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雙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每位老師都希望能夠開展生動有趣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他們積極轉變教學策略、改變學生學習的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模式。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所以幾乎所有的公開課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合作學習。這說明很多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很多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那么,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卻是重中之重的問題。隨著新課改在教育教學領域大范圍的實施與普及,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為主要特征的互動學習方式,已經成為眾多一線教師一直追求的優(yōu)秀教學組織形式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這一模式存在眾多問題,制約教學效率及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教師 學生 課堂互動 課外互助 突出問題 應對策略
《新課標》中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研究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已逐漸被廣泛運用。學生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的教學模式,能夠較好地為學生搭建互動與互助的平臺:能夠讓學生優(yōu)勢互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為課上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在升學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仍有許多教師課堂效率不高,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大多是形式大于實效,課堂氣氛表面上沸沸揚揚,其實這些小組活動并沒有進入實質性地對問題進行試驗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簡單應答,活動的效率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有鑒于此,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筆者談幾點看法,希望對廣大同仁有所啟迪與幫助。
一、存在的問題
1.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教師對學生小組課外互助缺乏明確的了解與認識,不能夠正確引導學生課外互助搜集、整理和匯總材料,導致課上互動時缺少必備基礎知識,速度慢、效率低,浪費了時間;教師對學生小組互動的評價機制不全面,導致課堂小組互動雜亂無章,互動交流常常忽視了學困生,小組長不能有序地調控交流時間、進程、方向和內容,統(tǒng)領作用不到位。
2.小組組建及成員分工不合理。教師忽視組建合作小組的重要性,不能夠按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建小組,不利于組內學生間取長補短、公平競爭,損傷個別小組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小組成員分工不細致、不合理。
3.未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和束縛,眾多初中語文老師在領導學生開展互動活動的同時,并未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反而因為擔心小組互動合作的實際效果仍然將具體的互動模式以及內容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并自以為這樣可以切實保證學生小組互動活動的效果與質量,殊不知自己的過分“專政”嚴重地制約了初中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進步與發(fā)展。導致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小組學習也只是走過場,花架子。使得小組互助的學生仍然被動地接受問題、完成任務,課堂小組互動也未能落到實處。
二、應對的策略
1.教師、學生做足課堂小組互動的活動準備,避免活動流于形式,保證活動質量。課前教師要將制作好的導學案、微課、微電影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信息并進行有效的整理與歸納,針對個別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建立健全完善的評價機制,讓每位學生都因有展示任務而合作學習,讓他們體會進步的快樂。
2.精心分配學習小組,組員合理分工。教師憑借自身的組織能力和洞察力,按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公平合理地組織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分工合理,明確組員的責任和義務,強調小組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3.將學生課堂小組互動與課外小組互助落到實處。教師是學生小組課堂互動與課外互助模式的主要設計者、參與者,教師必須不斷轉變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積極組織學生課堂小組互動活動,對學生的互動方式悉心指導,避免出現走過場、擺樣子的互動;教師還應深入到學生小組互動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實施鼓勵,延續(xù)其有效的學習。同時,表揚速度快、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既可以調動學生的互動興趣,又能夠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在教學中分好學習小組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關鍵。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將結合學生具體實際,整體調控學生的課外互助與課上互動,有效避免以上突出問題的出現,切實提高小組成員及小組間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互動學習的有效性,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先進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陳海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初探[J].課外語文,2013,(07).
[2]張樹全.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策略[J].軟件,2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