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 ?要]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對教師的各方面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了課堂。多媒體教學以其大容量的教學內容和便捷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因為它不僅能把大量直觀的教學素材真實地展現(xiàn)在學生們的眼前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而且還能改善一成不變的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興趣;學習方式;視野
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只需要教師憑借著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站在三尺講臺之上,但如今,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對教師的各方面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逐漸走進了課堂。多媒體教學以其大容量的教學內容和便捷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因為它不僅能把大量直觀的教學素材真實地展現(xiàn)在學生們的眼前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而且還能改善一成不變的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可否認,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現(xiàn)代的教學工具,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輔助手段,它有效地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弊端,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助手,但是有些語文教師卻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一味地追求現(xiàn)代化,甚至把多媒體當作唯一,從課題到字、詞、句、段、篇,朗讀、練習,甚至作業(yè)的布置,過于追求形式,導致多媒體阻礙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這不僅無法順暢地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更會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擾亂學生的思維,最終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為了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習,課前五分鐘,我都會打開多媒體,播放從網(wǎng)上精心為學生挑選的動畫短片或歌曲,學生的注意力很快便會集中在一起,這為我接下來的上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特別是在下午上課時,不僅是老師,連學生的身心都已經略感疲憊,這時候,有趣的畫面和輕快的音樂會立刻讓身心放松下來。
課前播放動畫短片或音樂,有時候還可以采用點歌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愛的動畫和音樂,有的學生甚至在下課時還迫不及待地問明天能不能放她喜歡的。課后,筆者會按照學生的要求準備好他們想看的動畫短片或想聽的音樂,等第二天課前五分鐘播放時,學生的感覺肯定是非同一般的,因為教師滿足了他們的愿望,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愛,他們對教師自然多了一份親近,不知不覺中,教師和學生以這種特別的方式溝通了彼此的心靈。這樣一來,對于接下來的課程學習,大家自然會放松身心,課堂效率也會提高,這對于調動課堂的氛圍是一種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方式。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沒有興趣,那將會限制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學生的興趣并不是自發(fā)產生的,而需要教師去引導和調動。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舒適的、有趣的教學氛圍,只有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興趣一旦受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就會被喚醒,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教師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顧著對學生生硬灌輸,而需要通過一種有趣的圖文并茂的,甚至是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一種舒適且自然的情境。例如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或許學生對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聽聞,但他們并沒有真正身臨其境過,所以并不能從簡短的文字中體會武松的英雄豪氣。在導入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生動有趣的情景劇《武松打虎》來揭示課題,多媒體放映時,學生立刻產生濃厚的興趣,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生怕錯過某些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影片放映后,教師引導學生理出課文脈絡,并提出問題:這篇課文重點講述了哪一部分?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再結合影片中武松打虎時的一系列動作來重點引導他們學習武松打虎這一部分的內容。因為對情景劇的喜愛,他們在課堂上變得更加專注,愿意主動聆聽且踴躍參與教師的提問,緊跟教師的思路去積極思考,而且在大家討論的過程中已熟知了課文的內容,最后很自然地將學習回歸到文本教材中。有了這樣歡快的課堂氛圍,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不僅增強了,而且還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使后面的教學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習語文既可以使學生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語言文字,又可以讓他們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而且還能改變學生枯燥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會讓他們主動愛上學習。
例如在教學《恐龍》一課時,因為恐龍是屬于滅絕物種,大家都沒見過,對于從來沒見過恐龍的學生來說,僅憑學生查看書中的插圖,根本不能讓他們對恐龍有深刻的了解,我也沒辦法帶他們去參觀博物館。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恐龍,也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課前我布置了他們在網(wǎng)上查找恐龍的相關資料,另外,筆者也下載了關于恐龍的圖片及動畫。在導入新課時,筆者努力重現(xiàn)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力圖使他們身臨其境,于是筆者讓他們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跟恐龍有了一次更加親密和直觀的接觸。當清晰的畫面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時,他們不由自主地對恐龍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上,筆者也充分地考慮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文內容中安插了相關的圖片,讓他們一邊觀察圖片一邊結合課文來進行討論。對此,學生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并且非常樂意積極主動地結合自己所掌握的資料來談對恐龍的認識,并讓他們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恐龍進行介紹。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學到了課本知識,而且還了解了更多有關恐龍的課外知識,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四、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隨著教學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如今的課堂,學生不再單純地從教師方面獲取有限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變化。學生占主體,教師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轉換成組織者,不再是使用粉筆、黑板的單一、口授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成了一種課堂教學的雙向活動關系,多媒體教學既可以適當?shù)匮a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又避免了教師只靠嘴巴說、雙手寫的弊端。
例如在教學《羿射九日》一課時,教師課前在引導學生思考回答課文是分哪三個部分來寫后羿射日的基礎上,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示完整的表格板書設計。這樣一來,比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內容快了很多,緊接著再利用節(jié)省的時間,不僅讓學生進行復述課文內容的訓練,而且還可以拓展到其他同一題材的故事,這使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多方面的能力訓練,既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機會,又減輕了教師教學的負擔,還提高了課堂效率,從而達到了舉一反三的目的。
娛情激趣、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等是多媒體教育所特有的功能,使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發(fā)揮主體作用,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且對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更加有利,但對教師在多媒體的實際操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多媒體教學有多么先進,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合理運用的話,都會弄巧成拙。所以教師切勿濫用多媒體教學,更不能千篇一律,得結合課本相關內容的知識構架和特點再配以插圖等來優(yōu)化課堂結構,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之外,教師自身也需要不斷努力地學習、摸索,聯(lián)系課堂的教學實際來更加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