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基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對不同教學模式下文化模式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傳播影響進行分析,探索知識文化以及交際文化的概念并對其現(xiàn)實意義的內容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方式;文化傳播
【作者簡介】邢楠,西北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
在漢語教學中,一種語言可以進行精確表達的內容,在另外一種不同的語言中也可以找到具體的表述語句。但是由于文化傳播活動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因其傳播媒介不同、語言表達的形式內容不同,所以這就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文化傳播的表述形式必然不同。文化模式的不同影響著文化傳播的方式,我們在對漢語文化相關因素的諸多分類中,認識到漢語言知識文化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際文化實際上是兩種并行但是并不完全相同的語言實踐方式,下面我們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傳播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
一、不同文化模式對于對外漢語言教學中文化傳播結果的影響
1.價值觀導向對于對外汗語言教學中文化傳播結果的影響。我們從文化傳播的領域進行分析,不同的文化模式對于文化傳播的最終結果有著不同的影響。我們以霍夫斯泰德的對于文化模式的價值觀導向為例,分析出不同的文化模式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教學效果產生著很大程度不同的影響,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基于人的本性導向,可以將我們的文化分為相互平行的三類。首先,我國漢語文化存在認為人性本惡以及人性本惡的善惡論,這種文化模式下認為人具有可塑性。我們以孔子的儒學教育為例,我國傳統(tǒng)文化著作三字經(jīng)的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對于美國的文化而言,由于他們繼承的宗教傳統(tǒng)不同,他們將與之相關的人性文化建立在以原罪為基礎的理論上,他們認為人們生來就是惡的,但是在以后的生活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自身改造和自我學習,最后實現(xiàn)自我救贖。我們如若不事先了解不同地區(qū)不同語言的人們的價值觀念,就會在對外傳播漢語言文化的同時,使雙方陷入文化價值觀念爭論的境地,這一切都是因為雙方價值觀念的不同。
(2)在人和自然的導向上,分為三類文化模式,分別為:人類屬于自然,是大自然的附屬方面;人與自然相互合作,共同發(fā)展;人類控制自然,凌駕于自然之上。我們以印度的清教徒為例,他們認為人類從屬于大自然,我們應該尊重大自然,在它的自然屬性下進行日?;顒?;而我們中國漢語言文化則認為人類應該和自然合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進行協(xié)調發(fā)展。
2.高低語境理論的影響。我們對于高低語境的定義是:高語境的交流或是通訊信息其中大多數(shù)的語言信息都能夠直接體現(xiàn)出來,而一些較少數(shù)的語言需要以編碼的方式進行明確的傳播和表達。在一些亞洲國家例如中國、日本、韓國,由于地理位置比較相近,地區(qū)之間的人員往來頻繁,所以地區(qū)之間的許多語言信息不需要深入的對其語言背景進行研究分析就可以大致了解語言所要傳達的意思,甚至通過一些手勢與聲音傳達就可以明確了解對方用意。例如我們漢語中的“默契”一詞,在其表述的過程中它的表述含義以及對于生活情景的解釋就很難在英語詞匯中進行相關詞匯的解讀。在歐美一些地區(qū),他們要通過精準的英語語句來進行相互之間的文化信息交流,這就好比輸入給計算機的固定指令,以其相對固定形式的語句來傳達相互之間的交流信息。
二、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現(xiàn)實意義及其本身概念
1.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的概念。不同的文化模式對于我們的對外漢語言文學知識教育有著不同的影響,而在實際語言應用過程中又收到高低語境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在漢語言文化傳播方面進行多個因素的分析與把控。從古到今,漢文化的界定思路與歸類方法不盡相同,因此漢語文化的構成因素也存在著很多相識的地方。我們對文化進行分類,可以有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兩個方向。廣義方面的文化是我們在生活實踐中所有的精神財富以及物質財富的結合;狹義方面的文化是我們去除物資之后的精神財富的綜合,例如文學藝術和娛樂文化。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內容可以大致分為媒介文化傳播、影視文化傳播、體育文化傳播等,不同的文化傳播方式對其文化模式及其漢語言傳播結果產生著不同的影響。
2.知識文化與交際文化對于漢語言文化教學中文化傳播的影響。知識文化和交際文化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傳播產生著深遠影響。語言教學的文化因素十分廣闊,在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因素的影響對其交際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很多我們認為難以進行理解的漢語言文化,在不影響實際交際以及不產生溝通障礙的前提下,可以將這些文化因素作為一種較為標準的文化知識來掌握,甚至可以將這些文化只是因素傳遞給外來留學生。
綜上所述,由于不同地區(qū)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國的漢語言教學對于其他國家留學生的文化影響力度及接受方式產生著不同的影響;由于其知識文化與交際文化的地區(qū)性差異,我國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言教學時,往往鑒于漢語言難以理解的特點忽略了一些具有傳統(tǒng)代表性質漢語言文化的傳達,這會影響著跨文化傳播中漢語言文化對于其他地區(qū)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王栗蔚.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傳播問題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12-13.
[2]龍吟.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課外語文,2017,16(9):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