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清云, 歐陽合意
(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 護理部, 廣東 佛山, 528300)
確?;颊甙踩亲o理管理的主要內容,護理不良事件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而管道護理方面的不良事件可能會給患者增加痛苦,甚至影響治療效果[1]。曹家燕等[2]的調查研究顯示,在121例導管滑脫的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中,管道缺乏有效固定是導致不良事件發(fā)生的主要原因。管道固定不牢或不妥當是管道風險的主要因素之一[3]。有效預防脫管是管道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妥善固定各條引流管能有效確保引流管道的通暢及避免受壓、扭曲、脫落[4]。因此,護士對管道固定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實施情況尤為重要。本研究對南方醫(yī)科大學順德醫(yī)院19個臨床科室的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管道固定的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為進一步擬定培訓計劃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采用方便抽樣法,在2017年6月對19個臨床科室的護士在知情同意條件下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70份,收回162份,剔除不合格或不完整問卷,得到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94.12%。受調查護士納入標準:①取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②在護理崗位工作時間≥1年;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因病假、產假或其他原因不在崗的護士;②不直接為患者提供服務的護士。性別均為女性;學歷:大專55名,本科105名;職稱:護士53名,護師53名,主管護師44名,副主任護師及以上10名。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此問卷是筆者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工作經驗,咨詢副主任護師以上級別的專家反復修改而成。問卷第1部分為指導語;第2部分為一般情況調查,包括年齡、護齡、學歷、職稱等;第3部分為護士對管道固定知識、態(tài)度、行為的調查,共17個條目,其中包括管道固定相關知識6個條目、管道固定態(tài)度部分5個條目、管道固定行為部分6個條目。正向回答得1分,負向回答不得分,得分越高,表示認知情況越好;態(tài)度越積極;行為執(zhí)行情況越好。
護士對管道固定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較薄弱,各項知識考查得分偏低, “正確裁剪各類管道固定的材質/膠布”、“根據不同類別管道選擇正確的固定部位及粘貼方法”兩項回答正確率均僅為12.50%。在態(tài)度方面,86.25%的護士認為管道固定應該受到重視,80.00%的護士認為需要組織規(guī)范化管道固定相關知識培訓,有81.25%的護士支持建立管道固定的師資團隊。在行為調查部分,各項得分普遍偏低,其中“管道固定前做好皮膚清潔”項目得分最低,僅6.25%。見表1。
表1 護士管道固定問卷調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臨床護理人員對管道固定的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薄弱,各部分知識考查得分偏低,在“選擇固定管道的材質”、“正確裁剪各類管道固定的材質/膠布”“根據不同類別管道選擇正確的固定部位及粘貼方法”及“評估患者置管處的皮膚”等方面知識尤其薄弱。這可能與護士沒有接受管道規(guī)范化培訓有關。受傳統(tǒng)臨床帶教教學模式的影響,管道置入后用什么材質固定、如何固定主要由年資高的護士根據經驗告知,管道固定缺乏具體的、統(tǒng)一的標準,每個人的固定方法不同,如胃管有的用綁帶固定、有的用輸液管固定、有的用膠布固定,而且膠布固定的裁剪方法也各式各樣[5-6]。近年來有許多關于管道固定材料的選擇和方法的研究,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沒有規(guī)范的管道固定的培訓并用于指導工作。
調查結果提示,絕大部分受調查者認為,管道固定應該受到重視。盡管部分護士意識到學習管道固定相關知識的必要性,但缺乏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本研究有80.00%的護士認為醫(yī)院應該組織有關規(guī)范化管道固定相關知識培訓。本研究中有81.25%的護士支持建立管道固定的師資團隊,以對現在職護士進行培訓。因此,很有必要在各科建立圖文并茂的管道固定的操作指引,有利于新入科護士的指導。81.25%的護士認為需要建立、健全管道護理制度,進行規(guī)范化、同質化的護理,新入職、新入科的護士,缺乏規(guī)范化的管道固定培訓,按照高年資護士的經驗,導致管道固定的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偏低,護士在臨床實踐中不能正確地固定管道,非計劃拔管發(fā)生率也就得不到相應的改善,造成整體管道固定的護理水平較低[7]。
