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麗,賈麗平
(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在中職課堂中,學生習慣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思考、質(zhì)疑和積極主動的實踐,很難真正以學習主體的身份參與課堂教學。課堂中除了積極主動思考、回答問題和質(zhì)疑,學生能對教學內(nèi)容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也是積極參與課堂的因素。
心理學研究認為,學生對事物的注意分為兩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種集中的、有特定目標的理智思維活動,具有目的指向性并且需要學生靠意志努力來堅持;無意注意是一種無特定目標、非理智的思維活動,是自然而然發(fā)生且不需要進行任何意志上努力的注意方式[1]。若一味強調(diào)學生課堂上的有意注意,時間長了容易產(chǎn)生疲勞,造成學習情緒低落;無意注意與刺激物本身和學生自身狀態(tài)有關,僅依靠課堂上的無意注意,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注意維持時間相對短暫。為此,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更新教學觀念,合理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學生由其感興趣的事物或突然出現(xiàn)的事物所引起的注意即為無意注意,它的產(chǎn)生無須學生刻意通過主觀方面的努力。無意注意利用得當可使學生學習輕松愉快,并且對新知識點記憶持久牢固,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2]。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師引導不當,無意注意極易使學生的注意力偏離教學內(nèi)容。因此應避免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無意注意因素,如教師穿著應簡單大方,教室布置要相對簡潔。
什么事物比較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呢?一般認為強度大的、突然出現(xiàn)的、對比鮮明的、新穎的刺激比較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另外,變化運動的、自己感興趣的、覺得有價值的刺激也比較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3]。
如何合理利用無意注意很重要,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有意注意力下降后,應設置有效的刺激誘發(fā)有利的無意注意,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所學內(nèi)容上。在講到本節(jié)的重、難點內(nèi)容時,為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有目的地設置突然的變化來吸引學生不自覺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課件中的重、難點處加入相應的動畫、聲音,或者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忽然停止講課,低頭的學生就會下意識抬起頭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會回到教學上,此時再講授重要的知識點,教學效果就會明顯提升。
課堂中,教師應避免音量過小和聲調(diào)過于平緩,平穩(wěn)的聲調(diào)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聽課興致,進而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的情況。教師講課時聲音的高低起伏變化可以刺激學生產(chǎn)生有意義的無意注意。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聲音的抑揚頓挫,適當變換語調(diào)、音量和語速,通過這些變化,借助有效的無意注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無意注意可以幫助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學習內(nèi)容,但是無意注意持續(xù)的時間很短,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擾,因此學生不能僅依靠無意注意來完成整堂課的學習。要完成系統(tǒng)的課堂學習,還需要依靠自身的有意注意。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有意注意的引導和強化,具體措施有:提出本節(jié)課所要達成的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可以為完成一個具體的小任務。教授新的內(nèi)容前,教師以問題或任務形式列出新知識要點,并指導學生使用恰當?shù)膶W習方法。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聽講,能促進對自身注意力的有效調(diào)控,可快速有效進入學習狀態(tài)。
激發(fā)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這是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內(nèi)容上的有效手段。此外,教師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應多樣化,以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延長學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時間;課堂問題的設置要難易適中,調(diào)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定期展示學生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過程,對于進步學生給予及時肯定。積極的學習情緒有助于有意注意的保持。
課堂中多組織難度適中的相關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獲取直接經(jīng)驗。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德育滲透,發(fā)揮榜樣作用,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注重學生良好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有助于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避免各種形式的學習干擾。
一般來說,中職教師更關注學生上課有意注意的情況,忽略了課堂無意注意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只要這兩種注意方式運用得當,都有助于學生有效學習,因此,可以考慮交叉使用兩種注意方式,兩者互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活動隨時間推移有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課堂教學初期,學生的注意還停留在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或課間活動中,思維活動仍處于調(diào)整狀態(tài),并且趨向于集中,教師可采用有趣的導入方式,通過有效的課堂組織,引導學生由對新課的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化。隨著時間推移,課堂中期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步轉化為最佳狀態(tài),學生能充分理解和思考問題,此時教師應在學生有意注意比較集中的情況下完成重、難點的教學。課堂中后期,學生保持一段時間的有意注意后,產(chǎn)生疲勞,注意力分散,思維活躍程度下降,教師應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式,采用適當?shù)拇胧?,如結合教學內(nèi)容引用有趣的事例;組織小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探究,使學生參與教學的狀態(tài)由有意注意轉向無意注意。臨近課堂結束,教師總結概括,可提醒學生保持有意注意[4]。
在中職學校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果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任何改革都是蒼白無力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以學生為本,掌握學情,抓住學生學習規(guī)律,靈活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用相關心理學理論科學指導課堂教學,使學生輕松地將所學知識內(nèi)化于心。教師要做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和心理指導者,科學利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采用多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及課堂組織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高效投入課程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韓雪屏.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莫雷.20世紀心理學名家名著[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周艷.“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在地理課堂上的巧用[J].學園,2010(2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