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萍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也迎來了新的時代,對于語文課本中的插圖的應用,是“讀圖時代”的標志,小學生對于圖畫有著極大的興趣和認知,利用學生的原始動力,對教學課堂進行改進,從而實現(xiàn)了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充分認識和理解,實現(xiàn)了學生興趣點的激發(fā)和自主學習的開拓。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圖時代;課堂教學;分析
圖包含很多無法用語言來傳遞的信息,能夠更加直觀地將內容呈現(xiàn)出來。“讀圖時代”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一個有效提升,是因材施教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當下教學中,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充分讓學生理解課程的內容,引導學生讀圖,在趣味解讀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教學課堂的不斷完善。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自主學習的起點往往是自興趣開始,興趣往往可以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為此,新教改中,語文課本中插畫逐漸增加,這些形象生動、色彩豐富的插圖都是設計者用心打磨出來的,這些插圖能夠很好地輔助教師進行教學工作,同時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對這些插畫的合理使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腦神經(jīng)元細胞,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如在講授四年級《桂林山水》的課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一些桂林山水的成圖,然后結合書本上的圖片,將桂林山水的山和水所呈現(xiàn)的色彩斑斕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一張張的圖片的過程中,找到他們認為自己最喜歡的插圖,然后根據(jù)插圖用語言將之描述出來。這樣的互動,不僅讓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幫助學生對山水之美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激發(fā)課后自主學習的動機,在語言和語句中感受到文字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沖擊效果。然后通過將自己的描述與文章作者的描述進行對比,找出詞匯應用點的不同之處,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集中注意力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學生自主去探索和應用詞匯的教學目的[1]。
二、理解教學內容
小學生的認知還不夠成熟,往往對于實物的表達局限于一定的范圍,這就給孩子們進行閱讀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形成了理解困難。但是由于插圖的色彩化和直觀形象的特征,從而可以確保學生通過對圖的理解,直接對實物產(chǎn)生一定的認識。這樣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就能將看到的和讀到的進行關聯(lián),從而強化自身腦海之中的形象。文字是局限于課本的,是便于人類記憶的內容,而圖片卻是將直觀的內容呈現(xiàn)出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容。因此,小學課本中的插圖,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如六年級《鄭成功》的課本中,對于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過程和船只的插圖,每一幅畫都能夠讓學生看到當時收復臺灣過程中的一些內容。老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在課外查詢一些關于臺灣的插圖,然后結合書本內容,讓學生通過圖片,找到當時收復臺灣的時代感。在當時的時代感中,找尋到收復臺灣帶給中國乃至世界的改變,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國家領土和民族感去表達一些自己的感受。教師在授課中,只有不斷地鼓勵學生,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學生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收獲知識。
三、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小學語文課本中部分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如果單純憑借想象來實現(xiàn)對這些抽象內容的理解,難免產(chǎn)生偏差,造成教學目標的不達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插圖的優(yōu)勢,利用插圖形象、易懂的特點,幫助學生攻克理解的難題,實現(xiàn)教學的簡單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黑板上更加直觀地觀察和理解,表達自己對課程中插圖的想法[3]。如《詹天佑》的課程中,對于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對于鐵路較為陌生的小學生,是無法用想象力想象出人字形的鐵路設計的。這個時候,如果讓學生對人字形的插圖進行學習,然后再去理解人字形鐵路的設計構想,就能夠很好地實現(xiàn)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這樣圖文結合的教學,實現(xiàn)了對課堂中難點和重點的突破,實現(xiàn)了在教學中將抽象內容直觀化的過程,簡化了學生對于思維的理解過程,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
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課本插圖,因為是靜態(tài)內容,所以只是反映了實物發(fā)展變化的一個瞬間,這個瞬間往往可能在多個狀態(tài)下發(fā)生,因此在學生觀察插圖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就可以通過插圖內容,想象插圖的狀態(tài)的形成過程,激發(fā)學生對畫面實物的無限幻想,從而對課本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4]。如課本《雪地里的小畫家》,通過題目,往往學生就會在思維中自主想到,雪地里的畫是什么畫?產(chǎn)生了一定的好奇心,通過看插圖,這些腳印的彼此交匯,產(chǎn)生了一些豐富的交織線。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打開思維的牢籠,放開想象的翅膀去思考很多關于這個場景的內容。
插圖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輔助資源,教師在授課中應該充分發(fā)揮課本中的插圖內容,幫助學生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簡化,讓學生在形象、生動、有趣的課堂中打開思維的局限,透過插圖,發(fā)揮想象,實現(xiàn)對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對教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參考文獻:
[1]張鮮前.對讀圖時代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13):43.
[2]陳娜.對“讀圖時代”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11):43.
[3]竇洪波.“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淺談[J].未來英才,2016(6):235.
[4]賀瑾.“讀圖時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探索[J].好家長,2017(65):12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