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保扎西
摘 要:藏族的傳統(tǒng)教學一直是藏語的形式,自20世紀80到90年代開始,逐漸形成藏語文教學,即漢語加藏語兩種語言結合的教學模式。隨著少數(shù)民族對于語言的變化與發(fā)展,藏語文教學的形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
關鍵詞:小學;藏語;藏語文
當今中國的政治與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極快,這種發(fā)展加強了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相互的聯(lián)系,鑒于這種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應該加強藏語文文化的建設。藏語與漢語結合的藏語文教學模式不僅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是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對于民族團結、民族繁榮、民族文化保護皆存在重要的作用。
一、以朗讀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是以言語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通常指的是教師運用自身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運用是極為廣泛的。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發(fā)展速度是非??斓模瑹o論是藏語還是漢語。藏族的小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時,幾乎是沒有經(jīng)驗的白布,很難自己體會與領悟,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述和學生的朗讀,讓抽象的文字變得具體,從而去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藏族地區(qū),因為環(huán)境的影響,教學目標可能會差異于其他地區(qū)。因此教師在使用藏語文法進行教學時,應當注意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文化的內涵并挖掘民族的文化底蘊與民族的思想情感等。例如,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認清藏語元音與輔音字等,前加與后加字、上加與下加等的組配要弄清楚,以此打下扎實的基礎,課本上出現(xiàn)的名詞特別要注意拼讀。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背誦藏語文《正字法》,邊背邊用,邊讀邊寫,在讀音標準的基礎上學讀詞,詞語讀音標準的基礎上去念句子。再次,讓學生學會讀藏文章。用這種循序漸進的朗讀學習法,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藏語文。
二、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
我們都知道,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以練習為主,要通過實際活動來鞏固知識。所以,教師在藏語文授課中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鞏固知識、學會運用知識、培養(yǎng)自身技巧。藏語文教學講究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之間的一種統(tǒng)一。在教學中,我們需要運用聯(lián)系的方法來提升和鞏固學生的藏語文學習。我們要讓學生在重復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去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主導能力,及時給予學生評價。例如,讓學生加強藏文的字母、標點符號和字形結構的學習與練習。我們可以讓學生從30個輔音字母、4個元音符號、5個反寫字母學起,讓他們能讀準字音。藏語也同英語、漢語有相似之處,我們不能死板硬套地去教學,必須與時俱進。藏文的標點符號沒有漢文的標點符號那么復雜,只有隔音符號、云頭符、蛇形垂符、單垂符、雙垂符、四垂符六種符號,我們要教會學生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幫助學生學好基礎知識。藏文的字形結構教學屬于小學生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藏文字形是在一個基字前后附加、上下疊定,有前加字、后加字、上加字、下加字、再后加字幾種,根據(jù)教學需要和語法規(guī)定:再后加字已經(jīng)取消,但在文獻中還能看見,所以我們也需要給學生解釋。
三、以開闊師生視野為主的教學方法
小學藏語文的學習主要問題在于學生對藏語文詞匯、語法等知識點的復雜性難以有效理解和掌握。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學生對復雜藏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就要逐步構建學生的形象思維,從形象、具體的內容入手,進一步實現(xiàn)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運用圖片、聲音、動畫等方式展示一些抽象的問題,這樣才能實現(xiàn)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有效理解和掌握。藏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豐富的資源信息,延伸課本知識,拓寬藏語言教學空間。藏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清晰的字幕代替板書,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接觸更多豐富的知識,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小珊迪》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并不了解珊迪的生活,所以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就會感到較為困難。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介紹小珊迪的真實生活,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這有利于拓展學生對于文章背景的認識,促使學生掌握和理解課文內容,并且收到良好的反饋。再如,在講解《藏羚羊》的過程中,因為許多藏族小孩都沒有見過藏羚羊,可以為學生展示藏羚羊的視頻和圖片,使其全面而直觀地了解藏羚羊的生活狀態(tài)和習性,讓學生產(chǎn)生對于藏羚羊的興趣。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可可西里》中的片段,讓他們更深刻地體會文章的情感,并且培養(yǎng)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綜上所述,藏語文教學模式既要注重均衡學生兩種語言的關系,又要關注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我們應該把語言作為提升自身能力的工具,利用它來累積知識、提升自己。同時,藏語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個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認知發(fā)展,能夠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與社會就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才讓措,竇秀玉.藏族學生藏漢藏語文學習態(tài)度研究:以青海藏族中小學生為例[J].中國民族教育,2014(10):28-33.
[2]王珍珍.藏漢藏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