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管道固定的行為得分普遍偏低,其中管道固定前做好皮膚清潔的得分最低,調查的160人中僅6.25%的護士在固定前有清潔皮膚。這可能與護士不了解固定前清潔皮膚是影響管道固定的重要因素[8]有關。鼻、面部皮膚油脂分泌較多,尤其是手術后患者出汗較多,鼻部皮脂腺分泌旺盛,油性分泌物常常使膠布從皮膚上脫落,很容易造成膠布粘合力降低,使膠布松動,導致非計劃拔管,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還可能會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yī)療費用[9]。近年來關于規(guī)范管道固定的問題已經引起臨床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大部分管道沒有進行規(guī)范的評估和固定。本研究中有28.75%的護士在臨床工作中做到按需要更換患者管道固定敷貼或膠布,40.00%的護士做到每日評估患者管道固定情況及皮膚情況。隨著醫(yī)用粘膠相關性皮膚損傷(MARSI)[10]的提出,近年越來越多關于敷貼或膠布更換周期的研究。2013年 MARSI專家共識指出,使用含粘膠劑的產品期間,應每日或在更換粘膠裝置時,對皮膚損傷癥狀進行評估,這對于MARSI風險高的患者尤為重要[10]。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非計劃拔管的問題,首先要加強管道固定知識的全員培訓[11]。目前護理人員獲取知識的途徑大部分來源于醫(yī)院繼續(xù)教育,醫(yī)院應加強對在職護理人員管道固定知識地培訓,使其成為提高管道固定知識的基礎和重要手段。其次,要有組織地進行管道固定時膠帶選擇、皮膚評估、操作流程、防治措施等臨床應用知識的系統(tǒng)培訓;有計劃的培訓護士,以增強其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應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建立規(guī)范的管道固定的評估、監(jiān)測、防治體系。管道固定不牢固,導致非計劃拔管率升高,而非計劃拔管率是衡量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敏感指標,管道固定是整個質量控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質量。然而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尤其在國內的中小型醫(yī)院中,規(guī)范化的管道固定沒有得到普及,目前僅有少量大型醫(yī)院開展了關于管道固定的工作小組,并全院進行規(guī)范化的培訓。本調查研究也顯示,大部分的護士沒有對臨床工作中的管道進行規(guī)范化的固定及護理。故筆者建議:一方面,在全院進行規(guī)范化的管道培訓;另一方面,在臨床護理實踐中,使用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并使用統(tǒng)一的管道護理質量標準。
本調查結果顯示護士的管道固定相關知識匱乏,且系統(tǒng)化專業(yè)培訓和繼續(xù)教育不足。護士能夠認識到學習管道固定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加強管道固定知識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專業(yè)培訓及建立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及質量評價標準,以提高護士管道固定方面的能力,降低非計劃拔管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質量。
[1] SEO Y S, DO E S. Influence of Safety Culture Perception, Safety Control and Safety Management Activities as Perceived for Nurses in Nursing Home[J]. J Clin Microbiol, 2015, 13(9): 303-311.
[2] 曹家燕, 陳昌連. 121例導管滑脫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 護理學報, 2016, 23(4): 47-49.
[3] 唐紅娟, 唐笑青. NICU管道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 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2): 181-182.
[4] 劉靜, 文瓊. 引流管固定方法的改進[J]. 護理學雜志, 2012, 27(5): 75.
[5] 于德蘭. 成人鼻胃管留置的護理進展[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4,18(18): 175-178.
[6] 劉紅霞, 周梅榮, 胡華瓊. 管道護理小組的建立與實踐[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12): 107-108.
[7] LI Y, YU W, YANG B,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caring behaviours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registered nurses: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education[J]. J Clin Nurs, 2016, 25(21-22):3317-3325.
[8] 李梓香, 詹燕, 權力, 等. 管道固定缺陷及其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 全科護理, 2016, 14(19): 2009-2011.
[9] 姚翠媛. 臨床管道護理失誤6例報道[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2, 25(8): 979-981.
[10] MCNICHOL L, LUND C, ROSEN T, et al. Medical adhesives and patient safety: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sensus state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ies[J]. 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13, 40(4): 365-380.
[11] YAO W X, WU Y L, YANG B, et al. Occupational safe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or needle stick injurie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in China: intervention study[J]. Nurs Educ Today, 2013, 33(8): 834-837.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