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 要:以往的高中歷史課程教學大多采用填鴨式的老套教學思路,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質(zhì)量也難以提高。為此,根據(jù)高中歷史教學新課標要求,探索并提出了幾種有助于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助力因素。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因素
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工作,一直以來都被廣大師生貼上沉悶、枯燥的標簽,在很多依然注重考試成績的學校和地區(qū),仍然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老師是歷史課堂的掌控者,學生只是接受知識的“鴨子”,課堂氛圍壓抑、乏味,極大地降低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同時還抑制了學生自主思考的興趣,單純地靠死記硬背來提高考試成績,被成績所綁架。新的高中歷史課標中寫到:“歷史教學是歷史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有效性?!表槕刭|(zhì)教育的潮流,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歷史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轉(zhuǎn)變思路,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學習效果的提升為重點,激活歷史課堂,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培育自主思維能力
1.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知歷史事實的濃厚興趣
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站上講臺拿起書本就開始“朗讀”,絲毫不注重課堂上學生的感受,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應當打破該種教學模式,更多地讓學生參與課堂。高中歷史教學時一種較好的活躍氛圍的方法是結(jié)合課程實際,由老師設置合適的情境場合,讓學生分角色、互相配合演繹歷史故事,在表演中、在展示自我中體會和領悟該節(jié)課程的主旨。這樣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學生發(fā)揮自身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塑造歷史人物中展現(xiàn)自我。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既完成了教學內(nèi)容,又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彼此進一步的交流打下基礎,更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積極性,提升了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2.良好的課前鋪墊有助于抓住學生的興趣所在
設計良好的課前鋪墊,讓學生帶著問題、懷著疑問進入課程學習,不僅能夠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老師鋪排課程,引入課程主旨,連貫整個教學內(nèi)容。在課程進程中,老師還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尋求答案、解答疑問,并提出進一步相關聯(lián)的問題。老師通過層層推進、步步緊扣的問題設定,將學生引入歷史長河中,探索答案,求知解惑,。通過這種良好的課前鋪墊,能夠使學生在課程一開始就沉醉其中,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從而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3.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意識
有位科學家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老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向?qū)W生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能提出有效的問題,說明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沒有思考問題的動力,只有學生參與到課堂中,抓住課堂主旨并隨著老師的教學進程走,才能夠?qū)λ鶎W知識提出疑問,進而在學習中探索、尋求問題的答案,并在課堂上提出來,與老師、同學共同討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將學生引進去,培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中提出疑問、解答疑問,老師更多的是扮演“導游”的角色,欣賞美景還是應當由學生自己完成,別人是不能替代的,只有真正親自體驗了,才能夠真正認識和領悟景色美之所在。
二、樹立良好榜樣,建立良好關系
高中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意識較強,老師若能夠獲得一定的認同感,更能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1.提升自身素養(yǎng)
老師應當注重提升個人魅力、拓展知識水平,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高中學生已經(jīng)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個人認知,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傾向于接受自己認可的事物,如果老師能夠在各方面得到學生的認可,就能夠更多地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2.建立良好關系
在大多數(shù)歷史課堂上,老師經(jīng)常是高高在上,以掌控一切的形象樹立在學生面前,按照教學大概內(nèi)容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進行下去,無形中將學生隔離開來,更有的老師給學生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課堂上經(jīng)常是老師講老師的,學生聽學生的,不能夠聯(lián)系起來,沒能夠搭建溝通的渠道,使課堂氛圍單調(diào)、枯燥,這樣只能使學生逐步失去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有效性,老師應當注重培育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應當參與到課堂,老師更應當參與到學生的課堂。為此,老師應當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加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開設你問我答、角色扮演和學生授課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不分彼此,共同推進教學計劃的進行。
提升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多種多樣,老師一定要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素質(zhì)修養(yǎng),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程的無窮魅力,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慶華.優(yōu)化課堂提高效率: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成功(教育),2012.
[2]孫曉萱.探究式學習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