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艷
摘要: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唯有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踴躍思考,課堂教學才會迎來高效的春天。高中地理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優(yōu)化教學策略,讓師生在課堂上良性互動,讓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彰顯,這樣,地理教學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互動教學;地理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討論。鼓勵和踐行互動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學習。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一個涉及多個科學研究領域的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醞釀互動氛圍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所以,老師應正確的運用身邊的條件,創(chuàng)設一切機會或者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活躍起來。高中地理包括的內(nèi)容較多,有些內(nèi)容涉及到宇宙、人文、音樂;有的內(nèi)容涉及到歷史、政治。由于其涉及內(nèi)容的跨度很大,高中地理教師要巧妙的借助于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教學等。多媒體教學,許多彩色圖片等的展示,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學習效率得以提高。綜上所述,教師只有時刻做名有心人,時刻把學生的學習效率放在心上,才能真正的讓學生喜歡學習,愛上學習。
二、設置問題,引導互動思維
良好的課堂互動需要科學有效的牽引,而牽引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生的互動思維。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思維習慣常常跟隨一條固定線索,而缺乏主動性和交流性。為此,教師可以以問題為索引,調動起學生的互動意識和互動思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互動往來。
1.分層問題,多面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意識不同,思維更是大有差異,在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中,能夠跟上課堂節(jié)奏的,總是只有一部分學生,更別談全員互動的展開了。分層問題的設置就是從課堂均衡性出發(fā),促進學生的整體參與度。分層問題,所指向的是各個學習層面的學生,兼而有之,難易結合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們活躍起來,找到自己所適應的問題方向,形成互動思維。例如:在進行高中地理《城市化》的教學中,教師提出關聯(lián)、遞進的分層問題:①城市與鄉(xiāng)村有什么區(qū)別?②城市化進程不同階段的特點有哪些?③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幾個問題關聯(lián)緊密,而又逐層推進,由易到難,讓不同學習基礎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順利回答第一題,中上游的學生對第二題比較適應,最后一個綜合性問題則能夠全員調動,讓學生們都能順藤摸瓜地去發(fā)動思維。在層次分明、結合緊湊的問題思索中,學生都主動發(fā)言,體現(xiàn)出較高的學習興致。
2.開放問題,個性交流要讓課堂互動順利進行,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施加壓力,不能強制性命令,而要讓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地參與進來。為此,如何調動學生的探究意識,如何開啟學生的思維動力便成為了教學的重要思考方向。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能夠放寬思維限制,讓學生敢于思維,勇于交流,讓課堂在思維碰撞中越發(fā)活躍、精彩。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設定的題目要有討論價值,要能夠讓學生展開個性,快樂釋放學習思維力。例如:在學習《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時,教師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你認為宇宙中,地球是絕無僅有的生命星球嗎?這樣的問題讓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們?nèi)计鹆烁吲d致,答案也自然分成兩派,并且都主動地力證自己的觀點。持肯定觀點的學生從大氣層、液態(tài)水等角度進行分析,而反對觀點的學生則用UFO新聞來鞏固自己的說辭。課堂互動熱烈愉快,而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自己的思維,擴展了學習視野。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氛圍是指課堂上各種心理的和社會的總體氛圍,是由課堂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認知活動構成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羅杰斯強調課堂氛圍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強迫的、威脅的方式,往往很難為學習者所接受。例如,課堂上教師用強硬的手段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認真聽課,學生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而如果師生在一種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就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和教師產(chǎn)生交流,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所以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學生才能充分地張揚個性。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證明,“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會挫傷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此,教師必須提高地理教學的藝術性,大力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地理課堂充滿生機。比如在上“外力對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這節(jié)課時,就可通過流水侵蝕作用的實驗,讓學生明白地形坡度、土壤性質、地表植被和降水強度等因素對土壤侵蝕造成的影響;也可以帶領學生到條件許可的野外去實地探究。上“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節(jié),則可采用地理實踐的形式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通過走訪、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一系列過程去發(fā)現(xiàn)城市化過程中所帶來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危害,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假如每堂地理課都能做到大膽創(chuàng)新,那么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就會不斷高漲。
四、及時反饋,強化正確反應
新課程實驗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的師生互動,學生根據(jù)教師呈現(xiàn)的情境探究出地理原理后,教師應及時設置新的應用情境,讓學生學會用所學原理解決問題,強化對原理的掌握。例如:以黃河上游河套段河流凌汛為例,引導學生探究凌汛的形成條件,接著呈現(xiàn)若干河流,如鄂畢河、松花江、密西西比河、贊比西河等,讓學生依據(jù)凌汛的形成條件分析判斷這些河流有無可能發(fā)生凌汛。通過黃河三角洲的形成總結河口三角洲形成條件,再探究剛果河河口沒形成三角洲的原因。教師對學生理想的反應給予表彰、鼓勵,盡量少采取懲罰的消極強化手段,形成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
總之,互動式的高中地理課堂,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是對傳統(tǒng)地理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是廣大教學工作者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一次思考和嘗試!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我們?nèi)匀恍枰粩嗟倪M行反思和嘗試。參考文獻:
[1]劉陽.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互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作者單位:江西省貴溪市第一中學335400)endprint