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萬寧市北京師范大學萬寧附屬中學 朱小超
辦公室?guī)讉€辣媽在閑聊,對幼兒園組織孩子到野外“淘寶”——挖花生、地瓜——表示大加贊賞,而對組織孩子整天呆在園里活動的幼兒園卻嗤之以鼻。這不免讓我想起了學生時代的一位生物學科老師——潘華瑞:他的課堂,隔三差五就會組織我們到校外田野里去“郊游”,也正是在這看似“游學”的課堂上,我們一群少男少女如出籠的小鳥,第一次欣喜若狂地體會了“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詩情畫意,第一次大聲叫出了“野蘿卜”“虎尾草”這些“老朋友”的學名,第一次目睹了“野菊花”“白頭翁”的英姿,第一次品嘗了“苘麻”“地黃花”的五味雜陳,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盼星星、盼月亮、盼(潘)華瑞”的煎熬……至今畢業(yè)已有23年之久,但是每每同學聚會,談論最多的老師就是潘華瑞老師,談論最多的課堂也是他的課堂,回憶最多的瞬間也是關于他的瞬間。這使我不免在想,一個好的老師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好的課堂教學理念卻可以成就一個好的老師。近些年來,我也一直在努力繼承潘老師的“衣缽”,嘗試在必要的時候將初中《道德與法治》(包括《思想品德》,下同)課堂搬到教室之外,盡管小有成效,可遠遠沒有達到潘老師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
“競爭合作求雙贏”是人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八課的課題。這一課共有兩個框題組成:“競爭?合作?”和“合作!競爭!”與《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相對應的內容標準是:“1.6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能正確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合作與競爭,養(yǎng)成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品質?!痹趥湔n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圍繞《課程標準》要求,完成諸如“競爭無處不在”“競爭的積極作用”“競爭的消極作用”“良好的競爭意識”“競爭的目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團隊精神”等方面的三維目標,僅僅囿于室內教學是遠遠不行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我的教學語言的組織、教學案例的選擇、教學素材的整合都難以企及,另一方面是因為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在認識、體驗和踐行中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這一課程性質內在的要求。我決定在教室之外組織這一課的教學。
組織什么活動好呢?為此,我請教了年級的體育老師H老師。H老師很支持我的想法,并為我量身定做了活動方案?;顒邮且粋€小游戲——踩氣球?;顒拥某醪皆O想是這樣的:1.學生全員參與;2.男女生混合編組,平均分成若干組;3.學生每只腳上系一個氣球,活動結束時以氣球多的小組獲勝。當我把這一設想告訴學生時,短暫的靜寂之后,是掌聲雷動、歡呼雀躍。接著,我告訴學生,老師只是提這個想法,具體活動方案由科代表和小組代表組成的“籌委會”來完成。隨后,課堂教學之余,我主動了解籌委會的工作,并給以指導;他們也會不失時機地主動與我聯(lián)系。就這樣,課文預習過了;具體的活動方案有了;活動用的道具和獎品買回來了;人員分工安排好了……僅僅兩天,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016年5月風和日麗的一天,在H老師的協(xié)助下,“踩氣球”游戲在學校田徑場上正式上演了。本次活動共有四支代表隊:蛟龍隊、猛虎隊、雪豹隊、戰(zhàn)狼隊;賽制采用循環(huán)賽制,每場比賽限時4分鐘?!队螒蛞?guī)則》宣讀了、比賽的小組順序交代清楚了、氣球系結實了……一切準備就緒,隨著H老師一聲號響,比賽開始了。賽場上,雙方選手攻防兼?zhèn)?、氣球爆破聲噼里啪啦,賽場邊上“監(jiān)察人員”目不轉睛、公正司法,賽場外啦啦隊搖旗吶喊、激情澎湃……半個小時左右,比賽全部結束,冠亞軍各兩組。各組學生代表談了自己的參賽體會,我對活動做了小結,并發(fā)放了下節(jié)室內課要用到的學案,其中包括:
1.在本次活動中,你體會到哪些地方存在競爭,哪些地方存在合作?日常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方面存在競爭,哪些方面存在合作?
2.有人說:“競爭是一把雙刃劍”,以此次活動為例,談一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活動規(guī)則制定過程中,小組代表征求小組同學的意見了嗎?你認同這個規(guī)則嗎?活動規(guī)則對本此活動發(fā)揮了什么作用?
