷古》時,主要是給學生介紹當時的社會大背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赤壁之戰(zhàn),從而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詩中表達的情感的體會。
二、調整語文教學策略
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應用的策略,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沒有針對性,理論知識過多,忽略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一來就無法激發(fā)出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調整教學方法,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來開展教學。
調查顯示,高中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分組教學、問題設計、競賽講學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在講《雷雨》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使用多媒體播放《雷雨》這樣的話劇,有效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這一篇文章所傳達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能夠有獨立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進入到角色的扮演中去,采用這樣的形式,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雷雨》中人物的性格,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實踐“語文之道”,這樣能夠更好地深化教學。
三、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獨立學習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而又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課堂上體會到知識的感染力,從而主動學習。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大膽地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討論分析、交流,從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應該營造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例如,在教授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教師可以只向學生講述前面的一些人物和情節(jié),而不講出小說的結局,給學生留下懸念,并且還告訴學生:小說結尾有出人意料的故事情節(jié),很好看。這樣就很好地激發(fā)起學生對這篇小說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依照每個學生的不同愛好,使用多媒體以視頻資料的形式給學生展示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語文教學內容和視頻技術的完美結合,讓學生能夠受到一定的啟發(fā),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構建學習小組,給那些喜歡研究文學的學生以充足的空間來展現自己的才華,讓那些比較活潑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和同學進行交流合作,從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語文知識,并不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導致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了改變目前這種情況,高中語文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錄音導讀、分解色讀、學生一起讀。在分組朗讀的過程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被體現出來,這也貫徹落實了新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當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時,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會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不斷提高。如教學《沁園春·長沙》這篇課文,為了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隱藏的感情,教師就可以通過不同的朗讀形式開展教學活動。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學在不斷完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fā)展的要求,而且也不符合現代化教學目標。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有用人才,語文教師必須完善教學,進而傳播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安徽省安慶市第一中學(246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