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貞貞
(南京衛(wèi)生學校,江蘇 南京 210038)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指小眾私密在線課程。SPOC最初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教授在2013年提出,其本質是MOOC的改造與重塑,是針對小規(guī)模、特定人群,利用MOOC資源及在線評價、交流等功能來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現(xiàn)狀,融合在線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新的混合學習模式[1]。翻轉課堂被認為是混合學習的有效實現(xiàn)途徑,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課堂時間用于高級認知,讓學習者通過探索、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形成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2]。值得一提的是,SPOC作為優(yōu)質的開放教育資源對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具有很好的支持作用,SPOC的小規(guī)模性與專有性也是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有利條件[3]。對于課前學習過程中未能及時理解的知識點可以反復觀看,自定進度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協(xié)作式學習等各種方式開展活動,促進知識內化,提升教學效果。職業(yè)學校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邏輯思維欠缺,自主學習能力不足[4],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學習和思維難度不大、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及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學生對網(wǎng)絡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并逐漸養(yǎng)成借助網(wǎng)絡進行學習和交流的習慣[5-6],SPOC中高品質的微課視頻、線上討論交流、即時評價、豐富的在線作業(yè)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積極性,而本校的泛雅學習平臺已經使用成熟,因此本文以護理學基礎課程中的“肌內注射”為例,探討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肌內注射”是護理學基礎課程中“治療基本方法”章節(jié)的內容。肌內注射是臨床工作中應用廣泛的治療手段,是學生臨床常用的一項基礎護理操作。本次課包含理論和技能兩個部分,對于肌內注射部位的定位,因涉及解剖學知識,內容較抽象,學生學習時感到有難度,這是本次課的難點,操作流程是本次課的重點,需要學生熟練掌握。
本次課授課對象為我校高職護理專業(yè)三年級學生,該階段學生心理上對專業(yè)課學習較重視,但也覺得枯燥難懂,學習動力不足,理論基礎薄弱,一年級時學過臀部解剖學相關知識,但大多已遺忘。借助學校泛雅平臺開展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已經進行過皮內、皮下注射的課程學習及操作練習,掌握了注射法的基本操作知識,同時學生好奇心較強,善于模仿,動手能力強,有利于肌內注射操作流程的學習。
(1)課前討論,學情調查:因學生有醫(yī)院見習經歷,課前一周組織學生線上討論“你對肌內注射了解多少”,了解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在醫(yī)院見過帶教教師執(zhí)行此項操作,也知道要避免損傷坐骨神經,但并不了解具體準確的定位方法及操作流程。通過課前討論掌握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鼓勵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激發(fā)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7]。
(2)布置預習作業(yè):根據(jù)學生討論情況發(fā)現(xiàn),臀部肌肉的解剖及定位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知識,也是本次課的難點,因此通過平臺上傳臀部解剖、定位微課以及提前拍攝好的操作流程視頻并布置預習作業(yè)。微課形象生動,將看不見的解剖結構通過模型及動畫展現(xiàn),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而操作流程視頻能夠很好地展示操作細節(jié)。通過完成預習作業(yè),鞏固相關知識。在本階段,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通過泛雅平臺上傳相關微課等教學資源,再布置作業(yè)鞏固知識,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8]。
(1)課前導入:因學生前期學過注射原則及皮內皮下兩種注射方法,因此課上主要復習注射原則及操作要點,并培養(yǎng)用這些知識處理肌內注射可能遇到的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前預習學生都知道在肌內注射時為防止損傷坐骨神經及做到無痛注射需要準確定位和正確操作,所以本次課重點解決這兩個問題。
(2)檢查復習:請學生上臺演示在臀部模型上定位。引導學生首先找出體表明顯的標志,如髂前上棘、尾骨等,然后進行十字法和連線法定位。組織學生反饋預習中遇到的困難,如如何找到尾骨、在真人身上不會操作等。課堂上一一解答,并播放真人臀部定位視頻。組織學生在模型上進行強化練習。該環(huán)節(ji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便于學生掌握定位方法,也為后面操作流程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3)任務驅動,組內討論:教師講解完操作流程后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自行探索進針要點及方法,并進行小組討論,之后派代表上臺演示,并講解操作要點,例如干棉簽何時準備?進針深度是多少,角度是多少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能力。
(4)組間交流:組織各組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演示進針方法。讓學生交流總結,吸取他人經驗,掌握進針操作要領。
(5)修改完善,知識內化:教師總結操作要領,規(guī)范示教。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教師示教,有助于掌握操作要領,使印象更深刻。
(6)實踐操作,知識應用:學生在實訓室中及時練習,教師現(xiàn)場指導。進針練習之后再練習肌內注射的完整操作。課上教、學、做三位一體,掌握操作流程及操作要點,體現(xiàn)學中做、做中學的職業(yè)教育理念。
課后讓學生拍攝真人臀大肌定位方法視頻,并在線討論總結真人和模型定位的區(qū)別。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調查顯示,83%的學生認為本次課教學設計對自身學習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只有17%的學生認為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一般。同時,有67%的學生希望繼續(xù)使用這一模式開展教學。
本次課包括兩個學時,第一節(jié)課主要是重難點講解,第二節(jié)課重點是操作流程的練習,符合學生學習特點,達到了難點突破、強化鞏固的目的。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在課堂學習中的目標更明確,能更容易找到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更利于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不再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而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標地主動學習,有助于自學探究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赟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課前、課中、課后以及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值得推廣應用。但如何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資源、改進學生評價與激勵機制是下一步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