4.您所在小組獲得的是冠軍還是亞軍?請分別向獲得冠亞軍的小組送上你的寄語。
在接下來的室內課上,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學生在活動課上獲得的新鮮體驗,以學案為抓手,以《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精神內涵為目標,展開了室內課堂教學??梢韵胂?,當精巧的室內課堂設計與鮮活的室外活動體驗相遇,課堂的氛圍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學生的學習行為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改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會得到何種程度的提升!
“認識自我”是構成思想品德課程體系的三大板塊之一。圍繞這一板塊,《課程標準》分別對“成長中的我”“自尊自強”“學法知法”三個方面的“內容標準”和“活動建議”做了明確說明。其中“內容標準”談到:“1.5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薄?.4能夠分辨是非善惡,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3.2知道不履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眹@上述內容標準,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八課編排了《學會拒絕》這一課內容,其中包括“學會拒絕”和“對不良誘惑說‘不’”兩個框題。
如何打造一節(jié)真正觸動學生心靈的課堂,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落到實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tài)度”,提高學生“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增強學生“學法知法”的觀念——這些問題久久縈繞在我的腦海之中。2015年12月份的一天,記得剛好是按照課程進度教學《學會拒絕》的前夕,根據(jù)警校共建的安排,我校準備組織學生到市戒毒所參加以“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得知這個消息后,我主動與學校德育處聯(lián)系,根據(jù)課程安排及現(xiàn)實教學需要,懇請組織七年級學生前往參加活動。幸運的是,我的請求得到了批準。
在活動前夕,德育處的幾位領導特意組織各班班主任以及《思想品德》學科組老師召開了籌備會議。會后,我圍繞“活動與課程教學的銜接”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同學科組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精心的布置,并為此制定了詳細的全程實施方案。當把消息告訴學生時,您完全可以想象教室沸騰的景象,我想這是由于,其一室外活動本身的魅力,其二是活動場所的神秘性所帶來的刺激感——這一點正是室內教學無論如何都無法企及的。
兩天后,在警校兩級部門的組織下,教育活動拉開帷幕。在期待與膽怯并存的復雜心情中,學生分批進入戒毒所進行參觀學習。來到戒毒所大院內,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整潔優(yōu)美的院子以及寫在墻上的諸如“戒毒從心開始”“毒禍猛于虎,害己害家害社會”等標語;活動開始后,師生先從安全通道經(jīng)過,隔窗直接感受了戒毒所被強制戒毒人員的生活瞬間,除了整齊的宿舍布局和確保安全的柵欄設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之外,被強制戒毒人員那雙融驚奇、黯淡、抑郁、期待等諸多情感于一體的眼睛,至今還深深烙在我的心間——相信不少學生也至今難以忘懷。同學們神情凝重地拾階而上,來到戒毒所二樓的毒品教育展室繼續(xù)參觀學習。在觀看了強制戒毒人員日常生活的視頻資料后,戒毒所工作人員以專業(yè)化的、極富感染力的語言為我們生動講述了展板圖片背后的血淚故事;最后,學生代表接受了戒毒所工作人員安排的現(xiàn)場采訪,并陸續(xù)莊重地在“拒絕毒品,珍愛生命”的橫幅上簽名。整個過程,簡單而不失莊重,無時無刻不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磅礴的力量。
返回學校后,我們學科組老師趁熱打鐵,根據(jù)預案及時組織了第八課《學會拒絕》的課堂教學。課堂上,同學們思如泉涌,從“毒品”這一誘惑展開出去,緊緊圍繞生活實踐談到了金錢、網(wǎng)絡、煙酒、哥們兒義氣等諸多方面的誘惑,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分享了自己的智慧和個性的方案。因為有了現(xiàn)實的土壤和情感的支持,課堂教學進展極其順利,效果遠超預期。
“立德樹人”是新時期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應該成為義務教育這一“為人生奠基”階段的根本遵循。這里的“德”應該是包含“親近自然,愛護環(huán)境”“熱愛集體,具有責任感”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要求的“德”,這里的“人”應該是具備包含“鑒賞自然、愛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能力”“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的人。作為具有“一切社會關系總和”本質的人,“感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應該是義務教育各門學科教學的題中應有之義。
