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帥鋒,洪志慧,余紅偉,柯漢云,胡選祥,邱志強
(1.建德市植保站,浙江 建德 311600; 2.杭州市新安植保有限責任公司,浙江 建德 311600)
煙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等,食性雜,寄主范圍非常廣泛,多達 600余種,并且新的寄主范圍還在不斷擴大,被稱為超級害蟲。經浙江大學應用昆蟲研究所鑒定,目前浙江省發(fā)生的煙粉虱主要為外來入侵生物B型、Q型煙粉虱的混合種群[1]。建德市煙粉虱的發(fā)生近年來呈明顯的上升趨勢,2007—2009年部分設施栽培蔬菜如辣椒、番茄、茄子等作物受害嚴重,嚴重田塊損失率達 50% 以上。為此,作者于2009年進行了5種藥劑防治煙粉虱成蟲的田間試驗[2]。
試驗在建德市壽昌鎮(zhèn)大塘邊村蔬菜基地進行,土壤肥沃,地勢平坦,肥力均勻,土壤有機質含量為46.79 g·kg-1,pH值為7.51。常年種植辣椒、茄子、黃瓜和長瓜等蔬菜,煙粉虱發(fā)生嚴重。受試作物為采風1號小辣椒,2017年2月21日栽培。前茬作物為青翠苦瓜。試驗田間煙粉虱偏重發(fā)生。
供試藥劑5種,為22.4%螺蟲乙酯懸浮劑,3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深圳諾普信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0%烯啶蟲胺水劑(連云港立本農藥化工有限公司生產);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試驗設22.4%螺蟲乙酯懸浮劑750 mL·hm-2,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3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450 mL·hm-2,10%烯啶蟲胺水劑750 mL·hm-2,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 g·hm-2,以及清水對照(CK)共6個處理。小區(qū)面積20 m2,重復3次,隨機區(qū)組排列。于上午8:30施藥,噴水量675 kg·hm-2,細噴霧。
藥效調查,每小區(qū)對角線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查5片葉子(正反面調查),藥前調查煙粉虱基數(shù),藥后1、3、7 d各調查1次煙粉虱蟲量,并折算成百葉蟲量。記錄煙粉虱成蟲數(shù)量。藥后1、3、7 d連續(xù)觀察對辣椒的安全性。
從表1可以看出,藥后1 d 3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22.4%螺蟲乙酯懸浮劑防效較優(yōu),10%烯啶蟲胺水劑、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次之,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防效較差。藥后3 d 3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22.4%螺蟲乙酯懸浮劑防效優(yōu)勢明顯,前幾年大面積推廣使用的10%烯啶蟲胺水劑、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防效已明顯下降,而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對煙粉虱已基本無效。藥后7 d 3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22.4%螺蟲乙酯懸浮劑效果較為穩(wěn)定,而10%烯啶蟲胺水劑、20%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個藥劑的防效開始有下降趨勢,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對煙粉虱防效更差。
藥后1、3、7 d目測觀察,各處理區(qū)植株生長正常,均未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藥害現(xiàn)象。可見在本試驗
表1 不同藥劑防治煙粉虱的效果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無相同小寫字母者表示其差異達顯著水平。
處理濃度范圍內,各參試藥劑均對辣椒較安全,無顯性藥害發(fā)生。
由于交配的不對稱性,使得外來入侵生物B型、Q型煙粉虱迅速取代了我國本地煙粉虱,外來入侵生物B型、Q型煙粉虱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瓜、果、蔬菜的重要害蟲[3]。試驗結果表明, 30% 螺蟲·噻蟲啉懸浮劑450 mL·hm-2、22.4% 螺蟲乙酯懸浮劑 750 mL·hm-2藥劑處理,對煙粉虱有較為明顯的防治效果,無論是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為優(yōu)秀,且對作物安全無藥害??梢栽谏a上應急防治。
然而,煙粉虱極易對防治藥劑產生抗藥性。所以,在生產上一方面要合理輪換使用 30%螺蟲·噻蟲啉懸浮劑、22.4% 螺蟲乙酯懸浮劑等藥劑,以延緩煙粉虱的抗藥性快速上升和保護天敵;另一方面要協(xié)調應用黃板誘殺、防蟲網阻隔、天敵自然促增的措施,多項措施并用,以提高防治效果,保障瓜果蔬菜的安全生產。
[1] 張純胄,吳永漢,董國坤.浙南地區(qū)B型煙粉虱發(fā)生新態(tài)勢及生物學特性研究 [J].中國植保導刊,2005,25(9):22-23.
[2] 吳降星,鄭永利,劉桂良,等.黃瓜B型、Q型煙粉虱混合種群的防控試驗 [J].中國植保導刊,2009,29(3):22-23.
[3] 臧連生,劉樹生,劉銀泉,等. B型煙粉虱與浙江非B型煙粉虱的競爭[J].生物多樣性,2005,13(3):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