人教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七課編排了《服務社會》這一框題,其中談到兩個方面的話題:“奉獻助我成長”和“奉獻社會我踐行”。實事求是來講,學生對這些話題理論層面的了解遠遠大于實踐層面的體悟;甚至在學生中間出現(xiàn)“卷面成績100分,實踐操作0分”“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說教上,還必須落實到生活實踐中;對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評價——換句話來說,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yǎng)的考核——也絕對不能僅僅停留在卷面上,還必須體現(xiàn)到實踐操作中。否則的話,我們的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最終只是培養(yǎng)了一群又一群只會說假話、空話、大話的空頭思想家,而這最終會貽害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民,也最終貽害我們的子孫后代,辜負新時代對我們的重托。我不免在想,那樣的話,我們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存在的意義在哪里呢?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尋找最佳的“實踐契機”。2017年12月初,機會終于來了。萬寧市“雙創(chuàng)”工作持續(xù)開展,“全民參與”模式深入推進。根據(jù)市“雙創(chuàng)”指揮部的通知,我校要定期安排學生協(xié)助市民做好街道的衛(wèi)生保潔,我自告奮勇?lián)敶隧椫厝?。不過,該如何向學生解釋呢?學生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他們能擔此重任嗎……這些問題縈繞在我的心頭。經(jīng)過審慎的思考,我對做好這項工作有了清晰的思路。我利用班級自習時間或者課堂教學的空隙,先請同學們對比交流了瓊海和萬寧的市容市貌,接著我簡單介紹了我市“雙創(chuàng)”工作的背景及意義,最后從個人和集體相互關系的角度向同學們發(fā)出了“美好家園你我共創(chuàng)”的號召。
實際勞動過程中,由于組織得當,各班參與“雙創(chuàng)”的整體情況是比較好的。但是局部也出現(xiàn)了觀望、趕熱鬧、走過場、不服從指揮等不和諧現(xiàn)象,這其中也包括思想品德考試成績不錯的同學。此次活動結束后,我及時地組織了《服務社會》這一框題的教學。教學中,我緊扣課標,以學生熱愛祖國、服務社會的生活實踐經(jīng)歷為主線,以剛剛經(jīng)歷的雙創(chuàng)活動為情境,從學生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出發(fā)設置問題,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人人有話說、句句見真情”的目標。
盡管室內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重教輕學、重知識輕能力、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1]等一系列缺陷和問題。這些缺陷和問題固然有師生雙方主觀上的原因在作祟,但仔細分析便不難發(fā)現(xiàn),主觀原因的外衣下往往存在客觀的影子,這里的客觀影子集中到一點便是情境的虛實有別。以上述幾個案例為例,在室內課堂上我們不可能極其自然地領略“原生態(tài)”的生活情境,最多只是盡可能形象地“設置”這些情境;“設置”意味著虛幻,意味著誤差,其結果也必然會存在做作、做秀等嫌疑;如果罔顧事實、執(zhí)意而為,勢必有急功近利之嫌。
“在學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室外課堂活動教學應該成為一種教學常態(tài),成為傳統(tǒng)的室內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保?]凡事皆有度,我們當然不可能將所有思想品德課堂推到室外去進行,但是哪些課堂需要借助室外課堂活動來進行,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一般來說,思想品德室外課堂活動的開展應該在如下背景下進行:從課程內容與課程標準的關系來看,內容高端大氣上檔次,然而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卻難以達成;從教師教學技能與教學場景的關系來看,教師教學技能精湛,然而室內教學場景的設置卻難以感染課堂;從學生的思想認知與生活實踐關系來看,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存在錯誤,或者知行不一、言著行微,需要加以驗證;從學校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來看,要在兩者之間找到契合點。筆者認為,只有在上述背景下,思想品德室外課堂活動才可以進行,其效果才可以彰顯。
就其本質來講,室外課堂活動與課堂教學所肩負的職責是一致的,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辯證地統(tǒng)一在課程標準的實現(xiàn)過程中。那種將室外課堂活動看成是多此一舉而置其于遺忘的角落,或者看成是小孩子的游戲而疏于規(guī)劃、放任自流,都是不正確的?!笆彝庹n堂活動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的室內教學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保?]《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在室外課堂活動的開展問題上,一定要樹立精品意識、責任意識,做好預案的設計和規(guī)劃,并要特別注意與室內課堂的銜接,實現(xiàn)“兩個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學科教師應該具有學科敏感性,在條件具備、機會成熟的時候,搶抓機遇、制定預案,推動室外課堂活動的進行,切不可貽誤時機,也切忌拍腦袋、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